【摘要】本文通過問卷調查某縣域英語教師教學反思的頻率、方式、動因和影響因素,以了解教師日常教學反思現狀,并提出了評價制度、教研平臺、反思形式和技術融合的對策。
【關鍵詞】中學英語教師;教學反思;調查報告
【作者簡介】年海鵬(1979.09-),女,漢族,甘肅敦煌人,甘肅省敦煌市第二中學,大學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基金項目】本課題為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2018年課題《中學英語教師在線反思與專業化發展的個案研》立項號GS【2018】GHB2347階段性成果。
教學反思是教師自覺地審視和分析自己的教學活動中的行為和語言,是培育職業精神、構建教學思想、提高教學技能的職業成長過程,從而幫助教師走向自覺、自主與探究的專業發展之路。它也是順應時代人文思潮、科技發展和推進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高考外語社會化一年多考和信息技術革命對中學外語教學將產生巨大的影響,電子終端、時代信息、文化視野、語用環境在多媒體、超文本的支撐下助推外語聽說教學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使用外語真實環境的缺失和學生課堂參與任務活動的機會缺乏依然是中學外語教育的現實問題,而且在短期內無法快速解決。于是,以新概念、劍橋、環球雅思英語為代表的社會外語輔導機構依然如火如荼,其先進的教學理念、緊密的紙電媒介融合、新穎的教學方法、強互動的教學技巧都深深地吸引學生積極參與,這倒逼中學外語教學做出反思,從而進一步改革教學。
一、研究設計
1.研究對象。本研究以西北地區某縣2所中學(初、高中各1所)的所有英語教師作為調查對象,具有一定代表性,被調查者均為研究者的同事,能如實填寫問卷,所得數據可靠。
2.研究工具。本研究主要調查縣域英語教師反思的頻率、方式、動因和影響因素,以了解教師日常教學反思的現狀。共發放問卷66份,回收66份,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61份,有效率92.4%。
二、結果與討論
使用spss13對問卷進行分析,發現在教學反思頻率方面,選擇經常反思的教師占比60.7%,說明大部分教師將教學作為專業去研究探索,專業技術人員的最大特征就是聚焦專業領域,不斷反思超越創新;34.4%的教師有時進行教學反思,這部分老師反思頻率較低,主要原因是工作忙碌,缺乏時間;選擇偶爾反思和從不反思的教師占比不到5%,說明這些教師喪失了工作興趣,產生了職業倦怠。關于教學反思的形式,采取分析考試結果、集體備課、聽課評課、聽取學生的反饋意見形式的教師分別占 15.8%、15.1%、14.4%、13.1%,不難看出,學校傳統的教研活動仍然是教學反思的主要形式,這從側面說明了學校的考評制度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導向性;個人回憶、撰寫教學札記和網絡社區中分享討論共占比26.5%,個人回憶,教學札記,網絡博客成為教學反思的重要載體。要注意的是,在線反思這種形式已經被少部分老師所接受,可以預見,在未來互聯網原住民走向工作崗位的時候,這種形式將大行其道;網絡視頻學習、觀看教學錄像、撰寫小論文、申報課題研究是小眾的反思形式,具有精準解決問題和目的性強的特點。將教學反思動因按占比高低分為3組,其中,課堂管理的問題、課堂上學生反饋的信息、學生考試成績不理想、授課效果均占比在10%以上,說明反思動因集中在課堂教學和教學成績上,具有顯著的專業敏感性和教學成績的預測性;教學方法、設計、內容和教材處理占比均在6%至10%之間,是引發教師反思的重要因素和支持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內涵;預設外事件和教師自身素質占比均低于5%。教師遇到的問題具有不同的情景性,因此反思的動因具有多樣性。在影響教學反思的因素中,教學負擔與壓力和教師自身時間與精力高居榜首,分別占到18.7%和15.2%,說明中學教師的工作負擔重,訪談發現,部分教師專業教學只占到多一半的工作量,還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處理班主任、課外活動、交流檢查等工作任務;教學培訓、自身理論知識水平、學校組織和評價制度也是影響教師教學反思的重要影響因素,專業培訓學習已經成為教師專業發展不可或缺的活動,理論水平也制約著教師反思的水平;教師文化和教學反思平臺建設不受教師個體重視。
三、對策
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反思教學就是教師將自己的教學活動和課堂情景作為認知的對象,對教學行為和教學過程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識的過程。做好教學反思應著力做好以下幾點:一是搭建教研平臺,完善評價制度。市、縣教研部門應牽頭搭建校內或跨校的教研平臺,推動大范圍、高質量的教學反思。學校宜將教師教學理論學習與教學札記、集體備課、聽課評課、試卷分析等傳統教研活動融合起來,常態反思,精準施策,提升課堂教學成效。二是開展行動研究,推動校本研究。行動研究關注教師常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難,可由教師群體討論、分析、提煉后,教師自主選擇研究問題、內容和方案。作為行動研究的一種,校本研究更關注本校特殊的教育教學問題的探討和思考,能促使教師利用教學理論來調整教學實踐,在專業發展的道路上迅速成長。三是利用信息技術,拓寬反思渠道。教師要通過官方和民間的制度性教研,組成教師網絡專業共同體體實現資源共享,搭建信息化的教研平臺,獲取高校、教育研究院所和地方教研室的支持,方便快捷地分享教學經驗,通過向教育科研人員、專家型教師的請教和與同事的商討,共同反思,提高業務素養,實現專業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明仁.教學反思與教師專業發展:新課程改革中的案例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