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玉峰 于湘
摘 要:本文通過對高職院校中“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產教融合”過程中所產生的瓶頸如企業積極性不高、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等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為同類院校今后的合作模式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校企合作;高職院校;產教融合
一、引言:
2019年1月,在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明確將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擺在了同等地位,同時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為今后如何發展職業教育指明了方向。隨著高職院校不斷擴招(生源中即有普高也有中職),而專任教師隊伍得不到有效及時的補充同時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中大多還是以理論知識灌輸+實習實訓+培訓考證為主。近些年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中也嘗試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產教融合”等改革探索,但成效甚微。
二、校企合作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上的不足
《中國制造2025》戰略對人才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這個大背景下,高職院校中開展“校企合作”是必要可行的,但在實踐過程中暴露出許多的不足之處:
第一:高職院校和企業的合作并不牢固。其原因在于高職院校和企業的出發點不同,高職院校是以培養學生為主,使得學生成才,為社會提供應用型人才,而企業則多是以經濟為導向,提高企業效益為目的,所以在校企合作上,高職院校希望通過這種教育方式提高學校的教育水平,增強其人才培養質量[1],而企業對校企合作的投入不夠,在其人才培養上度也不是很高,從企業的根本來說,企業和高職院校合作并不會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還加大了企業的經營成本,對高職院校“借”走的專業人才上,企業要自己承擔各種費用,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出現高職院校所需要的培訓場地與專業的工作人員有時企業供給不到位的情況,導致對學生的教育上出現了斷層[2];
第二,對比企業的過多投入,高職院校的投入少之又少。高職院校有時沒有為企業提供其需要的面向社會的科研成果,但這并不是高職院校不想履行責任,而是高職院校本身的科研人員較少,經費有限,短時間內拿不出來成果[3]。
三、產教融合在高職院校實踐中出現的瓶頸
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完善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在此之前,很多高職院校進行了“產教融合”新模式的探索,但也出現了新的瓶頸:
其一,企業參與產業融合積極性不高,有些只是和高校簽署合作協議并未付出行動而且合作方式較老套、單一,僅僅停留在“工學結合”、“定崗實習”中。這種情況下根本滿足不了高校圍繞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所開展的專業建設需求,同樣企業也不利于企業對升級型專業人才的需求;
其二,產教融合過程中高校和企業老師分工不明確。高職院校為學生提供的實踐指導教師大多是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或者專家,對如何管理企業和實施專業技能自然不在話下,而對如何管理學生知道學生則是外行人,沒有任何的教育指導經驗。同時指導教師在在和學生相處上太過于的生疏,因為工作過于繁忙,沒有太多的時間去和學生溝通,再加上對學生的日常生活關心較少,且學生人數與企業指導教師人數不成正比,導致高職院校為學生提供的實踐指導教師對學生的實踐指導工作做的不到位。阻礙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路徑探索[4];
四、針對上述問題的對策
1、相關部分擬定針對職業教育中“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相關法律法規調動企業參與積極性。國家層面,相關部門依據推進實際建立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搭建框架,地方政府或省級行業協會根據地方經濟特點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如,對真正參與“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企業給與一定的稅收優惠等來切實保障高職院校和企業合法權益;
2、深化產教融合。高職院校除要求從企業中的請專業人員到學校來授課外,還應要求本校教師真正到企業對應專業崗位中進行實踐學習,提高自身的工作閱歷,使得教師在理論教學的過程中有著扎實的實踐基礎,提高教學的效果。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的生產實際與高職院校的教學內容無縫融合,保證學生所學知識的時效性。形成企業與學校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立足把高職院校改變成辦成實用型人才的培養基地,社會服務應用科學研究基地,科技和服務為一體經營場所,促成高職院校和企業一體化辦學模式[5]。
3、構建多元化經費投入。建立以政府為主體的多元化籌措聯動機制。繼續加大財政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制定相關激勵制度,調動民間各界力量參與辦學積極性。
五、結束語:
雖然“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實踐過程中有較多的不足及瓶頸,但隨著法律法規的健全及高校與企業的積極配合必將實現產教融合目標,提升人才的專業技能及實踐能力,提高學生質量,為企業和個人創造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孫瑞寶.基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現代職業教育,2017,(16):166-167.
[2]蔡少蓮,杜娟,陳興強.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機制下高職護理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分析及思考[J].全科護理,2017,(20):2550-2551.
[3]王艷艷,黃宇星.基于網絡環境的初中信息技術差異化教學探究[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7,0(5):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