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梅
摘 要:農村金融市場出現較大的變化,網絡借貸等新融資方式改變了市場原有的競爭情況。基于互聯網金融的作用進行分析,包括社會福利效應及機構績效水平,分析其對市場競爭的影響。研究發現,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會影響農村金融機構的績效水平,兩者呈負相關關系。假若市場競爭程度加深,則會減弱互聯網金融對農村金融機構的不利影響。因此,農村各類金融機構在互聯網金融的影響下,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制定強有力的戰略目標以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減小沖擊帶來的不利影響。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農村金融機構;績效分析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20-0160-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724.6;F832.35 ? ? ? ?文獻標志碼:A
近年來,互聯網金融開始將目光投向農村地區,大力提升農村金融服務質量,增強了農村金融的活力,市場競爭越發激烈,同時互聯網金融以其先進的服務促進了農村金融行業的革新發展。但由于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及行為指引,互聯網金融進軍農村呈現出一種混亂感,對傳統金融機制的有序發展產生了極大的沖擊。如果相關部門不加強規范管理,任由其自由發展,極有可能會導致區域性的金融系統坍塌。應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監控金融發展,引導其向正確的方向發展,提高金融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貢獻[1]。
1 ?互聯網金融的基本內涵
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對互聯網精神和互聯網思維展開了廣泛討論。金融體系在互聯網精神及互聯網思維的指導下,開拓了新的發展方向。利用互聯網的便捷性,運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傳統的金融行業環境發生了變化,運作的效率也得到較大的提高。
在互聯網背景下,金融業出現了許多新的金融工具,與傳統的工具相比,其擺脫了地域的限制,使用虛擬空間能提高交易效率,同時增加了處理信息的靈活性。技術的投入減少了運營成本,能夠給客戶帶來更大的優惠,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互聯網金融強調交易的自由性,雙方都是基于自身的需要進行業務交流,并且網絡搭建起的溝通渠道使彼此能夠充分交流,減少了不必要的信息誤差[2]。
2.1 ?“金融脫媒”現象加劇,影響傳統金融機構盈利能力
互聯網金融在發展過程中對傳統金融業務的涉及程度越來越深,并且在某些領域出現了取代傳統金融機構的趨勢,存在“金融脫媒”現象。在轉賬方面,人們只需在手機上操作,不需要到銀行柜臺辦理,而且互聯網還能享受零手續費的優惠。在融資方式上,互聯網中的借貸和眾籌等新方式搶奪了傳統業務的一部分市場,人們在存、貸款方面有了更多的選擇,并且由于操作便利、門檻較低,更多資金需求者將目光投向了互聯網金融平臺,例如螞蟻金服,其在農村覆蓋范圍較廣,目前貸款的金額已超1 423億元,服務于7 000多萬的農業人口,為超過60萬家企業提供貸款。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傳統金融機構的財務績效水平大幅下降[3]。
2.2 ?農村資金大幅外流,影響金融支持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甚至出現擠兌風險
與傳統的金融機構相比,互聯網金融機構的收益率較高,在對資金較為敏感的農村人群中,高收益無疑對他們的吸引力更大。隨著互聯網金融工具的進一步發展,傳統金融機構將更難吸收到居民的閑置資金,財務盈利將受到打擊。2015年,農村信用社的存款下降超過了0.7%,而互聯網金融企業僅支付寶就新增了350多億元的資金。同時,互聯網金融企業活動范圍十分廣泛,吸收到農村資金時,其可能將資金投向另一領域,這進一步加劇了農村資金的流失程度,不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很多銀行尚未接觸到互聯網金融企業,沒有與其開展相關合作,倘若資金流向失控,單向流進互聯網,忽視傳統銀行的發展,而銀行沒有應急措施,那么持續經營的可能性會大幅降低[4]。
2.3 ?增加農村金融機構負債成本和農村經濟主體融資成本
面對互聯網金融的影響,傳統金融機構的防御力量略顯不足。在存款大量流失的情況下,傳統金融機構只能被動地提高利率,以高收益吸引資本回流,但同時增加了負債成本,這些成本最后也將由農村消化。對于農村的融資環境來說,互聯網金融不利于降低經濟主體的融資成本。與傳統的金融機構相比,互聯網金融企業面臨的風險更大,為維持其正常經營,必須提高融資成本。
3 ?穩定農村金融市場的對策
3.1 ?發展普惠金融,加強農村金融市場引導
普惠金融是發展農村金融的重要內容,在發展普惠金融時,相關部門要致力于改善金融服務質量,優化服務,促進市場的綠色發展。金融監管部門制定工作目標和工作計劃時,應立足于農村金融市場,確立好維穩的目標,加強監管,并且投入大量精力研究農村金融的發展情況,推動市場向良好的方向發展[5]。
3.2 ?完善監管制度,加強農村金融市場監管
首先,根據互聯網金融機構的特性,對其進行分類,并且針對性地采取監管措施。其次,保證規則的科學性,在管理不同類型的互聯網企業時,要做到不偏不倚,以此實現金融行業的百花齊放及平穩發展。再次,在監管過程中,相關部門要實事求是,以現狀為基礎,優化監管方式,做到嚴而不僵。
3.3 ?推動共同發展,引導農村金融市場適度競爭與相互合作
首先,相關部門要采取措施激發農村金融行業的市場活力,引導農村金融機構與互聯網金融齊頭并進,通過相關法律規范市場,合理競爭,避免惡性爭斗。其次,要加大不同金融業態的合作力度,使彼此優勢互補,保證市場穩定,共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在農村資金大量涌入互聯網金融企業,企業將籌集資金投放在農村外,導致農村缺乏發展資金的情況下,傳統金融機構可主動與互聯網金融企業開展戰略合作,使資金留于農村,便于農村發展。一方面,相關銀行可以根據政策,強制企業將部分資金留在農村。另一方面,針對互聯網借貸平臺,相關部門可對其進行相關考核,設置一定的借貸比例,促進資金在農村流轉。
4 ?結束語
互聯網金融會對傳統金融機構造成一定沖擊,造成傳統金融的運營成本增高,而其他會受各種現實條件的限制,導致效率低下。在推動農村金融市場發展時,相關部門應該在把控風險的前提下,吸取互聯網金融的優勢進行行業革新,提高農村金融機構的競爭力,增強金融行業的活力,推動農村經濟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白國慶,周海洋.互聯網金融對農村金融機構戰略轉型的影響研究[J].價值工程,2018,37(14):41-43.
[2]丁廉業.互聯網金融助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路徑研究[J].西南金融,2018(5):37-43.
[3]賀志建.互聯網金融對農村金融的啟示[J].全國流通經濟,2018(10):78-79.
[4]張燕,劉福臨.互聯網金融下農村征信體系的優化與機制構建[J].宏觀經濟研究,2018(8):131-141,175.
[5]岳喜優.互聯網金融支持農村普惠金融發展探討[J].河北金融,2018(10):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