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莉莉
【摘要】隨著“互聯網+教育”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移動終端技術的發展為教育變革帶來諸多可能,教育信息化與學科整合成為發展新趨勢。電子書包作為移動終端、教育資源、學科平臺的一個整合,為學科教學變革提供了平臺基礎。本文通過分析電子書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探究其對數學教學產生的影響,為后續進行教育創新性變革提供理論與實踐基礎。
【關鍵詞】電子書包? 小學數學? 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8-0048-02
一、電子書包環境構建及功能
1.電子書包平臺構建
電子書包的應用目的是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服務,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需要以學習資源為基礎,移動終端設備和互聯網為其提供硬件和網絡平臺。
2.電子書包功能分析
(1)促使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電子書包在應用過程中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平臺,教師提前將視頻、動畫、課前導讀、自測等內容上傳至平臺中的數字資源庫,學生在課下登陸個人電子書包賬戶,對內容提前進行預習。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學生能夠學會主動自己學習。對于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習慣、進行互動交流的合作學習具有重要價值。
(2)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方式缺乏創新性和吸引力。將電子書包應用于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提前預習和自學測試的情況,在課程開始前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自學測試反饋的信息,針對不同知識背景的學生提供不同的預設和教學內容。
(3)實現學習效果的可視化
教師運用電子書包上的在線測試平臺和教學管理系統,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測試。教師通過登陸個人電子書包端,及時掌握學生本節課的學習情況,實現對學生學習狀況的有效把握。掌握學生的知識儲備以后,適當調整教學方式,改進教學,提升教學效果。
(4)打破學習的時空限制
電子書包借助移動終端和互聯網,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登陸個人電子書包賬戶,進行學習和復習。這種學習方式一方面使得知識由紙質材料演變為電子化學習資源,知識的傳播形式更為生動形象,另一方面也減輕了多門學科、多本紙質書本造成的學生書包過重的現象。
二、電子書包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
小學數學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學科,學生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建立數學模型,有助于培養學生邏輯思想。電子書包作為一種便捷的、可移動的數字化學習空間,具備多種形式數字資源,在知識的呈現上凸顯生動性、可操作性,更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1.電子書包在新授課中的應用分析
以《圓的周長》這一課程為例,學生的知識水平顯示為已學習了直線圖形相關知識,在此基礎上學習曲線圖形的周長,探索圓的周長的相關特點,并學會運用圓的周長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黑板上繪制圓形,借助多媒體課件、投影以及圓形教具、圓形圖片、圓形實物如光盤、一元硬幣、直尺等進行授課。通過課前導學、引入新課、PPT(實物)展示、小組討論、發現規律、隨堂練習、課下訓練等環節,逐步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點。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動手操作、測量交流討論等步驟,探索圓的周長與哪些因素有關。
相較于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不直觀問題,教師通過電子書包借助移動終端提前將新授課所需的教學資源上傳至平臺,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動畫、音視頻、圖片等資源進行提前預習,思考圓的周長的表達方式以及與實際生活的關聯,將抽象化的概念變得可視化,促使學生易于接受。同時,面對學生預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平臺上提供提問功能,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進行討論回答。
通過《圓的周長》這個課例,可以發現電子書包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可以鍛煉自己的自學、主動思考的能力,發現圓的周長與直徑和圓周率的關系。提供的圓周率的歷史小故事更是增加了課程的趣味性,激起學生的探索知識樂趣。在課堂上有不明白的同學,還可以通過課下反復觀看電子書包中的教學小視頻、教學動畫和資料,對知識點進行強化理解。
結語
網絡化、信息化時代,利用“互聯網+”實現教育變革成為促進教育發展、培養創新型、高層次人才的迫切需求。電子書包作為一種便捷的數字化學習空間,在小學數學中為信息技術與數學整合提供了智慧化的支撐平臺,為學生提供了多樣的資源。電子書包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教育教學應用模式,可以讓教師更好地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于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促進課堂交互式教學有幫助,為構建優質課堂、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能力貢獻出不可忽視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祝智庭,郁曉華.電子書包系統及其功能建模[J].電化教育研究,2011.
[2]朱瑩.小學數學復習課有效教學的思考[J].小學數學教育,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