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珍
【摘要】醫用化學課程在中職院校目前現存的教學體系中占據顯著的地位,因此中職學校針對該學科亟待予以改進與優化。然而從現狀來看,很多中職學校針對上述課程教學并沒能達到最優的完善性,而是表現為課時較少并且欠缺教學實效性的弊端。由此可見,中職關于醫用化學課程有必要開展綜合反思,并且給出該課程的優化路徑。
【關鍵詞】中職學校? 醫用化學課程教學? 反思? 優化路徑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8-0212-01
一、中職學校目前的醫用化學課程教學狀況
首先是陳舊的醫用化學傳統教學模式。在目前看來,仍有很多中職生傾向于認為醫用化學課堂充滿了枯燥性,甚至對于該學科課堂表現為厭倦心態。這主要是由于,中職教師在該學科的授課中仍然僅限于講授醫用化學的有關原理,但卻并沒能借助實踐手段來激發同學們的探究熱情[1]。
其次是忽視醫用化學的學科實踐。很多中職學校由于欠缺必要的醫學實驗場所以及各類實驗器材,因此教師無法引導中職生開展醫用化學領域的相關學習實踐。究其根源,就在于上述中職學校本身欠缺資金與其他教學資源,從而局限于僵化并且狹窄的課程教學思路。除此以外,很多中職學生也并沒能認識到醫用化學實踐對于自身的重要意義,因而在面對實踐課時無法調動自身的熱情。
再次是欠缺完善的課程考評體系。課程考評體系是否能達到應有的完整程度,其能夠直接決定醫用化學課程的整體教學效果。但是實質上,多數中職學校現有的課程考評體系仍然過多關注了中職生能夠獲取的學科測試成績,然而針對同學們目前具備的醫用化學實踐素養卻進行了忽視,甚至認為實踐素養與中職生的學科成績并不具有直接聯系。同時,中職學校針對上述的課程考評指標在予以設置時,通常也很難將實踐素養與實踐能力納入其中,以至于多數師生都無法將注意力更多集中于醫學實踐素養的提升。
二、探析優化路徑
醫用化學學科本身具備實踐性的顯著特征,作為中職學校就是要致力于轉變醫用化學的日常教學思路以及教學模式,并且運用相應的途徑與手段來激發中職生面對該課程的創新興趣與熱情。
(一)引進全新的醫用化學授課模式與授課方法
醫用化學課程包含了較多的醫學實踐內涵,因此在目前實踐中,核心舉措就要落實于轉變原有的中職授課模式。同時,中職學校也要致力于引進全新的醫學學科教學方法,針對醫用化學課程施行綜合性的教學改進。具體而言,引進全新教學模式的側重點就在于突顯課程實用性,確保能夠緊密銜接醫用化學有關的臨床實踐以及該學科基礎原理。中職學校只有做到了上述的課程模式轉變,那么中職生才能真切感受到醫用化學課程蘊含的實用性價值,并且對于該課程呈現強烈的探究興趣。
(二)創建更加濃厚的醫學實踐氛圍
長期以來,多數中職學校都沒能找出醫學實踐以及醫學課堂教學緊密融合的關鍵所在。在此狀態下,中職學校整體上仍然欠缺醫學領域的濃厚實踐氣氛。因此為了在根源上加以轉變,那么中職學校現階段就要致力于創建實踐氛圍。通過創建醫用化學學科的良好實踐氛圍,中職生就能深入體會并且感受到學習該課程時的趣味性,并且樂于進行全方位的創新與探究。因此可以得知,創建實踐氛圍的舉措構成了當前醫用化學課改的關鍵要素。
例如針對藥品分子式而言,很多學生都感覺到藥品分子式難以進行記憶,并且通常都會混淆某些相似性的藥物分子式。因此為了幫助中職生辨別并且正確運用上述的分子式,那么教師就需要將上述教學要點滲透于臨床實踐觀察。通過運用臨床觀察的方式,中職生將會更加明確不同分子式之間的細微差異,而不至于混淆并且引發錯誤。同時,教師還可以憑借多媒體演示等措施來呈現直觀的化學藥物分子式,從而簡化學習難度。
(三)全面優化課程考評體系
中職學校針對現存的課程考評體系應當致力于全面優化。通過優化現存的考評體系,中職學校將會達到更優的醫用化學總體教學效果。在此前提下,中職學校應當能夠運用相應舉措來逐步優化現存的課程考評指標,確保將更多的實踐性指標融入目前的課程考評中。例如在各個學期的時間段內,學校對于同學們施行課程考評的側重點應當包含日常學習態度、醫學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興趣等要素,而非局限于學科成績的單一考評指標。
結束語:
經過綜合分析,可以得知醫用化學課程截至目前尚未達到教學完善性。探究其中的根源,應當在于中職師生以及中職管理者欠缺應有的課程關注度,并且沒能改進與之相應的課程評價機制。因此在未來實踐中,中職學校仍需更多著眼于改進醫用化學的整個課程體系,確保將課程創新思路融入其中,進而達到提升中職生醫學學科綜合素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韋金紅,韋金雙,黃鎖義.在線開放課程在醫用化學教學改革中的研究與探索[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8(10):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