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娟 梅霞 狄傳華



摘要?以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總結了基于SPOC、翻轉課堂、仿真實訓室等的混合式教學,結合混合教學實踐中出現的以由上向下推行為主,由下而上改革動力不足;考評體系突出過程考核,但考核引導學習不足;學習資源極大豐富,有機融合運用能力不足等問題,提出應基于教學主體利益,激發由下而上改革的動力;基于引導學生自覺自主學習,完善考評體系及創新考評手段和方法;加強資源選擇并有機融合教學過程,實現線上線下資源的無縫對接等改進策略。
關鍵詞?職業教育;混合式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S-0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9)23-0275-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23.080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Blending Teaching Mode in Vocational Education—Taking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as an Example
WANG Li?juan1,MEI Xia1,DI Chuan?hua2
(1.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Jurong,Jiangsu212400;2.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0095)
Abstract?Taking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blending teaching based on SPOC, reverse classroom and simulation training room, combined with the promotion from top to bottom in the practice of blending teaching,but the reform motivation was insufficient from bottom to top;the assessment system highlighted the process assessment, but the learning guiding was insufficient; the learning resources were extremely rich, but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and utilization ability was insufficient. It was proposed that the motivation of the bottom?up should be stimulated based on the interests of the teaching subject;the self?conscious learning should be guided, the evaluation system should be perfected and evaluation methods should be innovated; resource selec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teaching process should be organically integrated to achieve seamless integr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resources.
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Blending teaching;Mode
21世紀以來,教育信息化飛速發展,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應用及影響日益廣泛,職業教育也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國家先后出臺《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等一系列文件保障職業教育發展。當今的職業教育需要培育社會需求的技術人才,并且要為學生終身學習和成長奠定基礎。與此同時,數字革命正在改變整個世界的學習方式,TED、慕課、翻轉課堂、微課堂等新的學習方式方興未艾,在網絡平臺的課堂上每個人都可以選擇最好的教師,聆聽世界最好的課程,充分實現教育的公平。隨著信息技術向教育領域滲透,傳統課堂正向“傳統課堂+數字課堂”甚至純“數字課堂”演變。混合式學習整合了在線學習和傳統課堂學習的雙重體驗,是新媒體聯盟《地平線報告:2017高等教育版》中連續5年被提及、關注度最高的應用技術。在大數據背景下,社會對應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與學生終身學習的需求日益增加,融合信息技術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將自主學習和傳統教學融合,更能滿足現行職業教育的新需求。筆者以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對后MOOC時代高職院校混合式教學實踐及發展模式進行了研究。
1?國內外研究現狀
國外關于混合式學習研究起步較早,研究成果比較豐碩,研究范圍主要包括混合式學習的定義內涵、混合式學習平臺建設與應用、混合式學習實踐報告等方面。國外學者普遍認為,混合式學習混合性主要體現為面對面學習與在線學習的混合、各種教育技術和教學方法的有機融合、各種教學活動和教育制度的混合以及學習資源的混合等[1-2],以學習者為中心,突出學習目標,最大限度滿足學習者的學習需求。眾多學者研究表明,混合式學習效果更佳,主要表現為采取混合式方式的學生學習成績明顯要好于在線學習,降低了輟學率[3-6],在教師和學生中接受度和認可度較高[7]并且預言越來越多的學習會采取在線學習或者混合式學習[1]。此外,國外的教育機構也十分重視混合式教學的發展,投入大量研究人員和資金開展資源建設、技術改進和平臺開發等方面研究[8],2011年K-12在線學習協會發布《K-12混合式學習的崛起》,對混合式學習進行系統研究,并提供40個學習案例;2014年常青教育集團發布報告,指出混合式學習是實現個性化學習的有效途徑;2015年K-12在線學習協會發布《混合式學習:在線和面對面教育的進化(2008—2015)》,指出很多國家和地區都認識并重視混合式學習有效改變教育系統的潛力,為教師提供了更為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教學平臺。近10年來,國內混合式教學改革相關研究呈整體上升趨勢,混合式教學作為信息化教學改革下的產物,隨著MOOC發展弊端凸顯,近年來混合式學習因其自身優勢,日益成為研究實踐的熱點。通過《中國知網全文數據庫》進行數據檢索發現,以“高職”“混合式學習”作為關鍵詞進行檢索,2008—2018年共有103條相關研究,其中2008—2015年研究成果猛增,這從側面證實了此期間也是混合式學習在高職院校迅速發展的時期。研究內容中理論研究相對較少,而實踐研究相對較多,尤其是課程設計方面的內容最多。近年來,混合式教學在高職院校中發展尤為迅速,進行了很多有益的嘗試。
2?高職院校混合式學習模式的選擇與實踐
混合式學習模式在高職院校發展迅速,各個學校進行許多有益的嘗試。近幾年,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在SPOC、翻轉課堂、微課、綜合模擬實訓等混合式教學方面進行了很多具體實踐。
2.1?基于SPOC的混合學習模式實踐
從2010年開始,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開始重視提升信息化教學水平,鼓勵教師探索教學模式改革,推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等工作,從最初的MOOC課程建設開始、隨后相繼啟動開展了3個批次的SPOC課程建設以及眾多的微課建設和信息化教學設計等工作,信息化教學資源不斷增加和完善,依托超星網絡平臺的課程建設數量猛增,各個專業和學科都實現了普遍參與,并且更多的精品優秀資源實現了廣泛共享。與此同時,依托SPOC開展的混合式教學也相對普遍,實現了線上和線下的無縫對接。線上學生登錄課程SPOC平臺,閱讀翻轉學習任務單,學習某個知識點教學小視頻,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整理疑問,進行淺層次的互動交流,完成簡單的測試題。線上的學習節奏由學生自己掌控,體現個性化學習需求,提高了學習績效;教師則通過平臺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知識掌握程度和困難所在,對特殊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指導。線下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活動,如分組討論、個人搶答、學習小報編制、論題答辯、進階練習、思維導圖總結等,學生則通過合作、訓練、互評等進一步消化線上的理論知識,加深對重點知識的理解和對難點問題的突破,實現知識的內化。最后,線上學生完成較復雜的測試題和拓展資源的學習,鞏固理論、強化技能,并對線上資源提出合理建議;教師通過平臺接收學生、同行等的反饋建議,修改完善資源。這些使課程建設質量不斷提升,學習效果不斷顯現。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以通識課程改革創新為契機,依托泛雅平臺開發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SPOC。線上學生自主完成思政理論知識小視頻,討論熱點、難點問題,完成測試作業,線上學習娛樂化、自由化、碎片化、個性化;線下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專項實踐活動,如情景劇表演、紅色基地參觀、紅色電影配音、各類演講、辯論賽等,升華理論知識。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能力提升式,讓學生在各種體驗中收獲認識提高、道德養成、團結協作的快樂,將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意識教育內化于心。
2.2?基于“智慧教室”的翻轉課堂模式實踐
翻轉課堂是一種線上線下、課內外相結合,“先學后教”模式,即突出學生自主學習、課外學習和線上學習的重要性,其次結合傳統線下課內教授的一種方式。2015年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建立的智慧教室,配置了先進的教學互動設備、學生用平板電腦、錄像機等,促進了線上線下學習同步開展。高等數學課程利用智慧教室探討“三段四步”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圖1)。首先,課前教師利用課程平臺發布翻轉公告,明確學習任務、完成要求及時間;管理線上學習過程、答疑解惑,針對學習困難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和監管;學生通過平臺閱讀翻轉公告,了解學習任務,觀看視頻、課件等資源,師生、生生探討學習困惑,完成前測作業;教師利用大數據分析學生課前任務完成情況,科學合理設計課堂教學活動[9]。其次,課中教師首先通報學生課前任務完成情況,采取個人或小組匯報、生生互評、教師點評的方式,對課前學習進行糾偏和指導;第三,布置進階練習、問題探究、交流研討,開展小組競賽、個人搶答或分組答辯等活動,消化理論,強化技能培養,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第四,教師在SPOC平臺實時發布隨堂測驗,檢測知識內化效果;借助藍墨云班課發放問卷調查,評價翻轉成效。最后,教師課后圍繞翻轉資源建設、翻轉活動設計、翻轉實施過程等開展專題交流,結合平臺的學生學習反饋建議等,梳理總結,修改完善,為有效實施翻轉提供借鑒;同時,在討論區發布專題討論或組織基于問題學習的PBL小組活動,實現生生、師生良性互動;學生則在線完成后測作業,并繼續進行拓展資源的學習,升華理論、拓展應用。
2.3?綜合模擬實訓室模式實踐
實訓室建設一直是高職院校建設重點,近年來的學院實訓室建設更加突出信息化手段的應用,各專業積極引入各類信息化資源和設備,包括各類情境仿真軟件、在線學習資源等,作為傳統課堂的有益拓展,極大提升了教學的信息化水平和整體教學效果。例如,市場營銷綜合實訓機房內安裝了相關的情境仿真軟件,以定價策略課程為例,課前教師通過互聯網發布學習任務,學生搜集生活中的定價策略應用實例,自制案例素材上傳至網絡教學平臺,體會定價策略在生活中的靈活運用;課上教師組織學生對搜集案例進行匯報,并組織學生對不同定價策略適用條件展開討論,為定價策略的實際運用進行鋪墊。隨后,利用情境模擬軟件(圖2)在線創造競爭環境,學生在模擬企業進行相關策略運用,應對不同的市場環境靈活運用策略,一年經營結束系統會自動給出銷售情況及經營成績,并有詳細的銷售信息數據,全面詳細的經營反饋,有助于學生通過數據分析進行反思及策略調整。模擬軟件真實再現了市場的變化多端,學生每次經營都可能面對不同的市場競爭環境,就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能夠靈活運用策略,才能獲得最佳經營收益。課后,模擬經營實訓系統也可以隨時向學生開放,但需要營造競爭的環境,學生可以社團的形式組織比賽,在反復模擬中掌握定價策略的靈活運用,鍛煉提升營銷技能和素養[10]。通過幾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對相關理論知識的掌握十分熟練,增強了理論知識運用意識,極大提升了營銷技能和素養。
2.4?基于移動教學助手模式實踐
隨著互聯網及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依托智能手機的各種移動教學助手(如雨課堂、學習通、藍墨云班等)得到了廣泛運用,由于使用十分便捷,互動更為便利和及時,已逐漸成為現代教學改革的主流。據調查,大學生期望通過手機獲得多種形式的學習資源,但實踐中存在問題較多。以現代推銷技巧課程為例,課程教學依托超星泛雅平臺,并與移動端學習通APP相配合,教師通過網絡平臺完成課程相關建設就可以直接利用手機學習通開展混合式教學活動(圖3)。在該模式中,課前、課后的師生活動均是通過學習通APP開展的,課中活動則是在課堂上結合學習通一起進行的。課前,教師通過學習通發布資源,上傳任務單,監督查看學習進度;學生則了解完成課前任務及相關資料查詢,課中教師組織學生通過APP簽到、聽取學生反饋、核心問題講解、提問交流、頭腦風暴、組織測試與評價、進行小結等,學生線上線下全程參與,以課堂參與為主。課后教師通過在線查看學生任務完成情況,組織討論、答疑、投票、互評等活動。移動端設備的應用極大增強了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但結合手機APP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發展中存在課程學習資料的選擇與展示、手機APP操作系統靈活性不高等問題。
[2] 莉茲·阿尼.混合式教學:技術工具輔助教學實操手冊[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7.
[3] IGE O A,HLALELE D J.Effects of computer?aided and blended teaching strategies on students achievement in civic education concepts in mountain learning ecologies[J].Education &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2017,22(6):2693-2709.
[4] MCLAUGHLIN J E,GHARKHOLONAREHE N,KHANOVA J,et al.The impact of blended learning on student performance in a cardiovascular pharmacotherapy course[J].Americ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2015,79(2):1-7.
[5] LPEZ?PREZ M V,PREZ?LPEZ M C,RODRGUEZ?ARIZA L.Blende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Students perceptions and their relation to outcomes[J].Computers & education,2011,56(3):818-826.
[6] AKYOL Z,GARRISON D R.The development of a community of inquiry over time in an online course:Understanding the progression and integration of social,cognitive and teaching presence[J].Journal of asynchronous learning networks,2008,12(3/4):3-22.
[7] FREELAND J.Blending toward cometency:Early patterns of blended learning and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in New Hampshire[R].Clayton Chritensen Institute,2014.
[8] 邁克爾B·霍恩,希瑟·斯泰克.混合式學習——用顛覆式創新推動教育革命[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6-20.
[9] 梅霞.基于SPOC的高等數學“三段四步”翻轉課堂教學實踐[J].鎮江高專學報,2019(2):89-92.
[10] 王麗娟,仲偉來,田麗麗.高職市場營銷課程信息化教學方法探究:以“定價策略運用”為例[J].中國市場,2016(27):158-159.
[11] 吳燕華,范慧慧,錢榕,等.一致性建構原則下遺傳學混合式教學設計與實踐[J].遺傳,2019,41(5):439-446.
[12] 鄭金道.從學習者角度出發對高職混合式學習激勵及考核的思考[J].科教導刊,2018(9):17-18.
[13] 彭燕,鐘海峰.基于智能手機的大學生混合式學習模式探索——手機多元使用的新渠道、新思路[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8(5):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