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 馮莉
摘 要:國學經典是我國民族精神的源頭,文化的瑰寶,千古傳承,記錄著民族基因中的智慧,所承載的是圣賢偉大的思想光輝。日日誦讀浸潤,有助于學生人生的啟迪、博大寬厚的思想人格逐漸養成,生命才能活出深度和高度。所有的聰明智慧唯有建立在這個經典誦讀才能盡其用。
本文從營造日有所讀、日有所誦的環境,整合國學經典誦讀的作品,設置各類經典誦讀的活動,充分挖掘語文教材幾方面重點探討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旨在幫助一線教師較為清晰地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國學經典。
關鍵詞:國學經典;小學語文教學;實時策略
一、誦讀國學經典的意義
(一)促進學生品質的養成
國學經典中包含了許多優秀的品德,直接或間接地告訴了我們孝親敬長、誠實守信、謙恭有禮等,比如:《論語》告訴我們事事要講“禮”,《弟子規》則告訴我們要孝悌、謹信、愛眾、親民。
小學生從誦讀國學經典中去習得感悟這些美好的品質,往往比長者直接的言傳更有效。如果從小對這些品德有一定的感知,不僅能夠使其樹立起良好的學習心態,更可以促進學生人格塑造和情感培養。
(二)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及記憶力
小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記憶力還處于起步階段,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庫,更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朗讀能力。而日復一日的誦讀,還能幫助學生記憶力的開發,為日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基礎。比如,學生從小便開始不求甚解地誦讀《論語》《詩經》等傳統文學內容,日后初高中學習這些經典時,便可直接從自己的記憶庫中提取,省時省力。
二、國學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一)營造日有所讀,日有所誦的環境
俗話說“三天不練手生”,那么學生三天不讀經典便會“口生”。為了給學生營造日有所讀,日有所誦的環境,我們每學期都會選擇一本國學經典內容進行誦讀,學生不一定需要對經典有深刻的體會,可以是不求甚解的讀。
目前,整個社會都在強調國學經典誦讀的重要性,《朗讀者》《中華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等熱門節目為大家打開了思路,整個社會都在為經典而贊嘆,奠定了良好的社會基礎。隨之而來的就是學校、家庭教育的同步,其中更重要的就是學校教育環境。
各地區教育部門紛紛用各種形式的比賽形式調動各校的誦讀積極性,而學校內部也不斷地響應號召。
為了不與語文課程內容學習時間沖突,我們特定在每節語文課前三分鐘,學生們都會有組織地進行日常的經典誦讀,這樣不僅將瑣碎的時間利用起來,更能讓學生始終沉浸在學習經典的氛圍中。
如果家庭教育中,能同樣將經典誦讀運用起來再好不過。
(二)宏觀整合國學經典誦讀的作品
國學經典的篇目繁雜,每一年齡階段都有適合深入學習的內容,但也有難以“消化”的。因此,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合理地做出安排。
比如小學低段,可以誦讀瑯瑯上口的《弟子規》《聲律啟蒙》《論語》,小學中段可以學習《詩經(選篇)》,高段可以學習《道德經》《宋詞(選篇)》,層層遞進。切不可一蹴而就,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可根據主題進行統籌安排,比如上學期可以圍繞“孝悌”,選擇相關的詩詞、故事等,下學期圍繞“誠信”編排內容,讓學生能在不同的領域都有所涉獵。
另外,還可根據語文課本中的安排內容進行拓展延伸。比如語文課本中設計到《弟子規》的選篇,我們便可以將《弟子規》其余部分補充出來,讓學生學習積累。
當班級學生有某方面的行為缺失時,也可以進行這方面的傳統經典學習。
(三)設置各類經典誦讀的活動比賽
校園活動總是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能促進學生對國學經典的誦讀,更能多形式地強化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如果只是讓學生日復一日的誦讀,那么很快他們就會失去耐心,因此,就需要通過各種手段來刺激他們。筆者在日常教學中,班級內部通過小組賽讀選出優秀誦讀小組,班級成員逐一比拼最后評選“班級經典誦讀大王”。為了得到這一殊榮,學生們鼓足勁積累,在這一過程中,明顯看到大家積累量的提升。
當然,要讓這項工作更進一步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需要在全校推廣開來。因此,在全校范圍內,我們組織了誦經典、演經典的比賽,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內化傳統國學經典。比如:學生在演經典《孟母三遷》時,不僅通過抓人物性格特點、心理活動來感受孟母及孟子的人物形象,更將經典《游子吟》深深地烙在腦海里。“校園詩詞大會”也是個不錯的比賽,選拔每個班詩詞積累量最大的學生,參與最終的校級比賽。孩子們不僅在比賽中積極地主動積累更多自己知識庫以外的知識,還會在比賽中,學習借鑒到別人的積累。
(四)充分利用語文課本
在學習大量的課外國學經典之時,千萬不可忽略語文教材中的內容,這部分往往都是編排者經過深思熟慮后篩選的內容,通過這部分內容往外延伸,可以更好地進行課內外銜接。
結語
綜上所述,誦讀國學經典于學生而言有著深遠而持久的意義,教師也可根據自身情況能動地做出調整與安排。因此,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還需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