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素蜜
【摘要】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有力推動了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進程。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關鍵環節。但是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重講解、輕閱讀”的問題,導致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際效果始終差強人意。鑒于此,本文針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基于智慧課堂環境下,小學語文高效閱讀教學指導策略展開積極探索,以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更加高效、高質的開展。
【關鍵詞】智慧課堂;小學語文;高效閱讀
智慧課堂環境下,大數據、云平臺等各種先進的教學輔助手段相繼被引入課堂教學,為教育教學的智慧化、信息化開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極大地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在時空方面的限制,為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帶來了無限可能與精彩。智慧課堂環境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現了閱讀資源的豐富化、教學決策的數據化以及教學評價的實時化,推動了小學語文閱讀“教”與“學”方式的重大變革。下面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研究對象,探討智慧課堂環境下教師的有效引導策略。
一、傳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弊端
第一,學生方面。首先,缺乏閱讀興趣。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受生活閱歷、知識積累、學習習慣等方面因素的影響,普遍存在小學生對閱讀教學參與興趣不強的問題。其次,缺乏有效閱讀指導。在小學生的閱讀過程中,大部分時候都處于被動的、毫無目標的狀態,再加上缺乏必要的閱讀分享,導致學生難以真正理解文本內涵。再次,閱讀過于淺顯,缺乏必要的思考過程。小學生的閱讀過程,對故事情節以及人物特點的思考、理解并不深入,難以對文本主旨進行深入解讀。最后,缺乏創新思維參與。在閱讀后,無法就閱讀內容提出具有一定探索價值或者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缺乏創新思維的參與。
第二,教師方面。首先,對閱讀內容把握不明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由于對不同課型教學內容的確定研究不足,而存在對課外閱讀教學的教學類型界定模糊,難以進行明確區分的問題。同時還存在難以把控閱讀教學重難點的問題,實際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存在較大偏差。其次,閱讀教學設計缺乏創新。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指導的過程中,主要采取“灌輸式”教學模式,難以真正調動學生的閱讀參與積極性。
第三,閱讀拓展不足。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過于強調對文章本身情節的講解以及人物特點的分析,而忽略了對學生信息采集、處理、整合等能力的培養,學生拓展意識不足,難以將課內閱讀學習與課外閱讀內容進行有效結合,無法將課內閱讀學習成果有效的向課外延伸。第四,缺乏必要的信心技術駕馭能力。“互聯網+”時代,很多教師受自身思維與視野的限制,仍未認識到智慧課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推動作用,對信息技術的駕馭能力所有不足。
二、智慧課堂模式構建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施優勢
第一,閱讀教學內容呈現更加直觀形象,更符合小學生的閱讀學習需求,可以引導學生在生動的閱讀環境中激發閱讀興趣。第二,智慧課堂環境下,為教師閱讀教學設計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教學素材,同時也為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帶來了極大便利,有助于激發學生對閱讀內容的探究動力。第三,數字化教學平臺能夠對學生的閱讀行為進行實時記錄,并通過大數據對學生的閱讀記錄進行準確分析,方便教師對學生的閱讀過程進行及時掌握以及有的放矢的指導,并最終據此形成可視化的閱讀教學評價。第四,借助數字化教學平臺的資源推動功能以及展講功能,能夠有效拓展課堂容量,顯著提升閱讀課堂教學實效。第五,能夠幫助教師將閱讀教學中的重難點轉化為可視化的指導點撥,幫助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閱讀文本中心思想以及內在邏輯。此外,數字化教學平臺其本身具有的強大交互、共享功能,還可為學生展示、分享、交流自己的閱讀成果提供便利。由此可見,智慧課堂模式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間有著眾多的契合點,能夠為閱讀教學的高效實施提供極大助益。
三、智慧課堂環境下的高效閱讀教學指導策略
基于多年教學實踐和經驗總結,智慧課堂環境下的高效閱讀教學指導策略主要有以下幾點。
1.借助智慧平臺,構建立體化預習模式
智慧課堂環境下,教師可利用平臺的學前功能,為閱讀教學的開展提供更為豐富的互動形式。如借助平臺本身的交互動能,學生可將自己的預習情況實時向教師反饋。在這種模式下,一是教師能夠全程掌控學生的閱讀預習情況,并能夠針對學生的實際預習情況給予及時的指導與點撥;二是借助智慧平臺,還可實現預習方法、成果、資源的共享,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整體預習效果,制定更具可行性的閱讀教學計劃,真正體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實現以學定教、因材施教。
2.借助教學資源,突破閱讀教學重難點
首先,智慧課堂環境下,多樣化的內容呈現形式。智慧教學平臺以其豐富的內容展示以及多樣的呈現方式,能夠多維度、立體化的還原甚重現文本中的場景,實現了文本內容的鮮活展示。教師還可利用平臺多提供的放大鏡、熒光筆等功能,通過標注、動態呈現等方式,突出閱讀教學重難點,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其次,智慧課堂環境下,采取直觀的數據分析方法。在智慧課堂模式中,教師可以利用教學平臺提供的數據庫,對學生的閱讀行為和閱讀結果進行有效總結與分析,從而更加全面、更加細致地監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找出學生閱讀學習中的薄弱環節,對后續教學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修訂,引導學生更加高效地探究后續文本。
3.智慧評價
教師可根據閱讀教學內容的不同,靈活使用智慧課堂評價系統,制定層次性、細致化的閱讀評價體系,對小學階段學生的閱讀內容、閱讀數量等進行層次化的規定。每個不同學段都可借助數字化平臺進行相應評價,以便根據學生的閱讀信息反饋以及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改進閱讀教學指導智略,推進閱讀教學的深入實施。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為學生制定層次性的閱讀任務,提供層次性的閱讀資源,實施更具針對性的分層閱讀教學,緩解后進生的閱讀壓力,滿足能力較強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需求,促進閱讀教學實施效果的整體提升。
智慧課堂環境下,教師應正視傳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弊端,正確認識智慧課堂對閱讀教學的積極作用,利用智慧課堂,促進閱讀教學課前預習、課堂指導、課后評價等環節的高效開展,推進信息技術與閱讀教學的深度融合,實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高效構建。
參考文獻:
[1]黃詠瑜.基于個性化智慧課堂的小學語文閱讀生成性教學實踐——以《夢想的力量》一課為例[J].教育信息技術,2019(04):40-42+80.
[2]林亦峰.應用互動反饋系統,打造“智慧閱讀”課堂[J].當代教研論叢,2019(0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