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華飛
【摘 要】 錯題是促進學生數學能力成長的最好手段,只有在錯題之中,學生才能發現自己能力的不足之處以及知識上的短板。一般而言,學生發生錯題除了心理上的主觀原因外,更多的是知識方面以及技巧方面的不足,包括概念的相互混淆、對規律掌握不牢、閱讀理解能力差、計算能力不熟練等,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該收集錯題并對錯誤進行具體分類,解決學生概念混亂、規律掌握不牢等問題,促進學生形成掌握正確解題技巧,最終克服學生怕錯題、怕改過的心理,引導他們養成時時回顧錯誤,時時糾正錯誤的良好學習習慣。
【關鍵詞】 小學數學 ?錯題分析 ?教學探究
1. 小學數學解題錯誤成因分析
1.1知識方面的原因
知識問題主要指的是因為對數學課本知識掌握不充分所導致的多種概念相互混淆、數學公理掌握不牢等問題。
首先是概念相互混淆。數學概念具有抽象性特征,小學生抽象分析能力較弱,導致其極容易對一些相近概念產生混淆,由此在做題時出現錯誤。具體表現為對概念的外延認識不清,將不屬于概念的具體對象納入概念之中,對概念的內涵認識不清,將其他相似概念歸屬于該概念的子概念。例如判斷題:周角是一條射線。在課本上,我們一般用一條射線表示周角,但是實際上,周角是角的一條邊旋轉一周所形成的,學生錯誤地將射線納入周角的外延中。
其次是對規律掌握不牢。這主要表現為對數學固有規律掌握不純熟,不懂得如何對數學規律進行熟練的運用,由此導致在做題時出現錯誤。這種錯誤非常容易出現在乘法交換律等規律的應用之中,根據乘法交換律:a × b + a × c = a × (b + c),但是,由于對規律掌握不牢固,很多學生會在做題時,直接對算式進行解答,而不懂得如何使用簡便算法。又例如填空題:找規律填數1、4、9、( ? ?) 。在這一題中,前三個數分別是1、2、3三個數的平方。因此,第四個數應是4的平方,但是,學生往往不懂得如何找出這種規律。這表明學生還不懂得如何將規律運用于具體的習題中,也不懂得如何在習題中找出題目下的規律。
1.2技巧方面的原因
根據《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要求,要注意把握好“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這兩者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關系。此處,所謂技巧指的是對數學知識運用的具體的方法,很多學生因為知識不扎實,導致不能形成很好的學習技能,主要表現如下。
首先是對題目的閱讀理解能力較差。小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通常較弱,特別是對于題干較長的應用題往往不知道該如何分析題干要求,尋求題目的正確解題方法。學生對應用題中的定量關系理解不夠到位,并且對代表定量關系的某些概念理解不夠清楚。這導致他們在解題時,仍處于模仿狀態,無法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判斷。
其次是計算不熟練的問題。計算能力是數學能力的基礎,計算能力不過關是小學學生出現錯題中最主要的原因。教師通常會將計算問題歸咎為粗心等心理問題,然而,實際上計算問題主要還是對計算的一些技巧運用不純熟。例如,整數和分母的約分中,很多學生就會先用分子乘整數,而不是先約分,這樣一來無疑就增加了數學運算的難度,從而提升了錯誤率。
2. 小學數學解題對策分析
針對以上兩種問題成因,教師應針對不同年級、不同性格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一方面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根據學生的具象化特征改變教學策略;另一方面則應對學生問題進行分類處理,根據問題的不同種類,傳授學生不同的解題策略。
2.1收集錯題并對錯誤進行具體分類
在上文中我們根據學生數學習題錯誤種類的成因進行了具體的分類。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從做題的結果(如全錯、半對半錯、結果對但是過程錯)、做題的心理問題(如注意力不集中、思維定式、思維不靈活)等方面對學生在做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類,由此幫助學生準確對自己的錯誤成因進行定位,找準學習中的欠缺和不足之處,由此,減少錯誤出現的次數,提升做題的正確率。
2.2解決學生概念混亂、規律掌握不牢等問題
人的認識是由淺入深,由低向高的,是一個緩慢上升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進行概念教學時,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選擇多樣化的教學工具,運用視頻多媒體等教學資源,多角度幫助學生精準對概念的外延進行定位。同時,還應該將相似概念、相反概念、同類概念進行綜合比較分析,通過構造概念線路圖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的理順各類概念間的關系。例如,在解釋最小公約數這一概念時,教師應該將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最大公倍數等概念放在一起,讓學生進行綜合比較,由此,對概念產生更加清晰明確的了解。
2.3克服解題錯誤的心理成因
針對學生提問時注意力不集中和思維定式嚴重的問題,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訓練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專心做題的好習慣。此外,教師還可以使用多媒體和其他方法,讓學生通過觸覺、聽覺等多感官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在做題中既得到學習方法的訓練,同時也得到興趣的提升。
3. 結論
錯題是促進學生數學能力成長的最好手段,只有在錯題之中,學生才能發現自己能力的不足之處以及知識上的短板。在本文中,我們具體分析了學生錯題產生的原因,并針對這些原因分門別類提出了相應的方法和手段。除了這些,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還發現學生時常不愿看錯題,不愿暴露自己的錯誤。這在很大程度上與現代教育以高分為導向的教育模式有關。我們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暴露自己的問題,讓學生更多地去溫習自己的錯誤,養成時時回顧錯誤,時時糾正錯誤的好習慣,最終促進他們利用錯題養成自我反思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 孫國強.小學數學錯題教學的探索[D].聊城大學.
[2] 劉成.直面錯誤,開啟小學數學錯題教學的新視角[J].新課程(小學),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