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玲玲 高正和
摘 要:中低年級,是小學教學的基礎階段,這一時期需要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的培育,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正面積極的認識。對于小學語文課程來講,立足“趣味化教學”,對語文課程實現創新構建,這樣能夠大大提升語文教學的實效性。文章簡單闡述趣味化教學在小學語文課程中具備的積極價值,然后反思當前教學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具體的實踐策略,希望給廣大語文教師一些啟發。
關鍵詞:小學語文;中低年級;趣味化教學;構建策略
小學階段,是教育教學的基礎階段,這一時期,學生還處在身心發育的初級階段,自身的學習積累非常薄弱,對于學習也沒能形成太深認識,這就導致學生自身的學習動機不足,學習行為會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在外部影響因素當中,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是一個關鍵因素,這和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緊密相關。通過教學活動的趣味化構建,對學生學習興趣形成刺激,這樣能夠強化學生的課堂學習參與。
一、 趣味化教學
所謂的趣味化教學,簡單來說,就是對教學活動展開的趣味化構建。趣味化教學并非是一種固定的形式,從宏觀層面來講,其更加接近于一種教學理念,并非是固定的方法。而要實現這一理念,則可以從不同的方法切入,支撐起趣味化教學的構建。具體來說,可以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拓展等不同層面著手。針對小學語文課程,趣味化教學,具有多方面的積極價值,這一點需要語文教師清楚認識。首先,能夠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的僵化局面,以趣味化的教學,讓語文課堂教學更加開放,能夠融入更多不同的內容,讓語文教學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其次,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積極興趣,能夠將自身的精力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學生有了興趣,才能發揮自身的學習能動性,有效參與到課堂語文學習中。最后,實現語文教學的寓教于樂,讓學生在快樂的環境氛圍中參與學習,從而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如此一來,可以讓學生對學習形成正面積極的認識,產生良好的學習態度。總的來說,趣味化教學,本身就是一種能夠激發學生內在動能的教學模式。針對中低年級小學生而言,這更是一種值得關注的教學模式。中低年級的語文教師,需要對這種方法形成認識,通過合理的手段,將趣味化教學在語文課堂中實現構建。
二、 當前小學中低年級語文趣味化教學存在的問題反思
之所以提出實施趣味化教學,主要原因在于,目前中低年級的小學語文教學,在趣味化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并未讓教學活動體現出良好的趣味化特質,造成教學活動低效性。根據分析,目前教學活動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忽視教學活動的趣味化構建
興趣是驅動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尤其是小學中低年級的學生,更是如此。在教學活動中,就需要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刺激,而這就和教學活動的趣味化構建直接相關。對于語文教師而言,就應該對此形成認識,并且積極創新教學。然而,從當前教學實情來看,不少教師并未在思想上引起重視,雖然對趣味化教學有一定了解,但是并且將其真正落實到教學活動中,忽視了教學活動的趣味化構建,課堂教學還是流于傳統。這樣一來,自然就無法讓語文教學體現出趣味性。
(二)趣味化教學的手段單一局限
需要理解的是,趣味化教學,并不是一種固定的手段。從本質來說,趣味化教學更加貼近于一種教學理念,并非是具體的方法。要落實這種教學理念,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方法。比如情境構建、內容拓展、創設游戲等。在教學實踐中,為了讓教學趣味性可以得到長期保持,那么在具體的手段方法上,就應該保持變化,對各種不同的方法手段綜合使用,從而讓課堂保持新穎有趣。不過,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在進行趣味化教學構建時,往往就局限于一兩種方法之中,未能對更多手段形成利用。如此一來,長期局限于一兩種方法,時間一長,學生的興趣就會大幅下滑,難以起到趣味化教學的作用。
(三)趣味化教學未能貼近學生實際
在趣味化教學的構建中,還有一個要點值得關注,那就是構建主體確定。也就是要以誰為中心,來構建趣味化課堂。對于這個問題,目前不少教師的選擇都出現了問題。具體表現為,趣味化課堂的構建,在內容選擇、方法確定上,都是從教師個人角度出發,并未從學生角度出發。這樣導致的后果,就是很多時候教師認為很有趣的內容或是方法,學生們根本提不起興趣。之所以會這樣,主要原因就是中低年級小學生,和語文教師之間存在巨大的認知差異,如果從教師角度來構建趣味化課堂,那么顯然就容易脫離學生實際,從而難以取得理想效果。
三、 趣味化教學在中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策略
針對中低年級的小學語文教學來講,趣味化教學的實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通過相應的策略,對語文教學活動展開創新構建。
(一)引入趣味內容優化教學
趣味化教學的構建,可以從教學內容這個方面切入,通過引入趣味化的內容,對教材課本上的教學內容予以拓展,借助外部引入的趣味化內容,對學生形成刺激。從教學活動的具體開展來講,教師就需要對課本教材上的課文內容做出分析,抓住課文內容的重點所在,然后基于學生的興趣愛好,從課外拓展相關的教學內容。需要注意的是,課外內容的引入,首先需要把控內容的選擇。也就是要從學生興趣的角度出發,選擇學生剛興趣的內容素材,這樣才能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興趣。其次,對于引入的內容,需要對其適當編輯整理,刪減其中的無意義非必要內容,保留核心內容,使其更加精簡,易于中低年級小學生接受理解。
比如教學《畫楊桃》這篇課文,課文主要內容,就是描述了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楊桃,畫出來的畫,就會呈現出不同的形狀,體現出從不同角度看待事物會有不同結果的核心思想。在進行教學時,就可以從課外引入一些趣味素材,可以從網絡上搜集一些視覺錯位圖片,將這些視覺錯位圖片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引導學生觀看圖片。一開始,學生往往會產生視覺誤差,然后教師指點學生仔細觀看,辨別出其中的奇異之處,如此一來可以讓學生恍然大悟,對這種視覺誤差現象產生興趣。這時,教師便可以結合課文內容展開分析,讓學生對課文中描述的內容,形成有效理解。
(二)構建游戲開展語文教學
教學活動的趣味化構建,自然離不開游戲這一元素。對于中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講,他們由于年紀小,普遍對游戲充滿興趣。因此,在語文課堂上,為了加強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就可以設計一些游戲,將語文和游戲相結合,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語文,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教學游戲的設計,需要注意幾個要點:一是要明確設計游戲的目的,那就是用于輔助教學,因此游戲要與課文緊密結合,要對教學內容充分融入和體現,讓學生可以在游戲中對課文內容形成認知。二是要明確游戲的作用,那就是輔助教學。因此要將游戲放在語文教學的從屬地位,為語文教學服務,不能喧賓奪主。
比如,教學《小馬過河》這篇課文,主要內容就是講述了一匹小馬過河,由于不知道河水深淺,向多個小動物詢問,卻得到了多個不同的答案,最終小馬自己親自嘗試,順利通過小河。課文中涉及了小馬、老馬、老牛、松鼠等角色??梢曰谶@些角色,設置表演活動,讓學生分別扮演小馬、老牛等角色,對課文故事展開表演。通過表演,還原課文中不同角色的對話,就能讓學生對整個故事形成理解。此外,教學其他課文的時候,也可以結合課文內容,創設相應的游戲活動,提高教學活動的趣味性。
(三)立足拓展打破教學局限
傳統教學模式,不論是在方法形式上,還是在時空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造成教學效果不夠理想,也體現不出強烈的趣味性。因此,就需要立足拓展,從不同的角度拓展教學,打破局限。一方面,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構建在線教學平臺,依托于智能設備,實現在線教學,將語文教學從傳統的線下教學,轉移到線上開展,這樣能夠讓語文教學體現出不同的作用。具體來講,線上教學已經得到了實踐驗證,證明了可行性。從語文教學的發展來看,線上教學是一種未來趨勢,需要引起關注。所以,語文教師當前就應該開展線上教學的謀劃與構建,依托網課平臺、校園網、手機小程序等手段,構建起線上語文教學活動,將其融入傳統教學當中,成為傳統教學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可以從室內向室外拓展,也就是走出教室,到校園中、校園外等不同的場所,對學生展開語文教學。從當前實際來講,中低年級的小學生,生活環境主要局限于校園和家庭當中,社會參與非常少,因此對于很多社會常識、生活常識都缺乏認知,而這些常識,往往也能激發小學生的興趣。所以,就需要走向室外開展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比如教學《揠苗助長》這篇課文,現在很多小學生對于農作物缺乏基本認識,根本不認識小麥、水稻、油菜等農作物。因此,就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深入鄉村,設置一堂農作物常識課,從中滲透《揠苗助長》的教學。通過室外觀察實踐,能夠讓學生積累這方面的生活常識,也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 結束語
在中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中,立足趣味化教學,實現語文課堂創新構建,這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措施。不過,目前中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在趣味化構建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手段單一,脫離學生興趣等的,導致教學效果不佳。作為語文教師,這需要通過引入趣味內容、構建游戲以及拓展教學等措施,推動語文教學的優化發展,讓語文教學活動呈現出強烈的趣味性,吸引學生參與學習。
參考文獻:
[1]劉艷,王軍.趣味化教學在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中的實踐探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4):132.
[2]王義德.小學語文低年級趣味化識字教學的策略[J].天津教育(下半月),2020(4):161-162.
[3]汪秀文.巧用多媒體進行小學低年級語文趣味教學[J].小學生(下旬刊),2020(4):58.
[4]朱傳友.低年級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趣味性教學策略[J].新作文:教研,2019(9):1.
[5]陳榮靜.小學語文低年級寫字教學中微課資源開發與應用[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線,2018(3):13-14.
[6]劉怡彤.趣味化教學在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中的實踐運用[J].語文課內外,2018(20):143.
作者簡介:
趙玲玲,江蘇省儀征市,江蘇省儀征市都會小學;
高正和,江蘇省儀征市,江蘇省儀征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