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嵐
摘 要:素質教育的廣泛推進對小學生藝術能力的培養與藝術體驗的增強提出了新要求,音樂欣賞能力與音樂表達能力作為小學生藝術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培養學生的個性特征具有深遠的影響。隨著現代化教育的蓬勃發展,小學音樂教師正積極探索提升課堂效率、豐富教學內容、吸引學生興趣的個性化音樂教學方式。文章從音樂的審美藝術特點出發,引導小學音樂教師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充分認識到音樂作為一門陶冶學生藝術修養的基礎課程,實際上與每個人的個性特點緊密相關,以此為音樂教學的理論基礎,在實際教學中更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讓個性化教學之花在小學音樂課堂綻放,構建高效音樂課堂。
關鍵詞:小學音樂;個性化教學;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6-28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33-0099-02
音樂是一種藝術形式和文化活動,是指有旋律、節奏或和聲的人聲或樂器音響等配合所構成的一種藝術。音樂選擇與欣賞具有很強的個性化特征,通過一個人對音樂的選擇,可以看出其審美趨向和性格特征。而目前小學音樂課堂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重視程度不夠,許多教師認為學生年齡尚小,缺乏獨立的審美欣賞能力與表達能力,應該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音樂學習。實則不然,小學生對音樂,即歌曲的追求也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化特點,即有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小學音樂教師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在課堂中注重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讓個性化教學促進小學音樂高效課堂的構建。
一、?避免二元對立,肯定個性差異
素質教育改革促進了小學音樂教學的創新與發展,但在目前的音樂課堂中,教師仍處于主導地位,傳統的教師主導授課,學生被迫接受的教學模式還沒有改變。在這種教學背景下,課堂氛圍較為壓抑,教師與學生處于明顯的主客對立狀態,很容易導致小學生音樂學習思維與音樂感覺的程序化與封閉化,不利于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也否定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不適應個性化教學發展的需求,更談不上個性化生命的靈動表達。因此,教師應改變這種學生不是課堂主人,只是跟隨教師節奏被迫接受教育的“工具人”的教育現狀,真正讓學生融入音樂課堂,發揮個性化差異帶來的美好。
一方面,小學音樂?教師要避免音樂課堂的二元對立,改變自己課堂主導者的地位。音樂課雖說不是小學的專門學科課程,不計入考試科目,但是對學生的藝術素養與審美情趣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既然音樂課堂的最終目標是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那就該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真正參與音樂課堂中,教師則退居次位,成為學生音樂學習的輔助者與指引者。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轉變教學方式,優化教學風格,活躍課堂氛圍,可以不將教材作為唯一的教學資源,充分利用將計算機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結合起來的微課來豐富課堂內容,吸引學生興趣,提升學生課堂注意力的集中程度與課堂參與度,強化學生對音樂美的廣泛感受。另一方面,教師要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肯定學生在音樂欣賞、音樂能力與音樂感知方面的個性差異,并由此出發制訂大多數學生接受并且認可的教學方式。同時尊重個性化差異,在課程開展過程中穿插具有符合不同學生個性化特征的教學內容,真正做到讓個性化教學之花在小學音樂課堂綻放,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音樂課堂上收獲屬于自己的知識與快樂。
目前,小學音樂課堂確實更加注重對學生審美欣賞能力與審美表達能力的培養,但是傳統的音樂課堂程序化?、機械化,追求知識與歌唱技能的傳授,教師處于課堂主導地位的課堂模式在短時間內也無法徹底改變。面對這一現狀,小學音樂教師應盡可能避免這種二元對立的師生關系,形成友好溫馨的師生關系與師友關系,同時充分肯定學生的個性差異,并將對這種差異的認識轉化為具體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融入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切實打造靈動有趣、活潑高效的個性化音樂課堂。
二、?強調自我管理,美化音樂心靈
小學音樂雖不是必修課,也不計入考試科目,但是對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增強學生的審美欣賞能力與審美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藝術細胞與藝術修養具有重要意義。既然音樂課堂是為學生服務的,那就該調動學生的自主性與積極性,強調學生在音樂課上的自我管理,讓學生自我選擇、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按照學生的個人意愿美化學生的音樂心靈。正如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只有能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音樂藝術是一門具有強烈感染力的藝術門類,如果符合人們的審美取向與審美意愿,則能夠引發人們心靈深處的強烈共鳴。雖說音樂并無好壞之分,但是如果一種音樂與人們的審美觀點不相符合,無法直擊人們內心,縱使很美,卻也難以引起共鳴。因此,小學音樂教師要注重從學生的內心需求出發,關注學生的審美需求,依據學生的情感表達,選擇學生真正感興趣的音樂門類讓學生加以欣賞。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問學生都喜歡什么類型的音樂,大多數小學生是喜歡兒歌或者是動畫片主題曲的,相反,對音樂教材中的民歌或者純音樂卻不是很感興趣。學生積極發言,各抒己見,不僅充分顯示出了小學生年齡雖小,但也有自己的個性化獨特化的審美特點,教師應予以重視,也可以充分發揮小學生音樂學習的主體性和自主性,引領學生收獲更加深入的審美體驗,真正用音樂塑造學生的美好心靈,使學生在喜聞樂見的音樂中感悟音樂的美好,形成完善的藝術素養。同時,教師也應認識到,小學音樂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引導學生學會欣賞音樂、表達音樂,培養學生的音樂情感與音樂體驗,進而提升綜合素質與核心素養。既然音樂教育為學生服務,就應培養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自我管理與自我服務能力,讓傳統的教師主導型課堂模式轉變為教師退居引導者、幫助者,學生成為課堂主導者的自我管理模式,除發揮學生個性化特征在課堂內容選擇中的作用之外,還應鼓勵學生相互學習、相互監督,學習他人的藝術修養,監督自身集中精力,真正打造個性化特征突出的高效音樂課堂。
自我管理與自我服務是打造個性化課堂必不可少的要素,只有將學生真正調入音樂課堂的教學與學習中,才能促使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個性化需求,激發獨特審美對音樂教學的促進作用,真正做到用直擊心靈的音樂美化學生的心靈。
三、發揚個性管理,挖掘音樂潛能
音樂教學的最終目標在于強化學生對音樂的最初印象與興趣,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從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出發,挖掘其獨特的藝術潛能,提升其藝術修養。音樂這門學科本就具有個性化特點,不同的人會對音樂有不同的感受,教師應充分發揮音樂本身的個性化特征對打造個性化課堂的作用,引導學生從自己的情感出發對音樂進行思考與欣賞,在音樂欣賞中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體驗,并不斷挖掘個人潛能。
小學音樂教學本身對待所有學生都是公平的,但由于學生自身興趣和愛好的差異,以及早期接受藝術熏陶的差別,導致學生音樂學習能力與效果也有很大的差異。音樂教師必須注重學生的學習差異,針對學生有區別的學習效果給予有針對性的幫助,引導學生從個體的個性特點出發去追求自己喜歡的音樂類型,獲得獨特的審美感受。在實際教學與學習中,有的學生喜歡兒歌,有的學生喜歡流行歌曲,有的學生喜歡經典老歌,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喜好開展有差異的教學,即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進行有差異的教學。教師可以在每節課講授完基礎知識之后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喜好播放相關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教學實踐中通過更好地欣賞和理解不同的音樂作品來激發個人的音樂發展潛能,切實提升藝術素養。
小學生年齡尚小,本身藝術可塑性很強。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和音樂潛能,尋找恰到好處的契機,打通學生與音樂的連接,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每一個特點,不僅要提升學生的基本音樂能力,還要提升其核心審美素養。
四、?轉變課堂方式,微課進入課堂
在傳統小學音樂課堂上,教材是唯一的教學資料,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相對單一,在此背景下的初中音樂課堂氛圍較為冷清,不利于吸引學生興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與音樂表達能力,也不利于發揮學生的個性化特征。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與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各式各樣的微課逐漸活躍在音樂課堂上,對調動課堂氣氛、吸引學生興趣、激發創造性表達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不同樂器演奏的音頻,讓學生猜測是哪種樂器的聲音,提升學生對不同樂器的欣賞水平與敏感程度,并讓學生發現自己喜歡的樂器音色,進而使今后的音樂學習更有針對性。其次,在實際的歌唱教學中,教師可以搜索質量高但技巧與方式不同的兩個教學視頻為學生播放,讓學生對比選擇自己更加喜歡的教學模式并加以模仿練習,全方面提升學生的音樂水平。再次,教師可以鼓勵班級里志同道合、具有相同審美選擇的學生自行成立樂隊,自行編排節目并加以練習,于期末考試時在全班面前演奏,各個小樂隊相互學習,相互糾正,教師對每一個樂隊的表現做出評價,并選出最優樂隊進行口頭表揚與物質獎勵。
利用微課資源轉變課堂方式,調動了學生參與音樂課堂的積極性與興趣,同時豐富的學習資源為學生發現符合自己個性化需求的教學模式與內容提供了更加廣泛的選擇,有助于切實發揮小學音樂課對激發學生個性化特征、促進學生審美能力提升的實際作用,由此提升課堂質量與效率。
五、結語
面對目前小學音樂課堂普遍忽視學生個性化需求的困境,教師應注重音樂課堂個性化管理與教學,真正發揮學生的主人翁地位,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承認并且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特征與個體發展差異,讓學生的獨立欣賞能力與獨特審美選擇得到認可并擁有充足的發展空間。學生的個性是千變萬化的,音樂課堂教學不應該是千篇一律的,教師要不斷通過個性化的管理與教育方式,在具體實踐中反思與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轉變教學手段,提高小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讓個性化教學之花在小學音樂課堂綻放,激發高效音樂課堂的內生動力。
參考文獻:
[1]黃立群.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個性化管理[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7):159-160.
[2]徐曉梅.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體現“以人為本”理念[J].課程教育研究,2020(15):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