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
摘要:線上教學有一定的優勢,也有不可回避的問題。農村物理線上教學中,受教學條件、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及線上教學本身弱點的限制,存在網絡不暢,影響教學效果;無法實驗操作,缺少體驗過程;情感交流缺失,學生興趣不濃;缺乏有效監管,學習效率較低等問題。為此,要基于學生發展和物理教學的規律,結合存在的問題,尋找最優化的教學方式。具體可以從分解學習內容,克服網絡不暢;關注身邊的物理現象,感受物理原理;采取多種激勵措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加強教學互動,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等四方面高效實施物理教學。
關鍵詞:問題優化;農村中學;線上物理教學
從2020年年初起,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破了傳統的面對面的課堂教學模式。面對疫情,廣大教師積極響應“停課不停學,做好線上教學”的號召,做了大量線上教學的實踐模式與教學方式探索。作為一線教師,有責任、更有義務承擔起這份重任。線上教學模式有一定優勢,也有不可回避的問題,這些問題對物理教學的負面影響較大,尤其對于農村中學來說,更是如此。農村物理線上教學應基于學生發展和物理教學的規律,針對存在的問題,尋找最優化的教學方式。
一、農村中學線上物理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線上的物理教學中我發現,受農村中學教學條件、學生的已有經驗以及線上教學本身弱點的限制,在具體的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找到這些問題并分析其對線上教學的影響,是優化農村線上教學策略的前提。
(一)網絡不暢,影響教學效果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是物理課程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要求教師在線上進行知識傳授時不能只單純講授,必須選擇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實驗演示、生活場景視頻等作為依托,進行視頻展示,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這些視頻不但需要在線上播放,必要時還需要學生下載保留。暢通的網絡和足夠的數據流量是這些能順利進行的保證。農村中學的生源大都來自各鄉鎮駐地及各村,有的學生甚至住在偏僻的山區,受各種條件的限制,寬帶很難普及到每個家庭。許多家庭日常主要依靠手機數據流量上網,而手機質量、內存以及接收網絡信號的強弱等水平也良莠不齊。當播放的視頻容量較大時,學生就很難暢通無阻地進行觀看和下載。
如在學習“游標卡尺和螺旋測微器的使用”時,有些學生對讀數方法始終弄不明白,為了使他們更直觀、更透徹地掌握這一內容,我利用實物錄制了一個有關“讀數方法”的講解視頻,在學習群中播放。由于視頻時間過長,結果有三分之一的學生不能順利觀看,嚴重影響了學習效果。
(二)無法實驗操作,缺少體驗過程
物理是一門動手操作與理論學習相結合的學科,動手操作主要是指物理學習中的實驗探究。實驗探究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教師在課堂上如果只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而忽略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就會導致學生缺乏主動探究、創新的精神,削弱學習興趣,使學習處于被動狀態。而線上教學恰恰凸顯出這種不足,學生無法進行實驗操作,缺少親身體驗的過程,使物理學習缺失了極為重要的一環。
在學習“電磁感應”現象一節課時,學習內容中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以及感應電流的方向,都需要學生親自動手,用實驗操作來探究,而線上教學無法滿足學生動手實驗的需求,他們只能靠觀看網上視頻或“死記硬背”教師的講解。這種理解是膚淺的、粗糙的,所謂“做一遍勝過看十遍”就是這個道理。
(三)情感交流缺失 ,學生興趣不濃
線上教學的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錄播課程,一種是直播課程。錄播課程,由于沒有學生的配合,缺少面對面的師生交流互動,教學過程顯得枯燥、乏味,而且教學節奏相對線下更快。“一言堂”式的視頻內容,容易使課內設計的教學活動無法展開,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時激發出的問題、靈感缺失,因此學生學習的興趣不濃。直播課程,雖然師生的交流互動較多,但有時字幕滾動過快,對話只能點對點進行,教師很難對每個學生的需求都做出滿意的應答。同時,教師在與某個學生進行互動時,其他學生是否在聽,學生是否也在思考,基本無法掌控。有時教師隨機提問,卻找不到人,心不在焉、掛線人不在都有可能。不僅如此,線上教學對學生的評價也略顯單調,如發一個笑臉、一個OK手勢、一個鼓掌等,形式較為單一,程序化嚴重,缺少實際教學中師生眼睛對視的那種情感交流。時間長了,學生容易變得麻木,積極參與互動的興趣也會慢慢減弱。
在學習電磁學中的安培定則知識時,線上和線下教學效果截然不同。在線下課堂上,教師介紹完安培定則的內容后,進行習題反饋訓練,可以讓所有的學生舉起右手進行磁場方向的判斷,或者選一些學生到黑板前展示其表示判斷的手型。在判斷中,學生間互相觀察、指正,教師在學生中間演示、指導,課堂氛圍極為熱烈、融洽,學生學習的興趣濃厚。與之相應的是,線上教學,學生反應平淡,教師只能依據屏幕顯示的答案判斷學生的對錯,至于學生是否真的掌握了,無從知曉。
(四)缺乏有效監管,學習效率不高
線上教學,學生脫離了學校、教師的監管、督促,除了那些自律性較強的學生能自覺跟著教師的節奏進行學習外,在基礎薄弱的農村學校,很多學生處于自由放縱的狀態,教師在網絡上的監管效果較差。再加上部分家長文化水平有限,網絡知識匱乏,物理知識懂的也少,因此經常暈頭轉向,線上不知學生學什么,線下不懂學生做什么。還有許多父母在外務工,學生由精力、學識都相對匱乏的祖輩隔代教育,年事已高的祖輩很難起到監管的作用。
線上教學兩周后,我根據學生以往在校的學習情況,分類進行了調查反饋,很多家長反饋:有的學生在睡夢中被家長叫醒,起來學習,簽到后轉眼又睡著了;有的學生半夜不睡覺,家長教育后,狡辯說自己在學習,等把手機拿過來一看,原來是在玩游戲,看動漫。其中,有幾位家長的反饋讓我較為難過,在我的印象中,這幾位學生在校期間,學習上有較強的主動性、自律性,結果由于線上教學缺少教師的監管,學生開始變得散漫,得過且過。
二、農村中學線上物理教學的優化策略
基于上述問題,在農村的物理線上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實際問題和學生的學習規律,優化線上教學的教學策略,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最大程度上發揮線上教學的優勢,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水平和學習效率。
(一) 分解學習內容,克服網絡不暢造成的影響
由于一些農村地區的寬帶和基站建設較為落后,導致部分農村地區網絡覆蓋率偏低,網絡資源匱乏。尤其是PC互聯網時代,寬帶安裝成本偏高,進一步降低了部分農民對互聯網的接入速度要求。所以,農村中學進行線上教學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到這一實際問題,一方面要注意直播的時間或錄播內容不易過長,以免因網絡傳輸不暢造成學生無法進入直播平臺或視頻無法播放。另一方面,要注意精選授課內容,最好能依據教材的重點、難點,把學習內容適當分解成幾個小的模塊,并把每個模塊的內容錄制成3分鐘以內的短小、精練的視頻。這樣,既可以有效減少教師上傳視頻到網絡的時間,又可以避免學生長時間等待接收視頻或網絡出現卡頓而導致死機的現象發生,盡可能地克服因網絡不暢而給學生學習帶來的不便。
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這部分內容時,我把學習內容分成四個小部分:①定律形成的過程;②定律內容的內涵;③定律內容的應用;④慣性現象專題。在第一個小部分的講解中,需要播放一個伽利略理想斜面實驗的視頻,來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視頻時長約7分鐘,上傳、下載時間都很長。為了讓所有學生都能順暢地看完視頻,我根據視頻內容重新剪輯成三部分,每部分時長約為2.5分鐘,播放完后,學生反映效果非常好。
教師在分解教學內容時,要注意尋找恰當的節點,保證知識內容的銜接性、完整性,否則容易導致前后不連貫、內容缺失,影響整體學習效果。
(二)關注日常物理現象,感受物理原理
物理是一門實驗性學科,揭示事物現象及發展的客觀規律,貼近現實生活。我們應從生活現象中總結、概括出物理規律,再用于解釋生活現象,揭示隱含在其中的物理科學,并將其應用于生產、生活實際。因此,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人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物理。如人行走、奔跑與力學有關;耳聽六路與聲學有關;體溫變化與熱學有關;電飯鍋、電磁爐、電視等家用電器都與電磁學有關……
雖然線上教學中學生無法親自動手實驗,但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生活,關注身邊的物理現象,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中體驗感受物理原理,培養動手、動腦能力,培養科學探究的精神。
如在探究“連通器液面升降,大氣壓強是否做功”時,很多學生對連通器在生活中的實際用途認識較為模糊,為了使學生對連通器有更多的了解,我聯系生活實際,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家里的洗臉盆下水管阻塞,怎么解決?引導學生去觀察下水管道,然后再提出解決方法。學生立刻開動腦筋,有的說找修理工,有的說用棍子捅,其中有一名學生認為,把彎管處的連接處擰開,把里面的毛發等雜物取出,重新安裝好即可,而且拍了操作照片發到學習平臺上來。還有一個學生認為不用這么麻煩,在水盆里注滿水,然后用抹布在下水口處快速堵住、松開幾次,管道就疏通了。這種做法是否可行?我讓學生課后去觀察并驗證該學生的想法是否正確,并找出這樣做的理由。同時,引導學生繼續思考:為什么管子是U字型的,它起什么作用?結果又有很多學生給出了正確答案:U型管是連通器,安裝在洗臉盆和下水道之間,可以起到阻隔臭氣的作用,這是利用連通器“氣壓相同時,左右液面相平”的原理。
這次結合實際的教學,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到了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此后,有更多的學生開始關注、思考家中各種與物理有關的現象,并發在學習群中,供大家研討。如家用開關里的紅、黃、藍三根線分別代表什么?鋁鍋放在電磁爐上燒水,水為什么燒不開?由于這些問題來自于學生身邊的實際生活,學生學習、研討的興趣特別濃厚,有時不用教師解答,學生之間就自行解答了。
(三)采取多種激勵措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疫情期間,除部分學生有較強的自律性,能主動、積極地參與線上學習之外,也有部分學生還是依賴于家長的監管。然而,部分農村學生的家長因為學識低、農忙或外出務工等原因,很難做到有效監管。因此,教師在線上教學時,不能一味依賴家長,而是要想辦法,要采取多種激勵措施,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習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激勵的措施有多種,教師可以利用在線教育平臺的選取功能、計時器限時功能,進行課前預習提問、課上學情反饋;也可以借用網絡游戲中的“闖關”環節,激勵學生不斷挑戰知識的難度;還可以把習題依據難易程度分發給各學習小組,由各小組負責人組織成員制作習題講解視頻,發到學習群供全體學生學習、討論,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及個人分別頒發“合作之星”“學習達人”等網絡獎牌。
在帶領學生復習物理基礎知識的階段,我利用網絡測試平臺“賽事星”編制了200道基礎選擇題,并將試題隨機分成10組。這樣,在線上復習時,我就可以利用平臺的選取功能隨機抽取一組試題,讓學生掃碼,限時答題,進行基礎“闖關”測試。測試結束后,平臺會自動公布成績。這種小型測試,既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內在競爭意識,又能訓練學生快速思考、快速答題的能力,還能有效避免學生的瞌睡、走神、掛線走人等問題發生。
(四)加強教學互動,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
以教師講授為主的線上教學,既要注重學科知識點的講授,也要關注師生間的教學互動。師生間的互動,一方面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調動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自覺性,有效遏制學生散漫、做與學習無關的事等問題。另一方面,還能有效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師生間有了真誠的情感交流,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
線上教學,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只能通過語音或屏幕來傳輸,教師的語氣、語調、面部表情就格外重要。一名優秀的教師,在線下課堂教學中對所有知識都充滿了熱情,對學生充滿了熱愛,在線上教學中更應如此。在線上教學中,即使看不到學生,也要帶著感情去講,要讓學生隔著屏幕也會感覺到教師教學的激情。當與學生語音互動時,要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創設和諧、輕松的氛圍,拉近師生間的情感距離;當與學生視頻互動時,面部要帶有親切的笑容,讓學生如沐春風。在互動中,除了利用豐富的語言、表情之外,還可以設計與授課內容相關的小游戲,通過與學生一起做游戲的方式,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學習慣性知識時,我通過視頻直播與學生做了這樣一個小游戲:取出兩枚雞蛋,放在桌子上,讓學生猜哪一個是熟的哪一個是生的。學生七嘴八舌地猜起來。有的學生說左邊的是熟的,有的說左邊的是生的。在征得學生的同意后,我把其中一枚敲碎,展示給學生看,結果很多學生猜錯了。無論猜對、猜錯的學生都疑惑地問道:“老師,兩個雞蛋一模一樣,即使猜對了也是蒙的,究竟該如何辨別呢?” 于是,我又取出一生一熟的兩枚雞蛋,神秘地說:“想知道答案嗎,就靜觀‘我變。”我將桌上的雞蛋用同樣大小的力,分別輕輕轉了一下,然后問學生:“兩枚雞蛋旋轉的圈數有什么不同?”“一個多,一個少”。我舉起轉的圈數多的那枚雞蛋,得意地說道:“它是熟的。”敲開后,學生感到很驚奇。“你們想知道其中的道理嗎?那就隨我一起來研究物體的慣性吧。”這種通過游戲與學生互動引入新課的方式,學生特別喜歡。
總之,農村中學在線教學中,教師應多方考慮現實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探尋最優化的解決策略。這樣才能提高在線教學的效率,使農村學生得到優質的教育。
參考文獻:
[1]梁鈺升.淺談農村中學的物理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7(26).
[2]石成國,杜江.遠程教育資源,提高農村物理教學質量的助推器[J].中小學電教, 2013(1).
[3]趙新. 農村物理教學應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J]. 中學物理教學參考, 2014(11).
[4]李巖.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物理教學策略[J].遼寧教育, 2018(17).
[5]向以香.農村物理教學資源的挖掘和利用[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 2017(18).
(責任編輯: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