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茜
摘 要:作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實訓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近年來取得了跨越式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缺乏協同管理制度、實踐教學師資育人效果欠佳、對實踐教學基地評價與反饋不夠重視等問題。基于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角度出發,從校企雙元主體共建共管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專兼結合的實踐指導教師隊伍、通過課程改革優化實踐教學基地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實踐教學多元評價與反饋機制等方面發力,探索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可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提供良好的載體。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校外實踐;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F27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0)12(b)--03
隨著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經濟增長的速度放緩,產業轉型升級與經濟結構調整步伐進一步深化,各行各業中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高職教育面向地方經濟,將行業需求融入人才培養,僅依靠書本學習是遠遠不夠的,要培養高職學生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需要積極推動在校生參與社會實踐。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作為近年來廣受好評的一種新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從校企合作的角度把學校教育與傳統學徒培訓相結合,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支持,實現了校企優勢互補,促進了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而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作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實訓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理論知識的鞏固場所,也是培養大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綜合實踐能力的重要場所。
探索構建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以此作為校企協同育人進行現代學體制人才培養的載體,作為產教深度融合的重要突破口,通過其建設來帶動人才培養體系的改革,既能實現國家對高職教育培養高質量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訴求,又是高職院校適應地區經濟需求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必然選擇,更是培養高職在校學生增強自身素質、提高就業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1 基于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的意義
西方發達國家的實踐經驗表明,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是破解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主動性不強這一難題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高職教育踐行工學結合、完善企業用工制度的最佳途徑。穩定可靠的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建設是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式下培養職業技能、在崗實訓的有效保證,與校內實踐教學基地一樣,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是高職高專人才培養過程中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環節。通過校內和校外實踐的結合培養高職學生,某種意義上是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方向的體現,同時也是產教融合開展專業教學的重要體現。
在經濟轉型背景下,高職畢業生要想在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就必須具備產業行業所需的高素質技術與技能,在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實訓中,可以將校內所學習專業知識實踐運用到具體的崗位工作中,“內”“外”相連,實現學科理論和實踐能力的有效結合。通過崗位實踐,大學生也能發現自己在實際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彌補,方能在未來崗位上獲得更好的發展。
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工程,高職院校應以專業為抓手,從可持續發展與雙贏視角出發,重視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開發過程中企業方的作用,加大投入作為保障、積極發展并維護與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之間的關系,促進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管理規范化、常態化,形成校企良性互動,有利于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有利于大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
2 基于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隨著現代學徒制育人模式試點的鋪開和實施的不斷深入,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作為實施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載體,其建設越來越受到高職學院領導的重視。本著雙贏互利、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原則,校企雙方共同建設了一批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提供了企業真實的實踐場所,更有些學校和企業利用各自的優勢探索校企雙主體育人,構建起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所需的校外實踐教學體系,以滿足企業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基于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建設取得了跨越式進步的同時,建設過程中面臨的困境也開始給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建設帶來了新的挑戰。
2.1 缺乏協同管理制度
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立是高職院校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順利開展的場地保障,承擔了學生從校內向校外轉變的重要職能,是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場所。而許多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在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的過程中,雖然意識到了其重要性,但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且科學的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協同管理制度和體系,高職院校和合作企業之間全局統籌的意識仍然沒有體現到日常教學實踐中來。例如,某些學校的實踐教學基地僅在頂崗實習時使用,還沒有進入到日常教學環節;某些專業的實踐教學標準、大綱和實踐教學計劃并不匹配,也沒有與時俱進地進行修訂;某些企業參與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建設流于形式,把學生作為企業短時用工的來源,導致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僅僅只是“掛牌擺拍”的成果。因此,建立校企協同管理的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管理制度勢在必行。
2.2 實踐教學師資育人效果欠佳
迄今為止,國內的高職院校在教師聘任時仍然是以學位、學歷和職稱作為主要條件,而具備碩士以上學歷、副教授以上職稱的高層次人才,其理論知識固然很強,但普遍存在實踐動手能力尤其是崗位一線技能薄弱的現象,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后,企業師傅往往自身具備較強的崗位技能,但卻不擅長引導學生,對實踐教學的內容和過程把握不夠,達不到有的放矢的教學目的。這些因素使得多數高職大學生未能通過校外實踐基地將專業理論知識升華為綜合實踐與創新能力,達不到實踐育人的效果。由此來看,促進校企雙方人才的雙向流動是解決這一困境的路徑所在,也是實踐教學師資隊伍走向專業化和實踐化的有效途徑,對提高專業實踐教學育人效果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2.3 對實踐教學基地評價與反饋不夠重視
實踐教學作為高職人才培養環節中的關鍵環節,其實施效果的好壞將直接決定高職學生技術技能的掌握,從目前諸多院校的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建設實際來看,多注重實踐教學基地的使用而忽視評價與反饋,或評價與反饋未能落實反映到實際的人才培養中去。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由學校與企業共同創建,融入并整合了雙方的優勢資源,要發揮好其應有的效用,促進校企深度融合,使基地的資源最大化地發揮其效應,需要通過完整的評價與反饋體系進行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育人效果和產學研效果測評,指引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運營方向,使基地有序、可持續地運行下去。
3 基于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建設探索
基于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角度來看,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應該面向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求,以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為定位,重點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校企共商共建,以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為載體,突出就業導向和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采用工學結合、產教融合為方式,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創業創新能力和綜合職業素養,把“學業、企業、就業、創業”四業貫通的實踐教學特色逐步融入到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中來,并注重發揮好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的社會服務功能和輻射功能,為實現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目標提供現實保障,以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作為契機,帶動專業職業教育,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3.1 校企雙元主體共建共管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應由校企雙方根據自身需求進行統籌,方可充分發揮其作用,并最大限度地將教學基地設施利用起來,實現其實訓教學、生產經營、社會培訓三位一體的結合。建立由高職學院與合作企業雙元主體的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領導小組,明確各自的責任,科學分工,各司其職,并以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為保障,共同推進基地內各項任務的順利開展。
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學校與合作企業的多方面因素。從教學角度來看,要考慮專業人才培養需求、教學任務設置、基地管理等,從合作企業角度出發,還要考慮崗位人才需求、企業師傅配備、資源配置等,可以給在崗學徒提供充足的工作崗位以培養職業技能和技術,確保在企業真實業務環境下,每一位學徒擁有相應的設備資源。因此,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應由校企雙元主體來共建共管,方可保證雙方利益,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才能可持續運行。例如,找準校企合作的切入點和結合點,把企業的發展戰略目標融入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優勢互補,實施現代學徒制培養,才能不斷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校企雙方共同保證場地供學校、企業師傅和學生(學徒)實現三方的互動,這樣才能培養出可以滿足企業經營所需的、具備市場競爭力和擁有良好職業素養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3.2 建設專兼結合的實踐指導教師隊伍
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的教師隊伍是確保基地正常運轉的保障,也是在崗實習有序開展的基礎,對合作企業來說,還應該是人才儲備基地和技術支持堡壘。近年來,通過建立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作為高職教育的新型模式已成趨勢,高職學院應抓住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建設這一契機,多管齊下,推動建設起一批具備“雙師”素質結構的優秀實踐指導教師隊伍。堅持把企業員工引進來和專業教師走出去作為校企雙向交流的常態工作,建立專兼結合的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實踐指導教師隊伍,一方面,通過聘請合作企業的優秀管理者和技術人員使其引入專業教學,作為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成員或兼職教師,建設一支較為穩定的、具備行業專業技能的企業兼職教師隊伍;另一方面,通過專任教師下企業頂崗和兼職教師教學培訓,提升師資隊伍整體水平,堅持“專兼結合和長短相輔”原則,優先聘請有企業工作經歷的專兼職教師進行授課或指導學生的實踐教學,以此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力度,形成具備實踐背景的師資隊伍。
建設專兼結合的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實踐指導教師隊伍,校企雙方還應該結合地區經濟發展實際,共同策劃并組織教師隊伍的培訓,實施雙向的掛職鍛煉計劃,不斷提高實踐指導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業務能力,建立健全考核激勵制度,對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實踐指導教師進行定期考核評選,給予一定的獎勵,方可形成穩定的有吸引力的師資隊伍激勵機制,促進學徒培養質量的提高。
3.3 通過課程改革優化實踐教學基地實踐教學體系
校企聯合培養是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特點,實踐教學體系又是人才培養的重要模塊,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將職業教育的要求和產業的需求變化充分貫穿進來,體現實踐教學體系的科學性、規范性與合理性。分層遞進、模塊化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使人才培養目標更加明確,各個實踐教學環節的合理配置,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方能符合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需要。
針對當前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各類問題,例如專業設置與行業需求不符、供給的人才與企業需求存在差異等問題,高職院校中應以專業為主體,依據專業崗位群的任職條件,參照行業資質相關標準,按照典型崗位作業流程,重構專業課程教學體系,提取課程教學內容,實施項目導向、典型工作任務為教學載體的模塊化專業課程教學體系。
優化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實踐教學體系應以培養大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主體,按照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要求,通過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與探索,充分發揮“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優勢,逐步創造性地探索符合實際需要的實踐教學模式;實踐教學體系的優化,從滿足“認知——訓練——能力”的遞進式學習規律出發,將配合日常工作需求的相關實踐科目內容安排在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完成,關注實踐內容的過程考核和學生的綜合能力測評,以此來確保實踐教學的質量。
3.4 構建實踐教學多元評價與反饋機制
在現代學徒制的制度框架下,要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對實踐教學進行多元化的評價、考核與反饋,把來自學生的自我評價和企業師傅的考核及學校實踐教學的指導教師評價這三方的評價進行有機結合,突出實踐教學過程的考核,以學生應用能力評價和職業素質能力評價為主要考核點,重構學生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將整個考評過程和方法與崗位執業能力、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內容銜接起來。
評價內容包括但不局限于理論知識學習、專業技能學習、崗位工作能力等方面,根據行業變化不斷更新,注重過程性考核和知識積累的考核,不僅考查大學生是否掌握了相關理論知識,還著重從學生的實習時序過程中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核,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專業基礎能力、崗位核心能力和學習遷移能力。
4 結語
為了推動企業深度參與高等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改革,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了鼓勵企業和高等職業院校聯合開展生產性實習實訓。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作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是校企聯合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載體。要推動校企雙方聯合培養人才的實現,以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為契機,走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之路、走產學研相結合之路。通過有效的資源整合,建立起實習實訓基地和人才培養與就業研發基地,實現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建設與實踐教學改革、與課程建設改革、與教學資源建設相結合,校企雙方才能實現雙贏發展。
高職學院應該抓緊契機,建設行業特色和影響力的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有效整合相關資源,促進學生通過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升學生的崗位實踐能力與綜合素質,促進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
參考文獻
林輝,崔晶.基于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07):143-145.
楊麗.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校外實踐基地建設[J].時代金融,2018(11):311,315.
廖潔丹,鄧樺,何永明,等.深化產教融合創新創業一體化 共創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協同育人長效機制[J].教育現代化,2019(07):25-27.
胡濱,李婕.基于“產教研學”四位一體的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建設實踐與體會[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01):102-107.
羅燕,謝林武,林壵,等.基于校外教學實踐基地的大學生創新能力提升路徑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0(07):230-232.
袁瑩,繆宏.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高職實踐教學管理體系的構建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11):66-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