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軍



[摘 要]課題組對內蒙古應用型本科高校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進行了研究, 以3所應用型本科和2所傳統本科高校為例,從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實踐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實踐設施建設等幾個方面對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給出構建應用型本科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計算機專業;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0)01-0109-03
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國際教育界逐漸形成了一股重視實踐教學、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潮流。隨著這股潮流的傳播,國內高教界人士也開始意識到實踐教學是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激發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提升就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各高等院校紛紛開始在教育教學中探索實踐教學改革。由此產生了新型本科教育和新層次的高職教育相結合教育模式的應用型本科,在2014年3月教育部發文明確高等教育改革方向:全國1200所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中,將有超過半數逐步向應用技術型本科轉變。
內蒙古作為我國教育相對落后的省份,為順應國家教育改革,也在2016年對區內的部分院校進行了轉型建設。這部分高校向應用型本科轉型,使得這些高校中的一部分實踐要求較高的專業必須進行教學改革,加強實踐教學環節。計算機專業作為目前高校的常設專業,其對實踐教學的要求始終貫穿于人才培養的整個環節,因此在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既要重視理論教學,更要強化實踐教學。課題組對我區3所應用型本科高校與2所傳統本科高校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進行了對比研究,找出了應用型高校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的薄弱環節,提出了進一步改進的措施。
一、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人才培養方案是高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基本規格的總體設計藍圖,是組織一切教學活動,從事教學管理的主要依據[1]。培養目標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發揮著承前啟后的作用,由人才特征和培養要求組成,其中培養要求又包括知識、能力和素質三個要素,它是培養目標的具體細化,是指導課程設置的中轉站,同時也是評價目標實現程度的主要依據[2]。
表1給出了3所應用型高校與2所傳統本科高校關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定位的具體要求,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除傳統高校2以外,不論是應用型高校還是傳統高校,實際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定位均是應用型,強調的主要是最終人才的實踐能力,而傳統高校2之所以與其他高校不同主要是由于其定位是研究型高校,其對學生的培養目標是專門人才,主要強調專業素養。因此,從培養目標來看應用型高校的目標是強調學生實踐能力,是符合自身定位的。
二、課程體系的現狀分析
應用型本科有別于學術性、研究型本科高校,其學科課程體系設計的主要目的是體現學生培養所要求的知識、能力和素養,而且學校定位、人才培養定位、學科專業定位也都是通過課程體系來體現的,因此必須實現學校定位、人才培養定位、學科專業定位和學科課程體系四者的有機統一[3]。表2給出了內蒙古自治區3所應用型高校和2所傳統本科高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各自的課程體系所含模塊的分類情況。從表中所含課程模塊可以看出,除傳統高校2外,剩下的無論是應用型還是傳統本科高校,課程模塊中均含有大量實踐內容,各高校都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學中都加大了實踐教學的力度。
三、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理論輕實踐
通過對內蒙古應用型本科高校與傳統本科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與課程體系對比分析發現,雖然這幾所應用型本科高校是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但由于處于轉型階段,受傳統教學理念及實際條件影響,教學活動仍是按照“概念講解—實例演示—實踐操作—問題處理”這一模式來組織的[4]。這種教學模式要達到良好效果的一個前提條件是小班教學,通常為45人以下的教學班級。而目前的實際情況是這些高校學生數量眾多,師資及實踐條件不足,因此這些應用型本科高校與傳統本科高校一樣對諸多課程仍采用大班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方式教學模式。這樣就造成教師在理論講解、實例演示結束后,學生只是依靠自己的學習總結或者對教師演示的簡單記憶完成相關的上機實踐操作任務,對實踐內容沒有真正理解,實踐操作練習不充分、不完善,因此學生雖然完成了任務,但實際上并沒有提高其實踐技能。同時,有些學校由于相關設備較少,實踐操作練習過程直接省略,還有部分院校雖然有足夠設備,但由于不夠重視實踐教學,對學生的實踐指導流于形式。
(二)專業教師實踐能力不強
由于目前內蒙古的這幾所應用型本科高校均是從傳統本科高校轉型而來的,傳統本科高校對教師的學歷要求較高,這就造成一個現象,就是這些高校教師多是從一個學校到另一個學校,其本身實踐技能沒有本質提高,身份卻發生了轉變。因此,這些教師的主要問題是缺乏企業實踐經驗和經歷,工程實踐能力嚴重不足。而且,目前高校對于教師的考核評價多側重論文、課題等學術成果,這使得教師對于提升實踐能力的需求也不強烈。久而久之,教師會更加重視科研,更加輕視實踐能力提升,實踐教學更無從談起。同時,由于高校目前普遍存在師資緊張狀況,教師的課程壓力較大,有時教師有提升技能的期望,但由于工作壓力巨大,分身乏術。
(三)實踐設施落后與不足問題
計算機專業實踐項目對計算機性能要求較高,因此要求實踐設備的更新速度要快。但目前由于各高校辦學經費主要來源于財政投入,財務支出影響因素眾多,多數高校并不能及時更新計算機實踐設備,老化的設備導致許多實踐項目無法實施。以表2中應用型高校1為例,目前教學機房可用計算機大概240臺左右,分為兩小一大三個機房,雖然有三個機房,但由于兩個小機房缺乏專業的維護人員且每個機房的設備數量無法滿足班級人數要求,因此基本無法使用。大機房雖有近120臺機器可用,但機器均是2008年購置,已使用10年之久,目前由于設備配置較低與老化嚴重,很多教學實踐活動在這類機器上根本無法運行,參與上機實踐的學生也經常會遇到電腦死機、卡頓等問題,教師無法充分開展實踐教學。同時,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差別較大,部分學生可能需要在課后進行實踐,但目前絕大部分高校尚不能提供設備來供學生練習。
四、構建應用型本科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合理化建議
(一)改變重理論輕實踐教學現狀
學校層面,要深刻認識實踐教學對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性,改變重理論輕實踐問題,堅持理論教學改革與實踐教學改革同步進行。對實踐教學的重視不僅要體現在人才培養方案的變化上,也要體現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同時,計算機專業任課教師,也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在傳授好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設置更多的新穎的實踐內容讓學生參與,觀察學生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判斷設置的實踐內容是否合適,是否能夠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另外,應對課程考核采用多元考核,在一些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中增加實踐考核。表3給出了MATLAB仿真與應用課程改革方案,通過這樣一種改革既有助于推動教學方式轉變,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實踐能力
師資力量是高校專業實踐教育改革的核心推動力,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首要任務是強化師資隊伍。對于教師的培養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一是要嚴控教師上崗環節,上崗教師必須經過崗前考核;二是要加強崗前、崗中學習培訓,定期選派教師到企業生產一線參加實踐,了解當前企業的新技術、新設備,并熟悉企業項目研發和管理過程,提升教師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雙重提升,打造更多雙師型教師;三是要為教師創造條件參與國內外各種培訓與技術會議, 提供充足、豐富的會議信息,使得教師能及時了解到與自己課程相關的新成果,在參會過程中拓展自己的知識面[5],從而豐富教師的實踐教學活動,提高教師學習的積極性;四是要積極鼓勵并組織教師帶領學生參加各種計算機技能競賽,競賽既能培養學生將知識轉化為產品的實踐能力,也能提升教師的實踐指導能力,促使師生共同進步。
(三)及時更新教學設備
高校教學最重要的兩個因素是人和物,當教師的實踐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后,如何保證教學實踐相關設備是另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實踐設備是影響師生積極性和教學效率的一大問題,實踐設備老化是諸多高校的共有問題。高校領導應該扭轉觀念,對于教學實踐需要的新設備要及時更新,這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學生技能的提高有很重要的影響。高校不能只把目光放在眼前節省經費上,對教學設備的投入應該具有長遠眼光,大盤規劃。只有培養出更多滿足市場需求的學生,才能吸引更多學生進入高校、進入專業學習,才能促進高校長遠發展。對于目前不具備建設條件,實在暫時無法自行建設的實驗室,如果學校的基礎設施允許,可以引入社會資本投資,采取校企共建的方式建設。企業提供資金、技術,高校提供實驗室建設所需要的場地,后期實驗室共同使用,既解決了資金不足,無法及時建設實驗室的問題,同時又將市場急需的新技術帶到了學校。這樣使得高校的實踐教學與企業需要有效接軌[6],讓學生、教師有更多機會參與到企業具體的項目實踐生產過程當中,更好地提升教師與學生的實踐能力。
五、結束語
課題組對內蒙古轉型中的應用型本科與傳統本科高校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問題進行了對比研究,并分析了目前這些應用型高校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同時提出了一些改進方向。應用型本科高校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在實踐教學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應用性本科高校必須重視、建立符合自身人才培養定位的科學有效的實踐教學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多的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才能在高等教學的發展過程中不被淘汰。
[ 參 考 文 獻 ]
[1] 姜貴平, 時鑫, 薛進,等. 高校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的薄弱環節及改進措施[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0(4):71-74.
[2] 劉福軍,成文章.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3] 董立平. 地方高校轉型發展與建設應用技術大學[J]. 教育研究, 2014(8):67-74.
[4] 趙月玲,劉莉莉,裴欣彤.“互聯網+”時代的實踐教學改革的探索[J].電腦與信息技術, 2018(3):81-83.
[5] 魏瑾,馬蕾,張忠秋.獨立院校計算機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探討[J].教育現代化, 2018(15):20-23.
[6] 于延,王建華.校企合作在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改革中的思考[J].計算機教育, 2009(15):47-49.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