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凱
【摘 要】數學是我國基礎教育教學體系中的基礎學科,是學生更好地學習、生活的基礎和前提,也是培養和鍛煉學生思維能力、探究能力與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對于存在聽力障礙的聾生來說,他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會受到許多限制,從而產生學習困難,造成學習效率和質量的下降。針對這種情況,本文從發現學生閃光點、巧用多媒體設備、組織開展游戲、創設教學情境、聯系生活實際和遵循認知規律六個方面出發,系統地分析研究特殊教育學校聾生數學教學的有效方法和科學策略。
【關鍵詞】特殊教育學校;聾生;數學教學;策略
聾生普遍指的是具有聽力障礙的特殊學生,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主要依靠的是視覺和整體感覺、感知,這就會導致他們對基本的數量關系、空間位置和大小關系等簡單的數學知識認識較少,缺乏基本的數感,這就直接決定了聾生數學教學的特殊性和困難性。作為特殊教育學校的數學教師,我們需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并明確自身所承擔的職責與使命,關注聾生,結合聾生的學習與認知特點,展開不斷的探索,促進數學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進與革新,最終達到教學目標,促進數學教學效果的優化和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發現學生閃光點,激發聾生學習潛力
聾生的智力水平一般與正常學生是一樣的,但由于身體的缺陷影響了他們的語言、思維發展,也會使他們存在自卑、消極的心理,從而對學習產生消極的學習態度。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能用對待普通學生的標準來嚴格要求甚至苛責聾生,而是要從另一個角度出發,發現聾生的閃光點,抓住教育契機,適時地進行合理引導,以更加適應和滿足聾生的學習需求。同時,教師也需要對聾生進行鼓勵和表揚,激發其學習潛力,幫助聾生樹立對自己和對學習的自信心,增強聾生對數學學習的強烈欲望。
聾生由于先天性的缺陷,在學習中受到了嚴重的阻礙,但每一位聾生的努力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本班中,這些聾生沒有因為自己的缺陷而放棄學習,他們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進行學習,在日常教學中,筆者看著這些聾生不畏懼、不放棄的精神,非常感動。所以,為了激發聾生的學習潛力,筆者會在觀察聾生的閃光點,幫助聾生意識到自身的優點,鼓勵聾生從自身的閃光點出發,從而增強聾生的學習自信心。
二、巧用多媒體設備,調動聾生視覺感官
對于聾生來說,視覺是他們認識事物的主要途徑和方式,由于聽力的缺失,聾生的觀察力有一定的優勢。而多媒體設備作為一種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具有直觀性、即時性等優勢和特征,能與聾生的視覺感知相互促進。所以,特殊教育學校數學教師應不斷學習,提升自身應用現代媒體技術的能力,并能根據現實教學的具體情況,巧妙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將數學公式、圖形等知識以靜態畫面、動態演示的方式呈現出來,讓課堂教學情境不再受到時空的限制,帶給聾生視覺上的沖擊,調動聾生的視覺感官,使其更具學習熱情。
例如,在學習筆算乘法這部分知識時,由于筆算乘法需要聾生在草稿中列出豎式,而剛接觸豎式計算的聾生不知道豎式計算的格式。所以,為了方便聾生理解,增強聾生的直觀感知,筆者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為聾生創設了直觀的學習情境。首先,筆者以122×6這個算式為例,利用多媒體將該算式直觀呈現在聾生面前,然后逐步求解,如先將122標記出,然后將6對應在122中的個位數,從個位用乘數依次乘被乘數。根據多媒體的直觀演示,聾生對三位數乘一位數這部分的知識有了深刻的理解,也熟練掌握了豎式計算的運算方法。這樣一來,在小學數學聾生教學中,筆者通過巧用多媒體設備,有效調動了聾生的視覺感官,加快了聾生對知識的理解。
三、組織開展游戲,增強聾生學習興趣
興趣通常是個體行為產生的源泉和動機,也是聾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過程中的基礎動力和有效支撐。游戲則是符合聾生興趣愛好的一種教學形式,既能讓聾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也能讓他們逐漸變得樂觀、開朗起來。所以,在特殊教育學校的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可以科學地組織形式豐富多樣的游戲活動。首先,教師應根據數學知識內容和聾生的興趣、認知特點,確定游戲的內容和形式;其次,教師需要選擇合適的時機開展游戲,活躍課堂氛圍,以充分引導聾生參與學習,讓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例如,在教授“6的加法”這部分知識時,為了增強聾生的學習興趣,筆者結合聾生的年齡特點,為聾生組織了游戲活動。在活動開始前,筆者引出“6”這個數字,然后讓聾生思考哪些數字的組合可以得到數字“6”,隨后,筆者拿出若干張卡片,每張卡片中都標有不同的圖形,同時,不同的圖形代表不同的數字,如圓形代表數字“2”,三角形代表數字“1”,正方形代表數字“3”,然后,筆者讓聾生使用卡片自由組合,并將這些數字累加得到“6”。在這個游戲過程中,聾生邊動手邊思考,充分感受到了數學的樂趣。在小學數學聾生教學中,筆者通過組織游戲,有效增強了聾生的學習興趣。
四、創設教學情境,幫助聾生深入理解
相較于普通學生,聾生的理解能力較弱,所以他們會因不能有效理解數學知識而導致學習效率下降。教學情境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是優化聾生理解和認知的有效教學方式。所以,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可以創設具體生動的教學場景,即根據數學知識的重難點和聾生思維發展水平,精心設計問題,保證問題的啟發性和探究性,再以巧妙的方式向聾生提問,創設引人入勝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能在情境中有所思考、有所回味,學會主動、積極地思考問題,真正深入到知識的生成過程之中,從而實現深入地理解和吸收。
例如,為了幫助聾生深入理解知識,筆者會根據教學內容,為聾生設置出啟發性的問題,然后給予聾生思考的時間。這種方法不僅能鍛煉聾生的思維能力,也能調動聾生的思考動機,引發聾生的強烈求知欲。在小學數學聾生教學中,筆者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幫助聾生對知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五、聯系生活實際,培養聾生實踐能力
數學知識的本質是對生活中各種數量關系、空間位置關系的抽象化,所以只有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才能促進聾生的理解、學習與運用。具體來說,數學教師應該從生活實際出發,注意搜集各種與生活經驗相關的素材和事例,將其融入到教學過程中,讓聾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無處不在,認識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此外,教師還可以為聾生布置生活實踐探究任務,引導聾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實現對數學知識的應用,從而有效培養聾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在教授“加減法”這部分知識時,筆者為聾生引出了生活中的問題,如在超市購物時,當我們付給收銀員錢時,收銀員需要根據商品的價格來找零,這時便會使用到加減法。通過生活中的實例,聾生們感受到了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六、遵循認知規律,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聾生的認知是按照一定的規律而不斷向前發展的,只有按照這一規律展開教學,才能一步一步地加深和優化聾生的學習,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因此,特殊教育數學教師需要深入地解聾生,掌握他們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認知規律,并遵循這一基本規律向聾生傳授數學知識,先讓聾生理解基本數學概念、公式和法則,再引導聾生思考數學問題,利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從而讓聾生由無知到有知、由少知到多知,逐步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數學技能,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針對聾生的數學教學具有特殊性和復雜性,需要廣大的特殊教育數學教師為之不懈地努力和奮斗。我們需要樹立全新、科學的觀念和思想,切實分析聾生的學習情況和認知特點,運用發現學生閃光點、巧用多媒體設備、組織開展游戲、創設教學情境、聯系生活實際和遵循認知規律等方法和策略,充分優化數學教學過程,提高聾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其應用能力,為聾生未來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宋娜.聾校數學教學方法改革的探討與實踐[J].學周刊,2018(31):52-53
[2]黃惠娟.提高聾校數學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才智,2018(07):34+36
(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特殊教育學校,安徽 合肥 23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