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鑫
【摘? 要】在小學美術課程中運用體驗式教學,應圍繞審美體驗,強調美術本位和學生主體的理念。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索、親身體驗,讓知識融入心靈,以此提高學生的審美和美術能力。
【關鍵詞】小學美術;體驗式教學;教學方法
體驗是個體在現實中對事物進行親歷和感悟的心理活動,對學習而言,它是理論和實踐交互作用的過程。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通過體驗,能加深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表現能力,能使所學知識真正與學生的內心世界融為一體。
一、以情感為紐帶,體驗美的藝術
情感是藝術作品的核心要素之一,情感體驗是小學美術課程體驗式教學的重要內容。讓學生帶著豐富的情感去欣賞美術作品,把真實的情感融入到美術作品的創作中,是美術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師在課程設計中,應把情感體驗作為教學方案的出發點和歸宿,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和方法激發學生的情感,讓情感體驗成為學生學習和創作的驅動力,并以情感體驗的有效實現作為教學的目標之一,使學生的情感在藝術的熏陶中得以升華。
情感是連接音樂和美術這兩種藝術形式的紐帶,情感體驗是貫通聽覺和視覺兩種藝術感官的橋梁。學生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最直接、最強烈的體驗是情感上的體驗,只有準確把握這種情感體驗,才能把音樂轉換成美術,在兩種藝術形式之間實現無障礙的連通。在教學實踐中,音樂的選擇應以能夠激發人的情感體驗為原則,在學生聆聽音樂的時候,教師給予情感上的啟發,譬如舒緩的音樂給人以輕松愉悅的感覺,激昂的音樂給人以激情澎湃的感覺,不同情感主題的音樂對應著不同的美術表現形式、不同的色彩和線條。再如傷感的旋律使人釋放憂傷悲哀的情感,在美術上的表現通常是沉郁的色彩;而明快的節奏使人激發出明朗快樂的情感,在美術上的表現通常是明快的暖色調等。在對音樂進行準確的情感體驗的基礎上,用美術的形式對音樂的情感內涵進行再現。
情感體驗的方式有很多種,表現情感是藝術作品的重要功能。情感體驗應貫穿美術課程的始終,使美術作品充滿生命力,使欣賞和創作的過程,真正以人為本,以學生自身的真實情感為立足點。
二、以生活為根基,體驗美的存在
藝術源于生活,小學美術課程應重視學生對生活的體驗,只有對生活進行充分的體驗和感知,學生才能學會欣賞美術作品,并以豐富多彩的生活現實作為創作的素材。美術就是要發現美和表現美,表現美的前提是發現美,只有學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才能從生活中發現精彩紛呈的美。因此,美術教學應采取相應的策略,讓學生把對生活的體驗作為重要的任務,使學生學習和創作的過程,根植于生活的肥沃土壤。
在小學美術教材中,“尋找美的蹤跡”就是專門針對生活體驗而設計的一堂課。教好這堂課,學好這堂課,對學生理解美術課程的生活本質有重要意義。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地標新立異,善于發現別人不能發現的生活之美,善于從尋常事物中發現不尋常的美。這就需要學生對生活進行全面而細致的觀察,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實例來啟發學生,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側面和角度來洞察生活中各種美的蹤跡。譬如,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呈現一些別出心裁的攝影照片,以此為示范引導學生完成“尋找美的蹤跡”的任務。在教學實踐中,有的學生拍攝了沙灘,有的學生拍攝了方磚砌成的人行道,有的學生拍攝了鋪在桌子上的小米粒,有的學生拍攝了自家客廳的瓷磚,還有的學生拍攝了衣服的布料等。這些作品都表現了存在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肌理之美。在拍攝過程中,加深了學生對生活的體驗,提高了學生發現美的能力。
體驗生活,就是感知生活中的美。通過對生活的體驗,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欣賞和創作,就不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美術課堂成了生活氣息和藝術氣息融為一體的地方。
三、以想象為翅膀,體驗美的世界
美術作為一門藝術課程,具有創造性的特征,因此,小學美術教學應重視對學生想象力的激發。學生在學習和創作過程中,只有積極發揮想象力,才能充分感受美術作品中的美感,并創作出具有美感的美術作品。想象是創造力的源泉,小學美術在課程內容方面也非常重視對學生想象力的激發,教師應以優化學生的想象體驗為目標,對教學過程進行科學優化和精心設計,使學生在學習和創作過程中始終置身于想象的樂園之中。
在“二十年后的學校”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以“二十年后的學校”為主題進行分組討論。在實踐中,教師先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呈現本校或本地區其他學校二十年前的圖片,然后再呈現這些學校的現狀圖片,讓學生充分感受二十年間,學校發生的巨大變化。在討論前,教師告訴學生,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二十年后,我們的學校可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師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在想象中體驗未來學校的美麗之處。在討論中,學生各抒己見,想象力得到激發,并把自己的想法表現在最終的作品中。有位學生畫了一個屋頂像飛碟的建筑,標記上“外星教學樓”;有位學生在每個建筑頂部畫了一個圓形的物體,他告訴老師,這是用來收集太陽能的高科技;還有位同學在大樓上畫上了眼睛,他說這是智能機器人大樓。學生豐富的想象力為他們的美術作品增添了無限的精彩。
想象體驗就是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其在欣賞和創作過程中,能夠大膽想象、勇于創造,教師的任務則是通過一定的教學策略,引導和激勵學生在想象的世界中自由翱翔。
四、以互動為形式,體驗美的樂趣
藝術作為美的載體,其創作和欣賞的過程,也是人與人之間進行互動交流的過程。互動體驗能讓師生之間或學生之間通過溝通增進交流、加深情感,也有利于美術教學情境的創設和教學目標的實現。游戲是小學教學中常見的互動方式,在美術教學中通過游戲設置,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使美術課程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互動中,學習知識,體驗藝術,使美術課堂充滿趣味性。
在“夸張的臉”一課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夸張這種藝術表現手法在美術作品中的應用,可以設計一個學生間進行互動的體驗活動。在講解完臉部表情的夸張表現以后,教師安排學生兩個人一組,面對面坐著。教師說出一種表情名稱,學生作出相應的表情動作,并盡可能表現得十分夸張,把表情動作做到極致。在此過程中,學生互相觀察坐在自己對面的同學臉上的表情動作,并力求比對方做得更夸張。通過這種游戲式的互動體驗,學生能更加真實地感受到面部夸張的要點。教師在此過程中進行相應的啟發式引導,如在做微笑表情時,要求學生注意對方嘴角上翹的幅度;在做難過表情時,要求學生注意對方嘴角下垂的程度;在做驚恐表情的時候,要求學生注意對方眼睛瞪大的程度等。學生在互動過程中,興致勃勃,全身心地投入到互動體驗中。
學生之間進行互動體驗的方式有很多種,如小游戲、情境活動及作品互賞等,這些互動體驗可以根據課程的內容來進行精心設計,使其圍繞課程的主題,服務于教學的過程。
綜上所述,體驗式教學有益于提高教學效率,改善教學效果,能為學生的美術欣賞和創作提供豐富多樣的情境,使美術課程充滿想象力和趣味性,更加富有感情和生活氣息,能使學生在體驗中增進美術知識,提高美術能力。
【參考文獻】
[1]曹建林.小學美術多元體驗教學研究與實踐[J].上海教育科研,2004(01):42-43
[2]棣海峰.基于體驗教學模式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方法初探[J].中國教師,2015(S2):34
(江蘇省如東縣實驗小學,江蘇 南通 22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