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篩梅
【摘 ?要】名著是小學生語文閱讀的重要資源,也是拓展學生語文視野,豐富學生言語體驗,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名著導讀,要強調學生從名著閱讀中獲得文化浸潤,思想啟迪。
【關鍵詞】名著導讀;文化浸潤;語文素養
閱讀名著,與作者對話、與文本對話,從文字中融入思考與感悟,獲得情感熏陶與審美品質。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名著時,應該從不同視角,立足學情,給予積極、合理、具體指導,讓學生能夠深化對名著的理解,豐盈學生的精神世界,增強良好閱讀習慣,提升綜合語文素質。
一、揭示名著閱讀之趣,讓學生主動去讀名著
名著是經典文學作品,閱讀名著是增長學生才識和見聞,發展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名著之所以被稱為經典著作,與其豐富的思想、文化、情感、旨趣有密切關系。但名著在小學受到“冷遇”,教師首要任務是增進學生對名著的閱讀興趣。沒有興趣,就沒有閱讀的動力,怎樣來激活名著閱讀興趣?需要從三方面抓起。
首先,從制造懸念入手,由課內延伸課外。小學生好奇心強,對“懸而未決”的問題充滿了探索欲。在名著導讀中,教師要利用學生的探究意趣,在課堂上,設置一些與名著相關的懸念問題。這些懸念,很好的立足教材,又投向名著,幫助學生由課內閱讀,走向名著閱讀。如在學習《草船借箭》時,該文出自《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小學生課外閱讀經典著作。對《草船借箭》中的故事情節,我們可以延伸懸念,“曹操后來又是如何與諸葛亮對戰呢?”要想了解后續故事發展,同學們可以拿起《三國演義》,讀讀里面更多精彩的故事。同樣,在學習《跨越百年的美麗》時,我們可以結合該文所講述的主人公為居里夫人,由此向學生推薦《居里夫人傳》,更全面的了解和認識居里夫人。還有,在學習《祖父的園子》后,我們還可以延伸閱讀蕭紅的《呼蘭河傳》,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視野。
其次,以故事激趣,鏈接名著閱讀。小學生愛聽故事,教師在平時可以通過講故事方式,來吸引學生去閱讀一些名著作品。聽故事,等待故事結果時,教師的故事“戛然而止”,這個結局后來怎么樣了?我們可以從名著中去找到答案。如在閱讀《景陽岡》后,武松打完虎之后,還發生了什么故事?在《水滸傳》中,除了武松,還有更多的本領高強的人物故事,如果同學們想了解的話,就應該自主去讀《水滸傳》,從中認識重情重義、嫉惡如仇的一百零八將。如“武松單臂擒方臘”、“醉打蔣門神”、“斗殺西門慶”等等。這樣的故事講解方法,一下子調動了學生讀名著的胃口,也讓學生由被動讀名著,走向主動品名著。
最后,依托多媒體,拓展網絡閱讀渠道。現代媒介平臺,特別是互聯網、微信等社交媒體的廣泛使用,教師可以通過名著推送方式,為學生介紹不同的名著作品。如引入“百家講壇”、“讀書時間”等電視節目,讓學生從中聆聽專家對名著的精彩解析,從中獲取人文營養;還可以引入不同的名著影視劇作品,組織學生觀看視頻剪輯。如“曹營萬箭齊發,諸葛亮談笑自如”的場景,從中感受諸葛亮的“鎮定自若”、“運籌帷幄”的豪情,認識曹操的“疑心重重”,體會周瑜的“嫉賢妒能”,把握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
二、注重閱讀方法指導,讓學生把握名著精髓
名著導讀,要讓學生了解、掌握必要的名著閱讀的方法。有了閱讀興趣,接著就是要指導學生如何去讀名著。名著內容較多,閱讀時間較長,如果方法不當,閱讀興趣會漸漸平淡。因此,教師要梳理不同有效閱讀方法,開啟學生名著閱讀之旅。
首先,找準精彩章節片段,分享閱讀感受。在對名著進行導讀時,教師要引領學生去讀文字,透過文字去了解作者的表達手法,去挖掘名著所要傳達的思想情感。名著中的精彩片段,要指導學生細細品讀,增進學生獨特的閱讀體會。如在《草船借箭》中,對諸葛亮“笑著說”,為什么諸葛亮要“笑著說”?他在“笑誰”?這個“笑”里折射了什么用意?《草船借箭》講述了諸葛亮在箭支不夠用的窘境下,利用神機妙算在三日之內造十萬支箭。如果單去造箭,時間是肯定不夠的。通過“草船借箭”故事,從諸葛亮的“笑”里,讓我們看到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看到了諸葛亮的大度胸懷。諸葛亮的“笑”里,有對曹操多疑的笑,有對魯肅無知的笑,有對周瑜自信的笑。讓學生從精彩片段閱讀中,品味語言之美,把握名著的精神內涵。
其次,走進名著人物,增進讀寫結合。在名著導讀中,對教材中名著片段的閱讀,可以從中了解場景描寫、人物描寫以及故事情節的描寫,感受語言的生動、趣味。同時,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名著閱讀,要指引學生從文字中,學會與人物對話,把握人物的精神旨趣。在讀《魯濱遜漂流記》時,“梗概”一詞初次認識。學生了解“縮寫”,對文本內容進行提煉要點。我們拿出名著《魯濱遜漂流記》,請同學閱讀故事梗概,了解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加深學生對“梗概”的理解。同時,針對“梗概”包括哪些內容?如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在本書中,魯濱遜流浪荒島,定居荒島,頑強求生,最后回到英國。從這個故事脈絡上,請同學們對魯濱遜荒島上的求生生活進行提煉,都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如何克服的?由此,學生通過“梗概”,讓整本書的基本得以有效貫穿。
最后,著眼于原著留白,指引學生續編情節。讀名著,要從名著閱讀中把握其思想內涵。通常,名著中的“留白”和“懸念”,也為學生創設了更大的思維空間。教師在指導學生讀名著時,也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留白”,激發學生參與故事創編,從創編中激發閱讀想象,提高寫作能力。如在學習《窮人》后,在文章后面,桑娜與漁夫決定收養兩個孩子,在后續一家人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一家人能否度過難關?對于這些問題,牽動了學生的心。為此,我們藉由故事續編活動,鼓勵學生從自己的想象中,對故事情節發展進行續寫,促進讀寫融合。
三、鼓勵學生閱讀個性,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在名著導讀中,每個學生因生活、經歷的差異性,對名著的理解、認知也有所不同。教師在指導學生讀名著時,也要培養學生閱讀個性,提升學生閱讀素養。
一方面,為學生樹立個性閱讀榜樣。小學生在名著閱讀中,往往受故事情節的吸引,一味追求故事體驗。教師要通過名著閱讀活動,走出單一的情節閱讀,激發學生的閱讀感想。如展開名著討論會,對名著作者、名著信息進行搜集、交流。在《魯濱遜漂流記》中,從魯濱遜的堅持與努力下,展現了人對生命的挑戰精神。另一方面,展開人物剖析,讓學生全面認識名著。如對名著進行推介,對精彩片段、章節進行共同閱讀,從閱讀中展開話題交流,拓展學生對名著的多維感悟。如在讀《湯姆·索亞歷險記》時,對主人公湯姆形象的討論,有學生認為他敢想敢干,充滿正義感;有學生認為他樂觀自信,展現了少年英雄特色;有學生認為他調皮搗蛋,讓家人操碎了心。不同的解讀,站在不同的視角,拓深了學生的閱讀廣度。
總之,名著導讀,教師要讓學生從中擷取人文精華,促進學生自信、勇敢、樂觀成長。
【參考文獻】
[1]邱芳紅.小學名著閱讀的指導策略探析[J].黑河教育,2020(04):53-54
(江蘇省蘇州市相城第一實驗小學,江蘇 蘇州 21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