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艷秋
【摘 要】高中歷史知識較多,學生在學習和記憶上存在難度,要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教師就要改變教學方式。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在開放式、多樣化的學習環境中主動的學習,組員間可以相互鼓勵和學習,活躍思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識,還可以對學生的團隊精神以及溝通表達能力進行培養和提升。本文通過分析小組合作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了有效的應用措施,提升小組合作教學方法的應用水平,提升歷史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小組合作;高中歷史教學;運用
小組合作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當前在各科教學中都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進行運用,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學生在小組合作中能夠相互學習和幫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然而當前在教學中的運用存在一些問題,使得教學效果受限,這就需要教師分析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應用措施,充分發揮出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作用,提升教學的水平。
1.小組合作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作用
1.1可以提升歷史教學的質量
高中歷史包含很多的知識,大多數知識都需要學生記憶,這就讓學生感到困難,一部分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信心。在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方法之后,為了團隊的榮譽,學習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也會努力提升對自己的要求,積極參與到小組學習中,再加上好學生的幫助,學生的歷史成績也會逐漸提升,提升學困生的歷史學習信心。學生在組內相互幫助和學習,可以實現共同發展,這樣可以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促進課堂教學效率和效果的提升。
1.2可以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態
大多數學生對于歷史學習懷有恐懼的心理,以往教學中學生的心理壓力很大,這就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成績,形成惡性循環,導致學生的成績落后。而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方法之后,就可以有效的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因為每個小組都是一個整體,學生作為組員,表現情況會代表小組,所以,有更多的時間思考和分析問題,組員間還能及時溝通,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提升他們的歷史學習信心,形成良性循環。
1.3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同學關系
新課標對高中歷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強調在教學中應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以往教師主要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這就使得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而改用小組合作教學方法之后,學生能夠在組內自由的發表意見,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轉變,主要是引導學生,有利于增加師生間的溝通,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該教學方法的運用,能夠讓師生間建立良好的關系,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歷史基礎差的學生也可以努力的學習歷史,提升他們的信心。
1.4提高學生自信心
一些學生因為歷史成績較差而存在自卑心理,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也受到影響。在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方法,學生在組內可以自由、平等的互動和討論,學生可以勇敢的提出自己的問題,由組內的其他成員幫助解決。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強調的是小組整體的學習效果,組員都是小組內的一份子,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生可以為了小組榮譽而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以及成績。
2.小組合作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存在的問題
2.1小組合作內容不恰當
教師在歷史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方法,一般會設置有關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但是卻沒有思考問題是不是有討論的價值,在教學中并未設置相應的教學情境,這就會讓學生感到不知所措,會影響到學生小組合作的效果,浪費時間。
2.2小組構建不合理
教師為了提升教學效率,在學生學習小組設置上比較隨意,通常是按照座位順序,并未全面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水平等情況,嚴重影響了小組合作的有效開展,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效果較低。
2.3缺乏激勵性的制度
雖然一些學生會積極的參與到小組合作中,但是還是有部分學生并未參與進去,在小組合作學習成果展示時,一般都是固定到成員發言。之所以會這樣,和學生缺乏積極性有很大的關系,教師并未設置合理的激勵約束制度,導致該教學方法無法發揮出應有作用。
3.小組合作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3.1合理確定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
小組合作教學方法的運用具有積極作用,但是并非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運用該方法教學,所以,要充分發揮出該教學方法的積極作用,教師就需要先對教學內容進行明確。教師應認真的選擇適合應用小組合作教學方法的教學內容,進而設計出有探究作用的問題,給學生提供更有挑戰性的任務。另外,教師要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開放性以及多樣性,給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體驗。教師在運用該教學方法時應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思考以及溝通,給學生創設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讓學生積極的參與進去。例如,在學習“抗日戰爭”有關的知識時,教師就可以設置一些和現實有關的問題,例如,烈士后臺、影視劇作品、抗戰遺址等,將歷史知識和生活進行結合,讓學生基于聯想以及討論,更好的學習和掌握有關的知識,開闊學生的歷史視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還可以對學生的歷史責任感進行培養,加強學生的愛國之情。
3.2科學劃分合作小組
小組的劃分是小組合作教學方法的應用基礎,要確保教學方法的應用效果,教師就要科學的給學生分組。第一,教師在分組的過程中要控制好人數,一般每個小組有4-6名學生組成,要是組員人數較多,會不利于組員間的溝通,要是組員太少,就會不利于總體的學習效率和效果。例如,在學習“鴉片戰爭”時,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只是口頭講述,學生也是機械性的記憶知識,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受限。而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方法,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個性特征等方面情況,科學的給學生劃分小組,讓學生都可以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自由的表達自己對于相關歷史的見解,學習林則徐等有關人物的精神。基于該教學方法的應用,學生可以提升學習的效率和效果,還可以進一步理解相關歷史事件和人物的愛國精神,加強學生的愛國情感。
3.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自由發表見解
在教學中運用該教學方法,學生可以在組內自由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學生只需要結合學習資料和教學內容發表感想就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討論以及歸納,讓學生能夠建立統一、正確的知識體系,促進組員的同步發展。教師在應用該教學方法時,要注意到一點,即對于歷史難點知識的教學,可以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和學習。比如,在學習“秦朝中央集權制度形成”時,教材中的內容一般都是制度史,較為抽象,學生的理解存在較大難度,所以,教師可以運用自由討論學習的方法進行教學。第一,教師要先提出有指向性的歷史問題,如,“秦朝制定法律的基礎是什么?對于挾書律的評價”等等,然后給學生劃分小組,討論提出的問題,每個學生都可以自由的發表見解,在討論中最終明確統一的觀念。這樣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在討論中深度的理解有關歷史知識,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難點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
3.4教師應加強引導,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和能力
小組合作教學方法的運用,能夠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和學生的角色也發生了轉變,學生變成了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教師在學生小組學習過程中,要注重做好調控和指導,引導以及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和能力。例如,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前,教師就要先給學生講解一些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在組內的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調控。另外,教師還要注重管理工作,融入小組學習中,讓學生可以有序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3.5適當獎勵,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合理的表揚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有動力學習。學生在組內合作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對比每個小組,選擇表現優秀的小組表揚和獎勵。這樣能夠激勵學生,提升學生的競爭意識,學生在之后的合作中就會做到更好。除了口頭表揚之外,教師可以準備一些小獎勵,比如,好看的文具盒、水杯、記事本等,對有獨特想法、積極合作及討論的小組進行獎勵,每次選擇3-5個小組進行獎勵。或者是讓小組間投票,選擇出優秀的小組。另外,教師還可以設置進步獎,對進步顯著的小組進行獎勵,提升學生的競爭意識。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運用,能夠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展轉變,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學生在組內集中智慧能夠更好的進行探究學習。因此,要充分發揮出該教學模式的作用,教師就要科學的劃分小組,合理的明確小組學習內容,通過采取有效的措施,讓學生更好的在小組內合作學習,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沈素英.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8(20):48-49
[2]何銀花.高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甘肅教育,2017(09):86
[3]郝憲君.淺析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開展[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5(22):28-29
(山東省單縣第一中學,山東 菏澤 27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