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世強
摘要:為了解“普通高中生物學困生成因及應對策略”這一課題在同領域及 相關領域的研究現狀,把握其發展趨勢,我們認真調研,努力探求,尋找教學改革的途徑。本文主要介紹了新課程背景下學困生的分類與特點、成因分析、以及學困生的轉化策略,以期為學困生轉化找到借鑒。
關鍵詞:高中生物;學困生;成因分析;轉化策略
高中生物新課程與原大綱課程相比,有明顯的不同,教學理念上更加先進科學,教材編排上更符合當代學生成長的要求。但是,由于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新課程教學必然會出現一定的問題。其中,“學困生”這個看似陳舊的話題,也一定會有新的變化。我們應認真研究生物“學困生”特點、成因,尋找解決策略。
一、新課程背景下“學困生”的分類與特點
新課程下“學困生”的類型與特點與傳統的分法基本類似。只是由于分類的方法和角度不同,“學困生”被分成許多種類。從學習困難的原因可分為:智力型學習困難、動力型學習困難、外因導致型學習困難三種;從困難學生表面可分為:成績差、紀律差、成績和紀律雙差三類;從管理的角度來分則是:違反紀律型、懶惰型、學習方法欠好型三種。我們僅就管理的角度來進行分類分析如下:
1、違紀型:這部分學生的主要特點是:智力正常,思維、反應靈活,但學習態度不端正,思想品質差,經常違反學校紀律,違反課堂紀律。這些學生在學校,師生關系緊張,交友出現問題,品質滑坡。在家里和家長鬧矛盾。教師對他正常的教育已失去作用。
2、懶惰型:這部分學生智力正常,主要特點是:思想上懶散自由,缺乏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足,對學習不感興趣。這部分學生大多數心理不健康,意志薄弱,心理脆弱,受挫能力差。
3、方法欠妥型:這部分學生智力也屬于正常,記憶力較好,主要是學習不得法,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其主要特征是,固執己見,堅持已有的學法,相信自己的老習慣,過多地依賴老師,學習方法機械、呆板,理解慢,不遵循學習活動的一般規律和方法,忽視學習過程的基本環節等。
二、新課程背景下“學困生”的成因分析
(一)學生自身方面:
1、學習態度不端正:有的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競爭意識差;2、學習方法不良:有的學生缺少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粗略,不能正確使用科學方法進行學習,學習效率低,從而導致學習成績低;3、學習積極性差:有的學生缺乏自信心,缺少學習的動力,信心發展到自卑,從學習積極性不足發展到厭學。
(二)教師教學方面:
1、教育理念:部分教師沒有真正接受和理解新課程理念,傳統教學觀念仍舊依然占據著自己的教學思想,制約這對新課程教學的正常發揮;2、教學方法:由于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制約,部分教師仍舊采用舊的教學方法,很大程度上某些學生的學習。
(三)學校與班級管理方面:
1、管理體制落后:學校只注重升學率,搞應試教育,德育的效果不理想,忽略了對學困生的管理和幫助。2、評價機制不科學:對學生的評價只依據考試成績,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評價;3、班級管理有失公平:某些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上缺乏經驗,有意無意中忽視或傷害到某些學生的自尊心,誘發產生“學困生”。
(四)社會與家庭方面:
1、社會方面:青少年缺乏社會經驗,是非判斷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差,使他們在年長的幾句“世態炎涼,人生真諦”和社會上好友之間“肺腑之言”下,忘記了自己是學生,自己的學習任務,不思學習,在思想上,學習上造成荒廢。2、家庭方面:家庭中存在著家長對子女管教的態度和要求存在偏差,對子女管理方法存在嚴重缺陷,本身家庭經濟、家庭氛圍不和諧等影響因素。
三、生物科“學困生”轉化策略
生物教師除利用生物學研究范圍廣吸引學生,激發興趣外,還要設計、準備好高質量的演示實驗,介紹生物學的新進展等方面來提高困難生的學習興趣。當然,為了鞏固困難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要使不同類型困難學生獲得程度不同的學習上的成功,以此保證學習上的“良性循環”。
3、增強學生學習動機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讓各類困難學生嘗試到成功學習的喜悅。成功教學可以增強和保持強烈的學習動機,優生們對學習生物有濃厚興趣,甚至讓人著迷的主要原因大多源于生物學科本身具有的強烈吸引力,而困難學生對生物是否感興趣的首要因素則取決于生物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方法.
4、教師自我歸因,教育教學理性化。在教育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選考生物科的學生除了自身客觀原因外,還有一部分是受到生物教師的個人魅力的影響。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不少一部分學生是沖著生物教師的靈活的教學方法、深厚的知識底蘊、獨特的人格魅力或精明的處事方式等等去判斷自己對生物學習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第一動力。為了使更多的學習能真正、主動學習生物。作為生物教師應從自己內部的不穩定的、可控的角度進行歸困分析,多檢查一下自己教學方法和手段有沒有符合學生的要求,如何才能通過改進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此,為了更好的做好生物科“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教師必須擁有扎實的教育理論、靈活的教育方法、正面的個人品德以及寬廣的包容情懷,去感染生物科學困生對生物科產生學習的興趣。
總之,生物教師要重視學困生的轉化,認真研究其成因,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努力力高他們的學習興趣,為他們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鄧姍姍.高中生物學學困生非智力因素的調查與對策分析[D].延安大學,2019.
[2]魯文慧,井樂剛.高中生物學學困生的教育轉化策略[J].林區教學,2018(02):82-83.
[3]邵性亮.高中生物“學困生”對中圖版必修1模塊認知度的調查與分析[J].中學生物教學,2016(08):50-51.
注:本文系衡水市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低進優出”教育理念下的高中生物學困生成因調查及轉化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18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