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娜娜
摘要:近些年來,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改革,教育體制和教學理念也在不斷的改進和完善,如今的教育教學不僅僅只是理論知識的傳授,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對于小學語文來說,老師要明確其教學目標以及教學任務,改變教學現狀,摒棄掉傳統教學的弊端,讓核心素養教育可以更為有效的開展,而小學語文的核心素養主要有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那么,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圍繞這四個方面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以此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高效結合。因此,本文主要談談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探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讀寫結合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中,閱讀和寫作一直都是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雖然說素質教育已經逐漸趨于成熟化,但仍然有很多老師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能很好的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結合起來,而且學生運用知識技巧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非常低下;所以說,要實現小學語文的讀寫結合教學,就需要老師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體現多元化的課堂模式。因此,下文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談。一是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現狀,二是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
一、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現狀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要高效的進行讀寫結合教學,就需要老師極力改變教學現狀,以此更為順利的滲透核心素養教育,所以說,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現狀主要有以下幾點。其一,存在讀寫分離情況;雖然說讀寫結合教學已經開始融入小學語文課堂中去,但依舊有很多老師把閱讀和寫作進行分離教學,或者就是讀寫結合課堂只是形式化、表面化,學生根本體會不到讀寫結合的重要性;其二,不能找準讀寫結合點;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老師很少從學生的角度去找文章中的讀寫結合點,而且如今的讀寫結合不能夠形成系統性、整體性的教學,所以就會導致讀寫結合的教學效果不太良好。
二、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
1、在閱讀中悟寫,培養語言能力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要有效滲透核心素養教育,培養學生的語言建構與應用能力,就需要老師進行讀寫結合教學,讓學生先學會閱讀,以此保證學生可以在閱讀中悟寫,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立足教材,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例如在教學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鄧小平爺爺植樹》這一節內容時,老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反復的閱讀,深刻感受文章中的思想,體會作者的寫作技巧,感悟植樹活動中應該有哪些流程與動作,進而對相關內容進行仿寫,并以此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真正的進行讀寫結合教學。
2、在寫作中促讀,提高思維品質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為了營造良好的讀寫結合氛圍,老師就可以在寫作課堂中為學生創設閱讀情境,以此保證學生可以在寫作中促讀,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意識到讀寫結合教學的價值以及優勢,結合多種教學手段,實現多元化的課堂模式,讓學生可以在學習中獲得更多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思維發展與提升能力,更好的滲透核心素養教育。例如在教學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習作五》這一節內容時,老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讓學生回顧這一章節的文章,由于這一節寫作課堂的主題是縮寫,那么這就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非常看重,老師要引導學生去仔細閱讀問題,從而實現核心素養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3、拓展課外讀物,增強審美意識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不僅僅可以在課內實現,在課外老師也要注重學生的讀寫結合,那么老師就可以讓學生多讀多寫,拓展學生的課外讀物;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要有意識的給學生介紹一些符合他們成長發展的書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更好的進行核心素養教育,而且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也要有記筆記的習慣,閱讀完一本書籍或者一篇文章后要有寫感想的習慣,久而久之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會有所提升,以此達到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意識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而讀寫結合就是最佳的教學途徑;那么,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就需要老師創造多元化的課堂模式,以此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讓學生能夠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彩芬.讀寫結合促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J].科普童話(新課堂),2016(4):89.
[2]高源.小學語文讀寫結合同步提高的教學實踐[J].教學與管理,2014(06).
[3]陳壽宗.讀中學寫以寫促讀一-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指導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12).
[4]陳壽宗.讀中學寫以寫促讀: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指導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