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書東
【摘要】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之下,更看重的是學生學習的解題思路而并非學習成績。有些學生沒有清晰地解題思路,做題慢,沒有找到技巧和方法,達不到高效的學習效率。所以本文將探討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如何培養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解題能力,提升學生學習效率,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關鍵詞】高中數學;解題能力;策略研究
在新課程背景下,社會中各個領域對高中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數學作為學生高中學習生涯中比較重點的一門學科,在過去教育背景下,過于注重學生對解題方法的背誦,沒有給予學生解題能力這部分的重視,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自主思考能力下降。本文基于新課程背景,提出如何培養高中學生數學解題能力。
一、培養高中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重要性
隨著時代的變化和新課改的到來,現在的教學教育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的教學注重的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數學的關鍵也就是解題,只有學生擁有較強的解題能力,才能夠提升整體的數學水平,只要掌握了方式與方法,解題對于學生來說就會變得簡單,所以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要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將精力花在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上,學生擁有較強的解題思路,面對各種題型時就能夠輕松應對,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二、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對策
1設立糾錯意識
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出現錯誤是非常正常的,有些學生出現錯誤之后,對自己的錯誤不在意,也不注意歸納和整理,那么下一次就還有可能出現同樣的錯誤。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對出現的錯題進行歸納和整理,還可以設立一個“糾錯本”,讓學生把自己不明白的知識點、容易出錯的數學陷阱、以及自己做錯過的練習題摘抄在本子上,并多家復習,以避免下次再出現這種錯誤。
2結合生活案例,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有句話說: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好的老師。由此可見,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才能真正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但從教學實際而言,這一目標很難實現,這主要在于學生對數學都是純粹學習其中的理論知識,基于此,這就需要數學教師采取有效教學措施,促使數學知識的學習更加形象、生活以及具體的形式展示給學生,推動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入理解。從本質上來講數學這門學科,不僅僅是書本中的學問,而是結合知識、藝術等多方面為一體的學科。
3一題多問以及一題多變法
在教師培養學生解題能力時,可以采取將一個題型進行問題的改變而訓練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解題,同一道題,不改變問題的條件的情況下,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思路和角度,對一道題設計出多種不同問題讓學生進行解答,同樣條件由于問題的不同,解題的思路也會完全不同,這樣的方法就相當于由一道題產生出了多道題。數學是靈活多變的學科,學生在實際解題的過程中,會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看到一些題型覺得非常眼熟,在同樣的題目中,只是換了一個問題,就會導致學生不知道該如何進行解答。通過教師一題多問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學會一個問題從多種角度去出發,讓他們的思維能夠有效的得到開發。
4正視解題錯誤
失敗是成功之母,只有不斷正視自己的失敗,并在失敗中前進,學生才能夠走向成功。由此,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出現一些錯誤時,教師應細心引導,幫學生認清到底錯在哪,然后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補充。優秀的教師往往能夠從學生的題目當中抓住學生薄弱環節,對學生進行及時改正,幫助學生成長,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必要時,教師還可以用錯題本這種學習利器幫助學生,在平時作業時,教師要求學生將做錯的題記錄下來,并把具體的錯誤知識點寫在錯題旁邊,長此以往,通過翻閱錯題本,學生也能夠掌握自己知識的不足,從而在下一次做題時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5想象力教學
想象力教學與引導式教學相似,均圍繞某個主體讓學生進行思考,但不同的地方在于:想象力教學沒有明確的方向指導,完全由學生獨立來擬定問題、解決問題,不同于引導式教學中由教師提出大致方向。此部分教學可更深入的培養學生主動性思維,使學生養成主動思考的習慣。例如某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結合生活,自行圍繞本學期所學的知識點來擬定題目,并解決題目。
6學生需要認真審題
學生在拿到題目時,首先要做的就是正確審題。如果學生在審題時,未能找到題目中隱藏的條件,或者審題不夠仔細,那么學生就算付出再多努力,也無法得到正確答案。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需要重點強調審題的重要性,將題目中的各個條件標記出來,大大降低出現錯誤的概率。教師可以借助學生經常出現的問題進行教學,不斷引導學生,切實提高學生的審題意識。學生在做題時,可能會遇到之前做過的題目,如果題目中的條件稍有改變,學生未能認真審題就直接開始做題的話,那么將會導致學生出現錯誤。教師需要格外強調這些現象,促使學生能認真審題。
7問題認知能力培養
問題認知能力取決于學生知識儲備、主動性思維,就這一點以上主動性思維培養,教學中應當強調學生的知識儲備。知識儲備來源于理論教學,但傳統教學無法使學生對理論知識產生深刻的印象,因此在策略上建議采用“情境教學法”來展開工作,借助該教學法中的情境對理論知識直觀展示,可加深學生印象。例如某教學中,教師向學生提出了某個單元的問題,同時設立了對應情境,根據情境推進學生可以了解到知識在其中的具體運作方式、主要起到的作用,相應在面對實際問題時,可以借鑒情境對問題進行識別。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標準的引導下,高中數學教師需要最大程度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思維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探索和發展多樣化的解題思路,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靖.芻議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9(23):90+95.
[2]張莉萍.新課程背景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