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
【內容摘要】初中物理課程標準中提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中學物理核心素養也倡導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所以我們要打破教師問學生答的淺顯交流方式,我們通過創造有利于師生互動,學生主體發展的情境,利用問題的巧妙設計能很好地促進這一環節落實,孕育學生在問題解決中建構物理知識的沃土,培養他們的科學思維、探究能力、科學態度和責任,達到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關鍵詞】學生為主體 ?問題設計 ?核心素養
物理是一門與現代生活科學技術聯系密切學科,內容多,規律抽象,很多學生感覺學習過程中難理解,現在的學生生活無憂,迷戀網絡,學習意志力薄弱,即使學習也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老師們采用高壓推進或者題海戰術提高成績很難。這些不利于未來科學技術人才的培養需要,鑒于此轉變教學觀念,優化教學模式勢在必行。我們通過恰當的問題的設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師生互動,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種教學趨勢。
一、從生活感興趣的素材走進物理課堂
從學生感興趣的素材下手,從生活中的素材下手,初中生好奇心強,對生活中事物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他們愿意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并為之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可以從這些素材入手設計問題,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從而更好地師生互動。如在《聲音是什么》這節課課前播放一段讓學生喜歡的音樂Love story,在美妙的歌聲中進入課堂,學生很開心,有的跟著就哼起來了,然后老師順口問,你們會唱嗎?學生異口同聲說必須的。唱完后,老師給予掌聲鼓勵,在歡歌載物后,老師進入新課教學。在聲音的產生環節當中,我讓學生選擇常見的紙片、筆、飲料瓶、水……你們能讓這些物品發出聲音嗎?學生不由自主地舉起手,有的吹,有的彈,有的拍……有的同學還主動糾正前面同學的做法不夠好,不斷的補充,各種新奇想法接二連三,一氣呵成。
盡管這個環節結束了很多學生意猶未盡,爭先恐后地去展示自我,緊接著我趁熱打鐵問道你們可以多種方法讓物體發出聲音,那你們知道聲音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嗎?學生學習熱情還在,不由自主地把手放在喉嚨邊哼,有同學說道是振動。其他同學跟著模仿,你追我趕,也接著把手放在喉嚨上聲帶振動,手感覺到震顫感覺。
教師緊跟著拋出問題:“現在給你一個音叉,你有哪些辦法證明你們剛才的猜想是正確的?”
學生立刻不由自主進入思索狀態,片刻有同學舉手示意分享自己的觀點。
學生1:“老師我們可以把音叉敲一下,貼著臉,臉比較柔軟,感覺明顯得很,你試試看。”
通過嘗試同學們感同身受,老師跟著問道:“同學們能設計方案用肉眼觀察到現象嗎?”
學生2:“可以把發聲音叉放在水里面,水面會濺起水花。”
學生3:“可以在發聲音叉旁邊放一個彈力球,會看到彈力球不斷的彈起。”
老師:“如果讓現象更明顯,你認為選擇什么樣的彈力球呢?”
學生4:“肯定輕一點的物體,而且彈性好。”
老師:“有沒有比彈力球效果更好的物體?”
學生4:“乒乓球。”
老師:“請上臺展示一下,下面的同學描述觀察現象后評價實驗的優缺點。”
學生5:“我們看到音叉發聲后乒乓球彈起,但是如果手抖動會影響實驗現象,可以用鐵架臺吊起。”
教師小結評價后,孩子滿滿的成就感。孩子收獲的不僅是信心,動手能力、探究意識得到了不俗的提高。好的素材的選擇很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產生濃厚的興趣,提高抗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也會達到新高速。
二、在爭議中求同存異,掀起高潮
初中學生由于心智還不夠成熟,再加上認知差異,經常會出現物理現象與自己認知有不同,通過合理的問題設計,很容易產生學生的思維碰撞,處理好了還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如在《物體的運動》這節內容中運動相對性這一環節教學中,之前講過運動,又講過禁靜止,學生對知識還沒有完全固話,覺得思維混亂。如果在這個時候直接給一個實例讓學生去回答,學生就覺得之前學的參照物選取是任意的,如何準確的選擇產生了疑問。那么如何引導學生滲透物體運動的相對性思想呢?我設計了以下的活動,班級八列同學分成兩組,一三五七列為奇數列,二四六八列為偶數列。讓奇數列的同學把物理書抱在懷里,偶數的同學向右看自己同桌,讓奇數列學生按照我要求起立、坐下、再起立、坐下。活動結束后問偶數的同學你的同桌懷里的書運動了嗎?學生回答動了啊!再問奇數列的同學你們懷里的書動了嗎?學生說沒有呀!老師緊跟著拋出問題懷里的書究竟是否運動?哪一組的同學說的是正確的?請同學們展開激烈的辯論。看誰的理由充分,說服力更強。同學們爭奇斗艷,辯論的面紅耳赤,有的甚至嗓子吵啞了。課堂氣氛和學生自主參與程度空前提高,學生的參與的深度和廣度得到了最大化的激發。最后,通過一輪又一輪的辯論,同學們還是達成了共識,得出判斷物體的運動還是靜止,關鍵看參照物,如果物體相對于參照物位置改變就是運動,反之是靜止。所以物體的運動和靜止由于參照物的選取不同,具有相對性。學生的物理概念通過自己交流得以生成,物理素養也得到了自我發展。
活動結束了,目標達到了,但我們的教育行為并沒有結束,鼓勵學生交流評價,即使學生錯了,我們也要積極引導,千萬不能批評,鼓勵他們在攀登知識的高峰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很正常的,關鍵是遇到困難和失敗時用勇氣去克服和應對。在物理課堂中處處時時關愛學生的成長,成為啟迪智慧的伊甸園。
三、小組合作彌補群體差異
無論活動如何開展,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總會存在著差異,這是正常的,但是他們都不希望自己不如別人,更希望自己的努力被肯定更能獲得認同。通過小組合作,把不同層次學生分在一個小組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對于能力欠缺的學生可以從同伴中取長補短,循序漸進,實現突破。對于能力較強的同學可以協助同學完成學習目標。根據學習金字塔理論最好的學習方法知識掌握最好的方式是將知識教會掌握。如在光的直線傳播實驗教學環節中,我讓學生設計如何驗證光的直線傳播現象。
學生1:用激光燈打開開關對著空氣照,看光路即可。
學生2(順手演示):看不到光的傳播路徑。
學生3:擦黑板可以看到太陽光光路,我們也可以用粉筆灰,但粉筆灰有限,還不衛生。
學生4:將紙片燃燒也可以產生煙霧,而且容易收集,不過氣味難聞。
學生2(點燃紙片用激光燈照):用蚊香點燃,燃燒慢,風一吹就分散了。不易長時間觀察。
學生1:可以加一個玻璃罩,蚊香下面墊一張厚紙防止燒壞桌面,讓同學3點燃蚊香,同學1打開激光燈,同學4記錄現象,大家群策群力,一起上臺展示成果,即使是學困生也自信滿滿,揮灑自如。全班同學不約而同地獻上掌聲。
就在這時我請其他小組進行點評和補充,問:是否還有小組有更好的設計方案愿意與大家分享?
經過剛才的活動經歷很多中等生很不服氣,連比自己差的學生都能展示,都愿意為小組爭光,為什么我不可以。他們也開始爭先恐后地表達。
學生A:煙霧比較麻煩,我們可以噴水霧,這樣直觀快捷無污染。
學生B:我們可以激光燈貼在白板或者平放的白紙上,看到一只光斑,旁邊放一把尺子,剛好可以和直尺一端重合。
學生C;直接照在頭發上,也能看到光的傳播路徑是直的。
學生D;我們也可以找一根毛線拉直,既然白板可以,那么激光燈貼在拉直的毛線邊也可以看到光柱是直的。
學生E:我們也可以找一根吸管,因為吸管半透明,我們可以讓激光燈光通過吸管,不僅能看到路徑是直的,還能在另一端看到亮斑,如果吸管彎的就看不到,說明光在均勻介質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
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互不相讓,大家都想為小組爭光。通過小組的其他成員展示,不斷地聽到驚嘆的聲音。學生的主體參與、探究意識和思維品格不斷推向高潮,教學目標超前落實。這時教師借題發揮,不斷的鼓勵學生參與到小組學習中來,只要我們樂于探究,敢于取長補短,小組同學眾志成城,那么成功的喜悅將會與我們不期而至,復雜物理的學習也會變得所向披靡。(通過語言激化,學生的科學思維得到進一步發展)
小組合作實現了全員參與,通過問題的引領孩子們動手能力、思維品格、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教師的小組設置可以兩人一組,如果難度大的可以四人一組,根據孩子的學習情況好中差均勻分配,每一組都配備一名能力較強的同學做組長,以便更好地互助感染,實現群體提高。
總之物理課堂的問題設計要與學生的興趣愛好學情相聯系,教師在備課時各個環節突出學生為主體,考慮到他們原有的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把核心素養的培養為終極目標。一節課,一些問題,不斷的師生互動,核心素養的多維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東山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