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
【摘要】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當中的關鍵組成部分,其能夠促進學生個體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在小學美術課程的實際教學中,使用切實有效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個體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發現身邊的美好,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及審美能力,實現素質教育對學生個性化的發展要求,是當前教育事業中急需解決的問題。鑒于此,筆者將在文中分析小學美術課程的實際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培養審美能力
新課標中已經明確提出,小學美術課程是小學生的必修課程,其能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養成,對培養學生的良好素養具有極為關鍵的作用。所以,在小學美術課程的實際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個體的審美能力,塑造學生個體的正確審美觀念,完善其心理素質。
一、發揮個性特點、培養繪畫興趣
現在,很多學校地區都會舉辦各種形式的美術活動或者美術比賽,為學生的學習發展教育都提供更多更好的機會。但是在傳統的美術課上,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對學生的知識技能的培養,而且教師要教授的學生主體人數眾多,教師很難在教學中發現學生的個性特點,每個學生差異不同,教師在講課容易沒有針對性。所以,教師可以在美術教育中設置小班,發現學生的個性特點,教師才能更好的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情況,從而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情況安排合理的教學計劃,盡可能兼顧學生的興趣愛好,激發學生的繪畫興趣。教師在課堂上要與學生互動和交流,發現并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點。利用課內或者課外的時間,常與學生溝通,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輕松的學習氛圍,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二、掌握繪畫表現形式,提高手腦協調能力
繪畫的表現形式對大多數小學生而言都是具有很大的難度的,因為年紀小,閱歷少,經驗不夠,在學習或者生活上都不具有很強的自主能力,很多事情都是要依靠父母或者長輩,所以使得一些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手腦協調能力欠缺。因此,在美術課上,教師盡可能的尋找一些資料圖片,在課堂上作為示例呈現給學生們,讓學生學習了解,在大致的學習之后,讓學生自己去創新。例如,教師在講授《茶墊》一課時,教師在上課前就找到相關的資料,方便學生的理解,讓學生的學習印象更加深刻。在課堂上展示完之后,讓學生自己去尋找一些相關的資料圖片,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就可以了解到不同材質的茶墊,在自己的腦海中形成大概的認知。通過課堂上對茶墊風格、特點的認知,讓學生在繪制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靈感,提高手腦協調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在活躍的氛圍中體會美術學習的樂趣,在玩的過程中享受快樂
小學階段的學生都具有愛玩的天性,枯燥的知識課堂對他們來說會異常無聊,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強制要求學生學習,而應該鼓勵學生進行探索性的玩耍,在課堂上制造玩耍的條件,利用學生的愛玩的天性,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通過將枯燥的知識通過一些有趣的方式比如游戲呈現出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參與。
例如,教師在講解《色彩的世界》一課時,可以通過表演魔術的形式導入這一課.在課前準備一杯無色的水.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觀察,調動學生的好奇心,用一根攪拌棒攪動這杯水,讓水的顏色開始慢慢變化,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這樣一個有趣的模式導入課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夠得到更好的提高,從而營造一個有趣的學習氛圍。
四、利用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教學設備也不斷進入了課堂,為教學課堂提供了巨大的便利,運用多媒體教學方便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給學生展示一些直觀的教材資料,利用多媒體具有感染力的特點,讓學生在課堂中得到潛移默化的學習,兼顧學生的興趣愛好,更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性。要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就必須放手,讓學生大膽嘗試,自主探究學習,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想象力,這樣,學生才能在學習中積累更多的實踐經驗,掌握更多的知識技能,豐富自己在美術方面的思維能力和表現方式。審美素養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學生不斷學習,積累知識,通過自身的思考探究反思等才能以形成,所以教師還是要留給學生更多的表現空間。
綜上所述,美術教育的實質就是通過對藝術的學習,陶冶學生的情操,通過對藝術的感觸啟發學生的成長,通過開展美術教育讓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培養,讓美術教育發揮其真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胡松景.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J].中外交流,2017(33):283
[2]張斕.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新校園(中旬刊),2017(7);51
[3]周璇.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美術教育研究,2016(6):17
審美是人類理解世界的一種特殊形式,指人與世界(社會和自然)形成一種無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關系狀態。審美是在理智與情感、主觀與客觀上認識、理解、感知和評判世界上的存在。審美也就是有“審”有“美”,在這個詞組中,“審”作為一個動詞,它表示一定有人在“審“,有主體介入;同時,也一定有可供人審的”美“,即審美客體或對象。審美現象是以人與世界的審美關系為基礎的,是審美關系中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