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雯
摘? ?要:小學階段的美術教育是培養小學生審美能力、激發小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的關鍵階段。在這一時期的學習中,很多家長群體都能從學生需求與社會教育角度出發關注孩子的美術學習。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小學美術的生活化教學受關注度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很多學生對美術學習有較高的學習興趣,但是在課堂學習方面的興趣不足。這就導致學生的課堂學習與課后學習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如何將生活化教學與小學美術教學融為一體還需要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關鍵詞:審美;小學美術;生活化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指出,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各方面都有聯系。通過美術課的學習,可以讓學生了解人類文化的豐富性,從而提升美術在文化情境中的特征。將小學美術與生活實例結合起來,引導小學生通過美術學習體驗、感受生活,陶冶學生美的情操,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所在。
一、當前小學美術教育整體現狀淺析
在當前的小學美術教育中,整體的教育成效與教育環境是相對較好的。一方面,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在不斷提升。當前的小學生美術教師群體中,很多都是美術專業畢業的高校生,在專業的美術知識教育與學習過程中,能夠從專業性與科學性的角度出發對小學生進行教育。在其專業教育知識的更新與發展上,很多教師都能從互聯網發展的角度出發對自身的美術教育能力發展進行一定的提升。比如當前很多教師都能通過互聯網或者線上教育的方式學習專業的美術知識與最新的美術教育理論。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小學生在美術學習上的關注度還是很高的。一方面,小學生的精力較旺盛,在學習之余還有很多的時間用來學習美術與其他知識;另一方面,小學美術的教育主要是素質教育,并沒有設立專業的考核方式,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較為輕松,也更愿意上美術課。從家長的角度來說,在當前的教育發展中,很多家長深信“不輸在起跑線”,甚至有些家長還會鼓勵孩子在美術學習、繪畫學習的過程中用心,從而為將來的自身發展建設與相應的考級、考試等提供更多的契機。總的來說,當前小學美術教學的整體環境還是相對較好的。
二、如何在小學美術教育過程中提升生活化影響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小學美術教育中,雖然很多學生對當前的美術教育關注度較高,但是在教育發展的過程中,很多學生關注美術教育的主要原因是其缺乏考試、考核等一系列與升學、期末考試相關的考核模式。為進一步從科學性、專業性的角度出發提升小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教師在生活化美術教育的過程中,要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極簡技術教育模式應用到日常的教學中,首先要從教師的角度出發,合理設置繪畫情境。比如在對自然景物進行繪畫的時候,教師可以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讓學生簡單繪畫自然景光,或者通過讓學生對校園中的景物進行繪畫,從而通過這種簡單的、直接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對生活中的各項事務有一個清晰地認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引導:“我們的生活中,最寶貴的是什么呢?是空氣,是陽光,是一切自然的景物。那小朋友們最喜歡的自然景物是什么呢?請小朋友們想一想我們生活的環境,然后畫出你最喜歡的自然景物吧!”通過這樣的教學引導,讓小學生對自然景物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然后通過將自己的生活感受與繪畫結合的方式,通過這種極簡教育模式,創作出生活化的景物。
2、提供平臺,豐富學習體驗。當前的很多時候,小學美術教師的教育主要是集中在簡單的繪畫上的。從教育模式上來說,這種方式并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與學習能力。因此,在教育的過程中,既要關注到極簡技術在當前美術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要從平臺建設的角度出發,讓學生再簡單的、生活化的教育模式下開展簡單的、生活化的教學。比如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在繪畫內容的確定上,可以讓小學生對互聯網或者生活中的美術作為自己創作的來源,從而激發學生對于生活、對于美的發現。“小朋友們最喜歡哪種畫呢?”“有沒有小朋友學過簡筆畫呀?”“哪些小朋友在生活中喜歡自己創作繪畫呢?那你們平常繪畫的主要思路來源是什么呢?”“那小朋友們有沒有在玩手機的時候注意到網上的各種繪畫技巧呢?”通過這樣簡單的引入,讓小學生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或者感興趣的美術創作模式進行思考,然后在學生的興趣范圍內進行教育。比如當前有很多的“數字畫”“一筆畫”等,這樣的方式既簡單,又能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還能將生活與美術結合起來,為小學生的美術創作提供一種生活化的、簡單的教育模式。
3、發現生活中的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小學階段的學生雖然學習的壓力不是很大,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學生缺乏在生活中發現美術的眼睛。教師在極簡技術教育模式下,要鼓勵小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同時還要通過簡單的美術創作讓這些生活中的美自然化。比如在小學生日常排隊散學的時候,這樣的“自然美”學生是否發現了呢?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就首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比如通過保存照片的方式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展示,將學生們整齊的課桌、整齊的書本作為生活中繪畫的內容;在家庭中,讓學生對窗外的景物進行認識等等。這樣,學生逐漸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美,就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創造美、感知美。還要注意到,在這一過程中,關注生活就能發現創造源泉的極簡技術下“生活美”。另一方面,教師還要在這一過程中對小學生進行美術創作技巧教育,讓他們能夠在發現“生活美”的基礎上創造美、感知自己畫筆下的生活。教師在教授學生創作的過程中,要善于從多種途徑出發讓學生認識美術學習的生活化,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自主表達美。通過對互聯網自媒體上的各種繪畫方式進行學習,然后教師既可以以日常實踐的方式,又可以以多媒體播放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學習,創新學生對美術知識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對“寓教于樂”“生活化學習”貫穿到日常的美術教育中,推動學生極簡技術下美術教育學習能力的提升。
三、結語
小學階段的美術教育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堅持通過極簡技術這種教育模式,對學生進行生活化的美術教育,讓“簡單”“隨性”“生活”這些美術教育內容貫徹到課堂教育中。為此,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發展,還要關注自身能力的提升。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推動小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在生活中創造美。
參考文獻:
[1]寧洪俠.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素質的主要方式研究[J]美術教育,2019(09)
[2]張旭霞.初中美術教育生活化探析[J]新一代月刊,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