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石梅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同文化穿越國界,在網絡和科技的支撐下相互影響、相互碰撞、相互作用,交流日益頻發,而這種情況在音樂領域更為凸顯。隨著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文化的接納能力增強,越來越多的不同音樂類型涌入,多種音樂類型交相輝映、相互作用形成了多元音樂文化。在多元音樂文化背景下如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效應對紛繁的音樂流入,給音樂教育帶來了挑戰。在中職學生音樂素養培養時應當對學生的音樂審美心理進行研究,培養中職生甄別音樂的能力,提高中職生的音樂素養,幫助學生形成良性的音樂審美心理,提升中職學校音樂教育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關鍵詞:多元音樂文化;中職生;音樂審美心理
審美心理(aesthetic psychology)是指人對客觀對象的美的主觀反映。18 世紀英國經驗派美學開創從心理學角度研究審美現象的途徑。包括人的審美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科技的發展帶動了社會生活的進步,人們逐漸發現需要有科學的審美才能感知到對事物的正確的美的感受和理解。在文化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越來越多的音樂形式涌入我國,形成了多元音樂文化。伴隨著多元音樂文化的發展,如何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音樂鑒賞能力已經迫在眉睫。在中職學校,由于受客觀條件影響,如教學材料、教學資源、教學內容的缺乏,很難使學生在音樂審美心理上得到快速發展和能力提升。因此,對如何提升中職生音樂審美心理能力的培養途徑的探尋具有重要意義[1]。
一、中職生審美心理現狀及其培養意義
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讓網絡成功打開了人們的眼界,見到了更多的世界。受中職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影響,在此階段學生正處于一個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但還難以正確辨別良莠的階段。這一時期的學生自我意識崛起,敏感自尊心強,需要被外界認同又追求自身獨特性。多元音樂很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在被新鮮的音樂文化吸引時就產生了強烈的審美需要,此時學生容易受到流行音樂的影響,如在各種App平臺上,當下流行或者重復率高的音樂很容易受到學生的追捧,由于自身的審美心理并不完善,往往學生就會被這種所謂的大眾流行帶偏審美,由于接觸渠道的簡單,流行音樂學生很容易就接收到了,但如古典音樂、民族音樂等音樂類型,從接觸方式和心理共鳴等方面學生很難感知到這類音樂的美妙之處,這類音樂欣賞需要一些基礎的音樂知識和審美能力,因此學生在音樂教學中往往會被這些限制條件所隔絕,所以加強中職學生審美心理的培養是一項重要工作。
對中職生的音樂審美心理培養在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音樂的感知能力需要后天培養,而音樂審美心理是形成良好感知能力的第一步。音樂對人的主要影響有兩點,即人對音樂的感知和運用能力。運用的前提是對音樂的正確感知,這考驗的就是人們對音樂的審美能力。良好的審美能力可以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感受音樂的韻律和情感,只有具有一定的審美心理才能切實感受到音樂的內在魅力。在多元音樂文化的影響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情感意義的音樂相互融合可以很好的鍛煉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增強審美體驗,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在綜合素養方面,音樂素養的提升也提高了中職生的綜合素質。良好的音樂審美心理可以幫助學生形成音樂想象力,這在培養學生情感、思維能力方面都起到積極作用,務必高度重視,加大培養力度。在音樂教學中學生可以更好的體會音樂情感,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2]。
二、多元音樂背景下中職生音樂審美心理培養方式
(一)拓寬音樂教學內容范圍
在多元音樂文化背景下,各種各樣的音樂文化和音樂體系花樣繁多。其中現代音樂、古典音樂內容復雜,而受音樂教學時間的限制,很難讓學生了解和感受所有的音樂類型,因此在教學內容和范圍的選取上就要格外注意。第一要考慮音樂的審美意義,審美價值高的音樂對培養學生音樂審美將起到重要作用。不同音樂本身各具特色,在多元音樂文化的背景下,音樂教育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更要注意所選音樂的特性和表達的情感,應盡量選擇內容豐富、蘊含情感的音樂內容,不同文化背景音樂的風格和具有的審美價值不同,選擇豐富內涵的音樂更有助于幫助學生培養審美心理和提升音樂鑒賞能力。
(二)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教學方法,不拘泥于傳統教學方式,也對培養中職生音樂審美心理起到促進作用。只有適用于學生的教學方法才能提高音樂教學的效果,激發中職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能力。首先教師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多材料導入的方式,如在學習古代歌曲《木蘭辭》時教師可以結合與之相關的文學作品一起教學,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其次也可以采用聆聽不同作品的方式感受相同體系中的不同作品的魅力,如在學習民間傳統音樂時,可以通過向學生展示不同的民間作品的方式幫助學生加深對民間音樂的理解,如可以展示嗩吶名曲《百鳥朝鳳》、琵琶獨奏《十面埋伏》等。再次可以采用對比探究的方式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音樂所帶來的不同特色。
(三)教學過程中逐步改進
中職生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教學過程的改進,遵從中職生心理發展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和優化教學過程,制定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學的首要任務是要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學習欲望。
對于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不足之處進行改進,形成科學的、可行的、有效的教學機制。培養學生審美心理的形成,促進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3]。
在多元音樂文化的背景下,對中職生音樂審美心理的培養可以幫助學生提升音樂鑒賞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造能力。教師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過程上改進創新,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音樂素養,對學生未來發展將起到長遠作用。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面對出現的諸多問題,更應迎難而上,積極鉆研探索,完善音樂教育,幫助學生成為更加優秀的人。
參考文獻:
[1]周華.多元音樂文化視野下中職生音樂審美心理的培養[J].現代職業教育,2018,(9):122.
[2]徐洪麗.多元音樂文化下中職生音樂審美心理的培養策略[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20,23(04):93-96.
[3]黃重寧.探索多元音樂文化視野下中職生音樂審美心理的培養[J].藝術品鑒,2017(1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