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婷
摘 要:基于素質教育的背景下,美術教師要重新審視當前教學工作,在保證美術教學工作順利進行的基礎上,注重學生的審美能力的培養,這也是當前小學美術教學重要的內容,需要美術教師給予足夠的關注。通過美術教學強化學生的審美教育,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塑造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使得學生獲取全面發展。鑒于當前這種情況下,本文主要對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進行了簡單扼要的概括,重點對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策略展開深入研究,致力于小學美術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小學美術; 審美能力; 重要意義; 培養策略;
審美教育作為美術教育的重點內容,同時也是踐行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在小學美術教育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要將學生審美能力培養作為教學的重點,關注學生對美的敏感及體驗。在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創新教學方法,積極轉變美術教學觀念,敢于突破舊的規則,注重創新教學理念,只有做到教學上不墨守成規,才能夠實現藝術方面的突破,為學生帶來全新的體驗,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美術藝術的熏陶,引導學生暢游在藝術的海洋中,增強小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一、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
美術作為小學教育重要的部分,通過強化美術教學工作的開展,有助于挖掘學生的審美潛能,使得學生能夠發現美、感受美,使得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提升,這對于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具體主要體現在:其一,提升學生審美感受力:美術教師在開展相關教學活動時,通過培養其審美能力,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運用創造性的眼光看待問題,這對于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只有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了提升,才能夠保證學生運用該能力鑒賞美術作品,強化了學生的審美體驗,增強學生的整體審美情趣,提升學生的藝術美術感受力。其二,增強審美理解:在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發揮其自身的作用,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同時還需要學生根據作品講述其內容,深入理解作品中蘊含的情感,強化學生的感悟和思考,增強學生的審美理解。美術教育不同于其他學科,往往有著一定的特殊性,美術教師要認識到其學科特點,通過美術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更主要的是使得學生的審美理解能力的養成。其三,激發學生美術興趣:與其他學科相比較而言,美術在激發學生興趣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意識到學生興趣激發的重要性。
二、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美術情境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及應用為美術教學改革提供了保障基礎,拓展了美術教學的視野,為美術教學帶來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多媒體作為信息化時代產物,在教育領域得到了全面推廣和應用,得到了教師的關注和發展。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要認識到多媒體教學的重要性,并且能夠要運用多媒體技術實現教學方面的創新發展,將其與美術教學完美結合,創設富有感染力的美術教學情境,增強美術課堂的藝術感染力,使得學生能夠暢游在富有活力的美術學海中,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強化對學生的審美教育,為學生審美能力的養成提供活力源泉。眾所周知,小學階段學生處于興趣濃厚、愛好廣泛的階段,該階段的學生有著較強的求知欲,一切美好的事物對于他們都是新鮮的,并且有著強烈的探索之心。美術教師肩負著傳道受業解惑的重任,在美術教學中應當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能夠充分利用好學生當前心理,使其更好的服務于美術教學工作。例如教師在講解“珍愛國寶——秦始皇陵及兵馬俑”時,為了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強化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可通過多媒體為學生進行視頻播放,通過視頻、聲頻、動畫于一身的形式為學生進行直觀展示,學生通過觀看教學視頻,可以了解到秦始皇陵與兵馬俑建設規模的浩大,給學生帶來心靈上的震撼,通過當前這種教學模式的實施,有助于將學生帶入到虛擬的世界當中,使得學生猶如身臨其境一般,增強學生的審美感悟,深刻體驗到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在氣勢恢宏的情境當中感受到作品的最高境界,挖掘作品中的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重視經典賞析——提升審美水平
為了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可根據美術教學要求,為學生推薦優秀的作品,引導學生對經典進行賞析。在經典作品的選擇過程中,需要結合小學美術教育教學目標而定,要立足于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嚴格篩選,同時要保證所選擇的作品內容通俗易懂,不宜過于深奧,但又不失經典的風味,盡可能地保證在畫作、色彩、線條等元素表達上要簡單。例如教師在講解“質樸的農民畫”時,教師可將學生進行分組,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對作品進行研究,總結和歸納出作品的創作特征、以及作品所表達出的藝術形式,然后教師在針對學生的討論情況進行點評,并相繼為學生展示源自農民藝術家創作的作品,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賞析,使學生能夠引起心理上的共鳴,達到情感上的交融。通過這些富有生活氣息的作品進行賞析,幫助學生體驗到作品中所折射出農民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讓學生感受到質樸而強烈的情感。再例如,以“服裝搭配ABC”為教學案例,通過對這部分內容的講解,不但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色彩方面的知識,而且還可以掌握服裝設計的色彩搭配,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印象,強化學生的理解。為了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美術教師可選擇“時裝周走秀”環節,引導學生對這部分內容進行重點賞析,了解服裝設計的技巧。通過當前這種經典賞析,強化案例講解,能夠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進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結束語
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往往有著諸多意義,不但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其欣賞能力,而且還可以促使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但美術教師要意識到學生審美能力的形成,往往需要一個相對較為漫長的過程,絕非一蹴而就的。美術教學作為特殊的藝術學科,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方面有著自身的優勢,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活動時,要注重發揮美術學科優勢。同時教師要注重多媒體技術的使用,為學生創造富有藝術感染力的教學情境,使得學生能夠深入感受美,在保證當前工作的基礎上,還應當引導學生進行經典賞析,激發學生的審美意識,使得學生的審美能力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得以形成,進而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莊喜燕.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6(10):139.
[2]周紅葉.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考試與評價,2016(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