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峻巍 叢鈺卓


摘要:隨著我國扶貧事業的推進,目前已經進入了攻克最后堡壘的階段。截至2018年底,我國尚有貧困人口1660萬人,為完成2020年全面脫貧的目標,財政扶貧資金的投入逐年增加,因此,對扶貧資金的投入效益進行研究具有實踐意義。反貧困一直是全球研究的熱點問題,將平衡計分卡思想引入精準扶資金績效評價,以X縣為例構建精準扶貧資金績效評價體系,為贛南蘇區精準扶貧資金績效評價提供參考,以及為贛南蘇區反貧困研究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平衡計分卡;精準扶貧;資金績效
中圖分類號:F270?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20)01-0088-04
一、引言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精準扶貧是新形勢下我國扶貧開發工作的重大創新。贛南蘇區的貧困狀況較為復雜,因此,贛南蘇區也成為了江西省扶貧攻堅的重要陣地。隨著扶貧攻堅的不斷深入,贛南蘇區每年投入扶貧資金規模不斷增加,根據2018年贛州市財政收支運行情況分析可知,當年全市投入扶貧資金81.75億元,同比增加49.9%。為了充分發揮扶貧資金的效益,對扶貧資金績效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基于平衡計分卡的財政扶貧資金績效評價體系可行性
(一)平衡計分卡的主要內容
平衡計分卡由Robert S. Kaplan與David P. Norton在1992年首次提出,是一種從財務、客戶、內部流程管理、學習與成長四個層面,將企業財務與非財務指標相融合的業績評價體系。
財務維度主要反映企業的經營結果以及為利益相關者創造價值的的情況。客戶維度主要體現客戶對企業產品的反饋。內部流程維度主要反映企業為股東及利益相關者創造財富的過程。學習與成長維度體現了員工為更好地服務于企業戰略目標而進行的提升。
平衡計分卡作為業績評價工具的優勢在于將企業戰略目標轉為便于評價的具體活動,充分考慮了非財務指標。雖然政府部門與企業存在諸多的差異,但是可以充分發揮平衡計分卡的精髓,將平衡計分卡引入精準扶貧資金績效評價,并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合理的調整。
(二)平衡計分卡思想在財政扶貧資金績效評價體系運用的可行性
1.平衡計分卡為精準扶貧提供明確的戰略目標
平衡計分卡應用的第一步就是明確企業的戰略目標,將戰略目標分配到四個維度,通過實現四個層面指標的目標值,來完成企業戰略。精準扶貧的目標是2020年實現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根據平衡計分卡的思想可以將這一目標細化為資金可持續效益性、扶貧對象、財政扶貧資金管理以及學習與成長四個方面的具體指標,通過實現這四個層面的目標來完成2020年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戰略目標。
2.平衡計分卡內涵與財政扶貧資金績效的內涵相似
平衡計分卡站在企業長期利益的角度來實施企業的戰略,強調了實現企業當前利益的同時,應當兼顧好未來的利益,實現可持續發展。精準扶貧要求脫貧的永續性,因此,財政扶貧資金績效應當體現出資金效益的可持續性和貧困人口抗貧能力,避免返貧的情況發生。
3.精準扶貧為平衡計分卡的實施提供信息平臺
平衡計分卡在企業實施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收集與績效評價相關的信息,需要實施企業具備一定的信息化能力。為了使精準扶貧能夠順利開展,2013年底我國推行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工作,并將信息輸入國家扶貧開發信息系統,該系統可以直觀地了解致貧原因、貧困分布等一系列的數據。
三、精準扶貧資金績效評價體系構建
(一)X縣貧困現狀
從表 1中的數據可以發現X縣近年來的扶貧工作取得了較大的成績,貧困人口從2013年127 997人5年間下降到19 581人,下降了84.7%,貧困發生率從18%下降到了3.23%,通過進一步了解得知,因病、因殘、缺資金、缺技術、缺勞力仍然為主要的致貧原因。2018年底尚有貧困戶6 946戶貧困人口19 581人。
(二)X縣財政扶貧資金管理方式
X縣通過建立“資金池”“項目池”“透明池”三池來統籌整合財政扶貧資金。
第一,通過建立“資金池”優化財政扶貧資金的管理。X縣將中央資金、省級資金、市縣資金統一歸入“統籌整合財政涉農扶貧資金核算專戶”形成“資金池”,扶貧資金實行二級撥付的方式,根據扶貧項目的需求進行撥付。
第二,加強對扶貧項目的管理,X縣建立了“項目池”。鄉村根據當地的實際貧困情況,向扶貧辦提出扶貧項目的需求,扶貧辦根據上報的扶貧項目牽頭相關部門,對扶貧項目的可行性進行論證。
第三,保證扶貧項目的質量、廉潔以及公正,將所有的扶貧項目放進“透明池”進行公示,有利于加強對扶貧資金的監督完善問責制度,防止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的發生。
(三)引入基于平衡計分卡績效評價體系的必要性
目前X縣對財政扶貧資金績效考量主要從安排、使用、監管、成效四個角度進行,能較好地反映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成效,但是這四個方面難以體現出貧困群眾對于扶貧的成效、方式等是否滿意,同時,現有的績效評價對貧困群體可持續脫貧和抗貧反映不充分。基于平衡計分卡構建的財政扶貧資金績效評價體系不但可以較好地解決以上的不足,還可以使指標之間構成一定的聯系,有利于更加科學地體現扶貧資金績效,為今后的各項決策提供參考。
(四)指標的選取原則
首先,應當遵循可操作性,指標的選取不僅要符合贛南蘇區的實際情況,而且要便于收集數據和對比,保證評價體系能夠執行。其次,指標的選取要有系統性,確定的每一個指標都應當是實現全面脫貧的關鍵指標,每個指標都是獨立的且四個維度的指標應具有因果聯系。最后,指標的選取符合相關性原則,指標應能明確體現出財政扶貧資金的使用績效,不能包含與之無關的指標影響績效評價的準確性。
(五)平衡計分卡評價標準與權重設計
1.評價標準
在確定評價標準時,充分聽取了X縣扶貧辦和財政局多位專家的意見,并結合現有的精準扶貧資金績效評價標準,能較為客觀地反映扶貧資金績效。
2.權重設計
在確定平衡計分卡各指標的權重時,采用德爾菲法咨詢了多位X縣扶貧辦、精準辦的專家,各位專家結合贛南蘇區和X縣的實際情況給出自己的看法,通過反復的咨詢,最終使專家意見達成一致,能科學、客觀地體現各個指標的重要性程度。
(六)贛南蘇區精準扶貧資金績效評價構建
對扶貧資金評價體系四個維度的相關指標進行細分,目標層設置四項指標,準則層設置十個指標,方案層設置二十五個指標,其中七個定性指標,十八個定量指標,具體如表 2所示。
(七)在X縣的應用
本研究以X縣為例將上節構建的評價體系進行應用,向貧困戶發放了1 040份滿意度調查問卷收回1 040份問卷,均為有效問卷,表 3為2018年X縣扶貧資金績效的情況,從表中的數據可以發現X縣2018年的扶貧資金績效整體較好,但是還存在一些需要改善的方面。
在資金可持續效益性維度方面,X縣的得分為29.8,得分率為74.5%,還存在較大的提高空間。通過進一步的分析可知,X縣的扶貧資金績效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兩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在生態效益和減貧成本上還需要做出努力。在提高生態效益方面X縣應當嚴抓污染防治、嚴守生態紅線;在改善減貧成本方面,應當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能。
在扶貧對象維度方面,X縣的得分率較高,反映出X縣在落實相關政策、改善居民生活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得到了居民的認可。X縣應聚焦扶貧工作中的短板,瞄準靶心發力不斷提升居民對扶貧工作的滿意度,實現高質量的穩定脫貧。
在財政扶貧資金管理維度方面,X縣整體情況較好,例如,100%整合財政扶貧資金、扶貧資金的運用合理、管理制度健全,但是存在一些侵占扶貧資金等違紀情況,因此,X縣應當充分發揮“監督池”的作用,不斷加大整治扶貧領域違紀的力度。
在學習與成長維度方面,X縣扶貧工作人員對扶貧相關的政策、法規較為熟悉,但是在業務培訓出席率方面還存在不足。通過業務培訓不僅可以提高扶貧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而且可以為今后的扶貧工作確定方向,業務培訓是高質量穩定脫貧的保障。因此,X縣要加強業務培訓出席的考核以及不斷創新扶貧思路。
四、建議與展望
(一)建議
1.提升財政扶貧資金的效能
一是注重扶貧資金的可持續效益。從本研究構建的評價體系可以看出資金的可持續效益維度是四個維度中占比最大的,其中重點需要關注的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提高社會效益就需要將扶貧資金向帶動就業、完善基礎設施以及產業發展等方面傾斜。提高經濟效益就應進一步的提升扶貧資金的投入產出比。二是充分考慮扶貧資金投入的邊際效益。隨著扶貧開始的深入扶貧資金的效益呈現邊際遞減的趨勢,因此,財政扶貧資金在投資之前要進行充分的論證,因地制宜的使用財政扶貧資金,將可持續效益較差、不能科學地滿足貧困戶需求的項目進行過濾,使扶貧資金投入成本與收益平衡。三是完善對扶貧資金的監督。資金違規與資金監督檢查制度兩項指標的權重在本研究構建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中較大,完善扶貧資金的監督有利于促進資金效能提升。扶貧資金私自挪用、節流以及不作為等行為極大地影響了扶貧資金的效率,完善X縣的“監督池”建設,建立扶貧資金的大數據平臺,對“資金池”“項目池”實時監督,嚴控財政扶貧資金撥付等關鍵環節。
2.優化扶貧資金的分配
一是增加技能培訓與教育扶貧的投入。從X縣近幾年的貧困原因可以發現缺技術仍然是制約貧困戶脫貧的主要因素。因此,應加大技能培訓的投入力度,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有利于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二是加大金融扶貧。X縣近三年缺資金是致貧的主要原因之一,通過金融扶貧可使貧困戶獲得充分的資金進行產業發展等生產活動,且金融扶貧有利于脫貧可持續性。因此,根據不同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進行金融精準扶貧,并完善金融扶貧的考核機制,有助于提升貧困戶的“造血”機能。政府需要發揮“助推劑”和“潤滑劑”的作用,通過建立政府與銀行的長效合作機制,為有迫切資金需求的貧困戶提供授信擔保,幫助這類群體解決融資難題。
3.大數據技術與精準扶貧相結合
將大數據技術與精準扶貧結合有助于考量致貧各方面的因素,例如環境因素、地理位置因素、技術因素、資金因素等,政府可以根據大數據分析的結果采用精準的扶貧的政策,高效的配置各方資源。通過大數據分析使得財政扶貧資金的分配更加科學,使扶貧資金高效的運用,并且資金每次撥付都有跡可循,可以完善扶貧資金的監控鏈。
(二)展望
當前,國內外運用平衡計分卡研究精準扶貧資金績效評價體系較少,從該方面著手研究可為我國打贏扶貧攻堅戰以及反貧困研究提供新思路,具有較大的研究價值。后續研究可從提高評價指標體系的普適性進行拓展完善。在資金可持續效益性、扶貧對象、財政扶貧資金管理以及學習與成長四維度的基礎上,針對贛南蘇區不同地區經濟發展特點和扶貧工作需求,適當調整相應的指標,逐步完善精準扶貧資金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參考文獻:
[1] 張志娟.河南省鄉村旅游精準扶貧績效評價——以固始縣為例[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8(10).
[2] 劉傳熙,趙泓鋒,韋柳霞.廣西村級精準扶貧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實證研究[J].林業經濟,2018(10).
[3] 錢 力,倪修鳳,宋俊秀.連片特困區精準扶貧多維績效模糊評價——以安徽省大別山區為例[J].華東經濟管理,2018(3).
[4] 耿 娜.縣級財政扶貧資金績效審計應用探討[J].財會通訊,2018(4).
[5] 杜永紅,史慧敏,石買紅.大數據背景下精準扶貧的審計監督全覆蓋研究[J].會計之友,2017(20).
[6] 孫群力,朱良華.精準扶貧背景下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率評價——基于廣西54個貧困縣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參考,2017(41).
[7] 王 敏,方 鑄,江淑斌.精準扶貧視域下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機制評估——基于云貴高原4個貧困縣的調研分析[J].貴州社會科學,2016(10).
[8] 周宜強,張曉麗,邱 峰.財政精準發力? 助推扶貧攻堅[J].農村金融研究,2016(9).
[9] 王 琰,姜 竹.扶貧攻堅另一戰——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評價實例分析[J].新理財:政府理財,2016(7).
[責任編輯:王 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