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淑玥
摘要: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和高校就業指導都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內容;學生工作輔導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可以將二者有效結合起來。首先闡述當前高校畢業生思想政治的現狀,分析當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高校畢業生就業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給予啟示。
關鍵詞:畢業生 就業 思想政治教育 啟示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4-0159-02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高等教育是教育發展的先行力量,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無疑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依托,對高校教育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高等教育的發展離不開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要想高校教育事業蒸蒸日上,學生畢業后可以順利邁入工作崗位,必須堅持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領導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輔導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線工作者更要做到:積極關注學生,耐心服務學生,工作圍繞學生,使學生在完成專業學習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素質教育為目標,讓學生得到多方面的鍛煉學習,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走出校門、進入工作崗位時能夠快速地適應,進而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當然,這一倡導也對新形勢下的所有在校學生的素質教育提出了新目標。目前很多高校將學生的就業率高低作為衡量本校教育質量的重要標準,使學校的職業技能課程成為變相的就業培訓、崗前培訓,忽視了對在校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教育培養[1],進而導致畢業生步入職場時思想和道德水平不高,工作不順利。“德者事業之基”要想提高高校的就業工作質量及畢業生的就業率,必須努力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一、高校畢業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
1.有清楚的職業崗位認知,但工作期望值過高
崗位認知即對崗位的理解與認識。不同專業的畢業生對自己的崗位有不同的認知。比如,設計類專業的學生在畢業招聘會上專門挑選和自己專業匹配度高的公司應聘,其他“不合心意”的公司就不去考慮。
此外,畢業生對工作的期望值過高,希望工作的所在城市好、公司辦公環境好、工資高且工作輕松。很多畢業生剛畢業時,覺得自己學習了幾年專業知識,高人一等了,期望自己的薪資水平及待遇也高于其他人,并且對薪水較低的單位不屑一顧。好高騖遠的心態導致的結果就是永遠找不到滿意的工作。
溫家寶同志曾經說過:“做人既要腳踏實地,也要仰望星空。”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教育,必須教會畢業生在仰望星空的同時,做到腳踏實地。
2.有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但缺乏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責任感是自覺地做好分內、分外的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狀態。責任感是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內容。一個人只有有了責任感,才能讓自己具有勇往直前的動力,才會覺得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有意義的事情要去完成,才能體現自己價值和意義,才會得到身邊人的信賴。社會責任感是責任感的一個具體體現。社會責任感是一種高尚的道德品質,是人們賴以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源泉,是一個人道德素質的核心[2]。龐大且復雜的社會體系其實是由無數個看似獨立卻互相有聯系的個體組成的。用哲學觀點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聯系的。”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擁有對社會、對他人的責任感,而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私欲而生活,這樣才能使社會變得更加美好。社會責任感的有無關系高校畢業生從校園邁入職場后的事業成功與否以及個人思想道德的發展狀況。
對招聘企業的后續跟進發現,企業普遍反映畢業生在實習階段有時可以按時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務,但在體現社會責任感而公司又未明確規定的事上表現平平。
3.有基本的政治立場,但存在功利性
高校學生在剛入學時逐漸擺脫了高中時代機械的學習方式和方法,告別了青澀的少年時代;大學四年中,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課和輔導員老師的教育,高校學生有了自己的政治立場。從高校畢業生入黨申請的統計發現,大部分學生都希望成為入黨積極分子,進而成為一名黨員。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學生認同且擁護我黨的執政地位和執政理念。然而隨著年級的升高,年齡的增長,高校學生的功利性也逐漸顯露出來,當被問到為何想入黨,他們中多數人回答的是“黨員有好處”,“黨員能夠得到優先照顧”。諸如此類的回答不勝枚舉,他們的初衷不是簡單地擁護中國共產黨,而的是為了自己的個人發展。
4.有較高的道德認知,但踐行力薄弱
大部分學生在入學后都愿意參與學校或者社團組織的志愿者活動,并且堅決反對社會上存在的一些不文明的現象,如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隨地吐痰,隨意占用公共資源、隨手亂扔垃圾,行人過馬路不遵守交通規則等。高校畢業生在工作中卻不約束自己的行為,“多占多得”的現象比比皆是。
二、高校畢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啟示
1.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時準確地掌握學生的思想政治動態
相對于高校低年級學生,畢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較低。高校對于畢業生的思想狀態把握不準,致使畢業生思想政治教育總是停留在起步階段。針對這種情況,高校應借助信息化手段,及時準確地掌握學生的思想政治動態。
在數字化社會,信息化手段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首選。如何利用好信息化手段掌握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態是每個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對于畢業生而言,可以通過創建信息平臺并充分利用信息平臺發布招聘會通知、供需信息以及相關動態資訊,為畢業生和企業提供生源管理和簽約管理系統,便于采集、核對生源信息,便于資格審查以及編撰就業草案等[3]。通過統計畢業生對信息平臺的評論、轉發量等可以大致掌握畢業生目前的思想政治狀態,這確保了高校就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能夠實現校內各管理部門間的信息暢通,提高資源共享的程度,也為高校多方面了解畢業生的思想政治狀態提供了參考。
2.開展積極有趣的思想政治活動
思想政治老師應該重視,即將畢業學生就業壓力大的現象,并采取一定措施緩解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首先,可以通過開展積極有趣的思想政治活動緩解學生的就業壓力。思想政治工作者應當加強教育和引導,通過就業指導、心理咨詢,讓學生認清自我,并根據自我的現狀,選擇適當的工作。其次,對畢業生的評判不該單純地以就業率為標準,學生的思想健康、品德良好是更為重要的。可以組織就業生開展以職業為背景、以專業為依托的技能大賽,使學生將所學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4]。同時,以開展創業就業大賽、經典系列講座等活動為載體,組織開展校內就業創業競賽、創新項目培育和“育能杯”大賽等,幫助廣大學生形成強烈的職業歸屬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念。
三、結語
在當前社會,高校必須緊密圍繞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深入貫徹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在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用心為學生服務,結合時代發展及時調整工作思路,為社會和諧發展輸送思想進步、品質優良的有為青年。
以德育促發展,繼續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對高校畢業生就業行為的良好促進和指引作用;加大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致力于推動高校就業信息化更好、更快地發展,更好地服務學生、服務社會。
參考文獻:
[1]鄶媛媛,代云韜.高職院校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調查[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6(2):72-75.
[2]李先秀.高職院校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探析[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6):15-18.
[3]李嵐冰,律明.高校就業信息化建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情報科學,2017,35(2):107-111.
[4]胡會慶.高等職業院校學生思想道德現狀與思考[J].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學報,2004(3).
責任編輯:張正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