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平
【摘要】 目的:研究手術切除配以術后預防在口腔黏液腺囊腫治療中的作用。方法:口腔黏液腺囊腫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共50例,根據其入院順序對其進行分組,其中包括觀察組25例、對照組25例,觀察組應用手術切除配以碘酊治療、對照組應用手術治療,將兩組治療效果、術后疼痛率、瘢痕形成率、復發率進行對比。結果:觀察組口腔黏液腺囊腫患者治療總有效率與對照組相比存在差異,(P<0.05)。觀察組口腔黏液腺囊腫患者術后疼痛率、瘢痕形成率、復發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手術切除配以術后預防在口腔黏液腺囊腫治療中具有重要作用,且安全性高、復發率低,值得研究和推廣。
【關鍵詞】手術切除;術后預防;口腔黏液腺囊腫;治療;作用
在臨床常見口腔疾病中,黏液腺囊腫十分常見,其主要以青少年最為常見,一般發生在人體下唇、舌尖腹側、頰部[1]。目前臨床對于該疾病的治療手段較多,比如手術治療、囊腔內藥物注射、激光、液氮冷凍、微波治療等等,但術后均具有較高復發率。但臨床最多采用的方式為手術治療,而為了能夠提高手術效果、降低術后復發率,應輔以藥物預防,從而提高治療效果[2]。本研究通過分析手術切除配以術后預防的優勢,并對其效果進行探討,詳情見下文描述。
將口腔黏液腺囊腫患者列為本次研究對象,共收治50例,收治年限在2018年度6月至2019年度10月間,予以隨機方式分為觀察組共25例、對照組25例。
納入標準:符合口腔黏液腺囊腫的診斷標準,且均為首次發病;無破潰史;患者和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近期無鎮靜藥物和抗生素治療史。
排除標準:存在其他惡性病變;伴有精神障礙以及語言溝通困難情況。
觀察組,男性共14例、11例為女性,年齡18歲-40歲,平均年齡29.12±1.65歲。
對照組,男性共15例、10例為女性,年齡19歲-40歲,平均年齡29.66±1.57歲。
2組一般資料比較的統計學結果(P>0.05),提示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25例行手術治療。取坐位,常規消毒手術部位后,在囊腫基底部給予其2%利多卡因,達到浸潤麻醉的效果,并對病變區域采用圓形夾進行固定,從而使囊腫能夠位于夾之環圈內[3]。沿人體黏膜自然皺紋線,在囊腫表面采用11號刀片做一道縱向梭形切口,并沿切口將囊腫周圍黏膜行潛行剝離,直至達到黏膜下層,后將囊壁采用小剪刀進行銳性分離,隨著分離層次加深,使囊腫能夠充分暴露,后采用血管鉗將囊腫黏膜邊緣部位夾住,采用血管鉗或小彎剪將囊腫表面的結締組織進行逐漸分離,直至能夠完全剝離囊腫,將囊腫摘除,應避免損傷周圍腺體組織,并將周圍與囊腫相連的腺體共同摘除,從而避免復發。采用碘伏對創面進行消毒,最后進行創面縫合。術后7天內叮囑患者保證清淡飲食。
觀察組25例行手術切除配以術后預防。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其碘酊治療,在手術消毒后,抽盡囊液,于囊腔內注入0.2-0.5ml的碘酊,濃度為2%,從而使囊腫充盈、呈現半紫色,注射后停留2分鐘到3分鐘,后抽出碘酊,完成治療。
觀察組、對照組各項指標進行比較,指標包含:治療效果、術后疼痛率、瘢痕形成率、復發率。
治療效果判定:患者經治療后,囊腫完全消失,且口腔黏膜功能恢復正常水平,觀察半年無復發,視為顯效;患者經治療后,囊腫與治療前相比較明顯縮小,且癥狀顯著改善,但囊腫尚未完全消失,視為有效;患者經治療后,囊腫無較大變化,且半年內出現復發,視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采用SPSS20.0軟件對本次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其中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卡方檢驗,將P<0.05作為檢驗標準,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口腔黏液腺囊腫患者治療總有效率與對照組相比存在差異(P<0.05)。見表1

表 1 治療效果的對比(%)
觀察組口腔黏液腺囊腫患者術后疼痛率、瘢痕形成率、復發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如表2

表 2 分析術后疼痛率、瘢痕形成率、復發率(%)
研究顯示,黏液腺囊腫主要是由于炎癥或外傷所引起的位于人體口腔黏膜下的黏液導管破裂或導管阻塞,進而導致分泌物潴留。由于其周圍被纖維被膜所包裹,逐漸膨脹、最終形成囊腫。目前臨床對于該疾病的治療方式較多,而手術作為該疾病的首選治療方式,雖然其具有一定效果,但術后易復發,故此需加強術后預防治療,從而降低術后復發率。
手術治療口腔黏液腺囊腫的優勢主要包括以下內容:①手術在局部浸潤麻醉下進行,其囊腫較小、視野清晰、位置表淺、操作簡便等。②手術時間短,且創口較小,手術安全性高,能夠將病變徹底清除,且術后復發率低、術后瘢痕發生率也較低。③由于人體下唇部血液循環十分豐富,術后傷口能夠早期愈合,不會增加感染風險。而通過手術切除配以術后預防,其中碘酊作為常用治療藥物,將其注入人體囊腔后,其成分中碘元素能夠與囊壁分泌細胞中的氨基進行結合,進而導致囊壁內膜杯狀細胞和蛋白變性和壞死,導致其分泌黏液的功能喪失。濃度為2%的碘酊能夠對人體囊腫壁內皮細胞產生凝固、腐蝕和燒灼作用,從而逐漸縮小囊腫,促進囊腫的消失,達到治愈目的。同時不會損傷和腐蝕周圍組織,(下轉第頁)(上接第頁)具有較高安全性,且存在組織創傷小、出血量少等優勢。
本文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口腔黏液腺囊腫患者治療總有效率與對照組相比存在差異,(P<0.05)。觀察組口腔黏液腺囊腫患者術后疼痛率、瘢痕形成率、復發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手術切除配以術后預防在口腔黏液腺囊腫治療中具有重要作用,且安全性高、復發率低,值得進一步推廣與探究。
[1]王鵬.探討開窗減壓術治療口腔頜面部囊腫的臨床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1):119.
[2]黃萌根.開窗引流術治療口腔頜面囊腫及囊性病變的效果及預后分析[J].中國實用醫刊, 2019,46(9):92-93.
[3]孫媛媛.口腔頜面部骨囊腫疾病患者采取開窗減壓術進行治療的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8,5(35):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