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課程是小學階段十分重要的一門課程,其對于學生藝術修養、審美能力的提高都有極大幫助。而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合唱教學是最為重要的一部分,教師必須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讓所有學生能學會歌曲,并且通過適宜的方法合唱出來,這樣才能真正地保證合唱教學質量。所以在實際中,小學音樂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發展需求,靈活地應用各種教學模式,提高合唱教學效果,促進學生音樂素養提升。
關鍵詞: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
一、 前言
隨著教學改革的全面推進,小學音樂課程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學校、教師、家長對音樂課程的重視力度也逐漸提升。合唱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合唱教學可以顯著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還能促進學生團隊合作意識的提升,這對于學生綜合發展有極大幫助。因此,在實踐教學中,小學音樂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發展需求,采取合理的合唱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合唱活動中,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二、 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從當前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實際看,還存在一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發展,其主要表現在:
1. 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小學音樂合唱教學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團隊配合能力,對于學生的聲部要求也相對比較高,這就造成了在實際合唱教學中,存在較大的難度。對小學生來說,他們對于合唱知識的了解很少,在進行合唱時,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削弱了學生的合唱積極性,從而加劇了合唱教學難度。另外合唱對學生之間的配合要求比較高,學生要想合唱好,就需要緊密配合,還需要不斷、重復的進行訓練,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了合唱教學效果。
2. 教學方式不合理,從當前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實際看,還存在教師采取的教學模式不合理情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在實際中小學音樂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合唱學習時,往往會要求學生重復訓練,并沒有強調學生音準音調學習,也沒有培養學生想要的合唱技巧,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往往會覺得合唱訓練枯燥無聊,學習積極性不高,甚至還會產生厭學心理。對小學生來說,循環反復的訓練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之間的默契度,但是學生本身缺乏正確的合唱技巧,導致其在反復訓練中難以提高合唱有效性,造成了學生音樂學習效果不佳。
3. 對合唱教學不看重,當前小學音樂教學中,還有一部分教師對合唱教學不太看重,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教師在音樂課堂上過于看重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培養,沒有對學生進行相應的音樂技能訓練。教師對合唱教學的積極性不高,沒有引導學生開展多樣化的合唱活動,造成了學生對合唱的認識力度不高,難以積極地參與小學音樂合唱活動中,難以確保教學質量,也無法提高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
三、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培養學生的合唱積極性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采取適宜的措施充分調動學生的音樂學習熱情,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開展合唱教學,指引學生參與到合唱中,真正地感受音樂魅力,并在合唱中逐漸提高學生的音樂歌唱能力,促進學生音樂學習效果的提升。在實際中,小學音樂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發展需求,充分培養學生的合唱積極性,讓學生可以對合唱產生欲望,促進學生音樂學習主動性提升。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教會學生一首歌以后,讓學生以此按著順序唱,結束后,再讓學生開展合唱,這樣學生不僅會對歌曲有全面了解,還可以在集體合唱中,了解到自己歌唱中存在的問題,教師還可以對表現最好的學生給予獎勵。這種音樂教學方式與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十分貼切,加上獎勵措施,能全面激發小學生的學習欲望,同時也能鼓勵更多的學生重視合唱活動,并積極地參與到合唱活動中。
(二)設計契合學生實際的合唱活動
由于小學生的音樂天賦存在一定差異,在音樂學習難易程度上有所不同,造成了學生的音樂熱情也存在差別,在音樂課堂上,如果教師采取單一的教學模式,必然會造成一部分學生無法跟上教師步伐,長此以往就會削弱學生的音樂學習熱情。所以小學音樂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領悟能力,并注重學生音樂創新意識培養,將音樂的感染力、表現力融入合唱活動中,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合理的設計合唱活動,促進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提升。在實踐教學中,小學音樂教師應該對學生的音樂能力進行全面考查,并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針對不同層次學生,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合唱的魅力,并主動地參與到合唱活動中。
(三)依據合唱音樂特點強化學生合唱水平
每首合唱歌曲,都有獨特的特點,小學生的年齡相對比較小,加上生活閱歷比較欠缺,很難接受所有的合唱歌曲曲風,也無法唱好各種風格的合唱歌曲。所以,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教師必須結合合唱音樂的特點,對學生的合唱水平進行培養。音樂格調的差異,使得其律動感、音調、音色上也有所不同,教師在引導學生合唱訓練時,需要結合合唱音樂特點,指引學生掌握相應的音調,培養學生的律動感,通過多次調整,讓學生可以全面掌握合唱曲目,包括音律、轉折、音調等方面,以此調動學生的合唱熱情,促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合唱活動中。同時學生在合唱過程中,如果出現錯誤的情況,例如音調掌握不到位、轉折處理不佳,教師要及時指出來,并引導學生更正。此外,教師還需要對經常出錯的學生進行指導,促進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效果的提升。
(四)借助相關樂器強化技巧引導
對于合唱活動,與樂器輔助有很大關聯,樂器的演奏能讓合唱更加悅耳,因此,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相關樂器的利用,引導學生可以更好地把握音準,促使學生可以在整體上更好地把握合唱歌曲,促進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規范化進行。當學生對合唱歌曲音準有所了解后,教師可以指引學生對不同聲部進行合奏訓練,讓學生在逐步練習中,提高自身的合唱水平。此外,在合唱教學中,教師還應該注重對學生進行技巧引導,合唱是需要技巧的,只有具備良好的技巧才可以獲得良好的合唱效果。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合唱技巧進行培養,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音樂綜合素養提升。合唱要求不同聲部科學配合,達到相應的平衡狀態,從而獲得最佳演繹效果。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呼吸節奏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氣息控制方式,糾正學生的不正確氣息控制方式,促進合唱教學效果提升。
(五)科學傳授方法,強化合唱實踐
優化合唱教學方法是強化小學合唱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也是促進學生音樂核心素養提升的重要措施,教師只有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合唱方法,才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合唱活動的魅力。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師要在講解過程中,將科學的合唱方式傳給學生,并引導學生采取多樣化練習。而教師也需要充分了解到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如學生擅長的聲部、領唱選擇、聲部分配等,對學生進行合理的聲部劃分,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包括氣息調配、演唱技巧、高聲音轉化等,以此強化學生的合作演唱能力。此外,在合唱教學中,教師還應要聽取學生的想法,了解學生對合唱曲目的理解程度,指引學生可以帶著真實情感來完成合唱。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合唱《少年中國》時,教師可以將歌曲的背景簡單地講給學生,讓學生對歌曲有初步了解,并從中感受到國家的強大及青少年應該承擔的責任,解決學生的疑惑,在此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對歌曲進行分析、交流,并開展合唱活動,促進學生對歌曲的理解。
四、 總結
總而言之,小學音樂教學對于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提升有極大影響,同時音樂教育還可以陶冶學生情操,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從當前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實際看,還存在一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良好發展,所以在實際中,小學音樂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發展需求,合理地調整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方式,構建良好的合唱氛圍,提高學生的合唱熱情,促進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蕾.基于教學改革背景下的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分析[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8(8):120-121.
[2]張丹.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J].黃河之聲,2018(23):102.
[3]徐倩琛.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北方音樂,2018(17):219.
[4]張春紅.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中國農村教育,2018(18):163.
[5]馬麗麗.淺談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2018(3):144.
[6]李淑婷.淺談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中華少年,2018(11):128.
[7]梁美祝.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18(90):182.
作者簡介:王姍姍,吉林省長春市,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紅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