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艷冰
【摘要】剪紙藝術是我國乃至世界的藝術瑰寶,為了使這一優秀的傳統民族文化得以傳承與弘揚,剪紙應當被納入為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在小學階段美術課程中實施剪紙教學,教師應依據新課程標準及學生的身心特征進行切實有效的研究,探究出適宜于學生學習的、適合剪紙藝術傳承與發展的有效教學策略。讓學生從小就解剪紙,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培養起學生對剪紙學習的興趣以及自信心,切實掌握剪紙知識與技能,提高創新能力,讓剪紙藝術發揚光大,不斷地傳承和發展。
【關鍵詞】小學美術;剪紙藝術;教學策略
剪紙是我國的國粹,是我國優秀且在生活中使用最廣泛的一種民族文化,具有清秀、含蓄、夸張等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剪紙更是因為工具簡單,材料常見易找、難度低易出成果、富有裝飾性及象征性而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新美術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的過程中,要特別重視選取優秀的中國傳統美術和民族、民間美術,弘揚優秀民族文化,體現中國特色等方面的內容。因而,剪紙教學在小學美術教學中不容忽視,應當作為小學美術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對于開如何展剪紙藝術的教學活動,已經有許多教育工作者進行了多方面的教學研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從現實情況來看,怎樣的教學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剪紙興趣,如何更快地掌握剪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怎樣的教學能幫助學生提高剪紙能力,如何創作出有新意的剪紙作品? 所有的這些都是值得廣大教師探討的問題。下面結合教學中的實踐和體會,根據教材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談談在如何小學美術課程中有效地實施剪紙教學活動的策略。
一、尊重個性差異因材施教
即使是年齡相仿的學生,心理和生理的發展水平都不同,他們有自己的需要、興趣和特長,都有各自的認知方式和學習方法。認知能力有差異,水平有高低,這已經是鐵一般的事實。這些都是教師在制定剪紙教學方法、策略前就要了解清楚的。如果不遵循內在規律,是不會達到剪紙教學應有的效果的。同時,不同的學生性格也不同,有的粗心馬虎,有的細心文靜,粗心的孩子制作的作品大多缺乏細致的表現、文靜的孩子能制作出細膩精致作品。教師剪紙教學過程中,要針對學生不同的特點和心理需求,分層次對待,根據學生是實際能力水平設置不同的作業要求。
例如,在“剪團花,巧裝飾”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將教學重點定在了解并學會團花剪紙的折、剪等基礎知識及基本方法上,運用多媒體課件提供大量的圖片,拓寬學生的視野,再通過教師的直觀示范,讓學生感受到折、剪的奇妙,引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迫不及待地動手創作,也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很好的開發。布置作業時,對于水平一般的同學,可做這樣的要求:用對邊折、對角折、十字形折的折法折紙,剪刻出簡單的幾何圖形,形成團花。對于美術基礎扎實,接受能力、動手能力比較強的孩子,則選?、中握邸⒚鬃中蔚日鄯?,設計有主題意義的圖案,折剪三角形、五角形、六角形、圓形及方形的相切、相交等比較復雜的團花剪紙。輔導時要區別對待、有針對性。評價學生作業時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以孩子的視覺去欣賞,當學生完成剪紙作品后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讓其有成功喜悅,給其自信。這樣,對能力一般的學生的作業要求降低到能夠剪出簡單、完整的圖案,對優秀學生的要求適當提高,提高到能夠剪出有創意而且精細的作品。通過這樣分層次的訓練,減少學生的壓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不斷得到進步,繼續學習的信心就更堅定了。
二、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教學
只要一張紙、一把剪刀就能剪出有趣的剪紙作品,剪紙似乎并沒有什么難度。但剪紙技能技法的習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剪紙活動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活動,從剪刀、刻刀和各種紙材的認識和使用,到掌握各種表現方法及技巧,從基礎的點、線、形的剪法,到對稱剪、折疊剪、非對稱剪,直至剪紙創作,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經過不斷的練習,由易到難,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逐步提高。
制定剪紙活動教學目標時,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及能力水平,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授給學生的剪紙知識、技能應有層次性,讓他們跳跳就能夠得著,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進行組織教學。剪紙教學活動可以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以剪紙基礎知識為主,使學生學會使用工具和材料,掌握剪紙的基本技能,學習直線、弧線、月牙紋、鋸齒紋及各種形狀紋樣的剪法,會剪幾何形、花卉等簡單圖案。第二階段在剪刻實踐中不斷訓練,仔細琢磨,熟練地使用剪刀、刻刀等剪紙工具,掌握方、圓、硬軟等各種刀法??梢越Y合“臨作”學習陰剪、陽剪等方法以及畫面中的點、線、面和黑、白、灰的組織,為下一步的創作打下基礎。在第三階段進行主題性的創作剪紙學習。注重立意,可以通過寫生收集各種素材,也可以選取具有代表性及經典的造型經過變形、夸張,進行組合創新,創作出剪紙造型,促進學生進手、眼、腦的協調發展,逐漸提高學生的剪紙技能以及培養其創造能力。
三、聯系生活實際不斷創新
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剪紙藝術雖然很早就已經出現,且與民族民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在這個經濟發展迅速的時代,一定程度上已被人們遺忘,小學生對剪紙更是缺乏正確的認識。因此,在進行剪紙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考慮學生生活的社會環境和他們所感興趣的事物,選擇與學生生活環境及已有生活經驗相關聯的教學內容,增加親切感、熟悉感,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結合新年“貼揮春”的傳統習俗,引導學生欣賞揮春中的吉祥圖案剪紙作品,講作品的背景知識、吉祥寓意、文化內涵,講傳說故事,引起學生剪紙產生探究興趣。再指導學生將學習到的剪紙知識自己動手制作剪紙作品張貼在自己的家及教室的門、窗戶上,增添節日喜慶的氣氛,讓學生活學活用,從而知道剪紙就在自己身邊,了解到自己的剪紙學習在生活中的用處,體驗剪紙藝術的魅力。
另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指導他們到戶外去觀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觀察周圍生活中的人和事,尋找并積累各種素材,進一步拓寬剪紙的題材、形象與內容。創作時可結合生活中的各種重大活動及學生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指導學生在傳統的剪紙語言加入現代創新造型表現形式及元素,表現學生熟知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的事物,并據此創作出各種各樣的、有新意的作品。學會用傳統紋樣與現代元素結合的手法創作剪紙作品,感受創作的樂趣,不斷提高創新能力。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剪紙活動
經過在平時教學中的觀察,大部分學生很喜歡參加課外活動,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所以,教師應以此為契機把課堂內的教學與課堂外的活動相結合,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剪紙活動,在課堂上學習剪紙知識,學會在課堂外利用并加以拓展、延伸,這對于鞏固和提高學生的剪紙水平非常有利。例如,組織學生參與學校間的剪紙藝術交流活動,結合各種活動進行剪紙的現場展示,積極參加各類型的比賽。邀請區內知名的民間剪紙藝人來學校為教師、學生進行剪紙藝術講座、傳授剪紙技藝。通過形式多樣、富有趣味的活動,讓學生直觀學習剪紙各種技法與竅門;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欣賞、模仿、動手的過程中,領略剪紙藝術看似簡單,實則精妙且變化無窮的魅力,學生學習剪紙的興趣自然就被激發起來了。
五、恰當展示評價體驗快樂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他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痹诮虒W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每完成一幅作品后內心都充滿獲得成果的滿足和喜悅,更希望自己的得意之作得到他人的認可與好評。而身邊的老師、同學的贊揚與認可對他們來說就是極大的鼓勵,更加讓他們增強了自信心,從而讓學生產生對剪紙這門藝術持續的學習興趣與欲望。所以,恰當的展示評價同學們的剪紙學習變得十分重要。
1.舉辦剪紙作品展覽及比賽。在櫥窗、教室、走廊等地方開辟專欄用于展示孩子們優秀的剪紙作品,積極幫助同學們把作品發表到各類期刊上。每當有參賽機會,指導學生多用剪紙的藝術表現形式創作作品參加。這些都是學生展示才能的好機會,更能增強自信心,鞏固剪紙學習的效果。
2.采取多種評價方式進行評價。首先是自我評價,讓學生介紹、分析自己的作品,說說創作思路,回顧一下自己的剪、刻過程中的步驟及所用的方法,找找自己優點與不足,從而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作品,總結經驗,不斷取得進步。其次是小組評價,小組內互相賞析作品,學學同學的優點,找找自己的不足。所謂旁觀者清,學生在互相品評中知道了自己的優點與不足。而身邊的同學得到好評的作品,能激發同學們要好好學習的決心,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學生學習剪紙的勁頭就會更高了。還有就是教師評價,學生特別看重老師對自己的評價。部分自信心不足的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就更信賴他們的老師了。他們十分期待老師贊許的目光、贊揚的話語,這足以證明教師的表揚能給學生動力,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因此,教師必須積極挖掘學生的優點、恰當準確地表揚學生,給予肯定和鼓勵,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秀之處,也感受到同伴對自己的羨慕,感受到學習剪紙給自己帶來的成功感。激發學生的進取心,增強了自信心。從而會在以后的剪紙學習愿意付出更大的努力。
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小學階段美術課程中的剪紙教學,教師需按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探究出適宜于學生學習的、適合剪紙藝術傳承與發展有效教學策略。讓剪紙這一古老而璀璨的文化藝術得到發揚光大并煥發出新的青春光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美術[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沈衛良.剪紙教學策略初探[J].教學月刊,2011.
[3]竹曉翠.剪紙藝術創新型道路探索[J].美與時代(下),2012.
[4]申曉彤,劉玉杰,李民.剪紙藝術走進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
[5]李文貞.小學美術教育中民間剪紙藝術教學的重要性[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
[6]許燕.剪紙藝術融入美術教學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