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門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十分關鍵,也是鍛煉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方式,同時,學生問題解決能力促使學習效率也會隨之提升,更有利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學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然后探究小學數學問題解決能力提高的具體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解決能力;提高策略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比較強的學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是鍛煉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形式,同時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還能有助于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靈活運用于課堂教學中。因此,教師在開展數學課堂教學的時候,還需要將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和提升融入課堂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課堂教學效果也會隨之提升。
一、 小學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小學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十分重要,但是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依然存在不少的問題,具體包括:其一,教師對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的理論知識認識比較膚淺,在進行教學評價的時候,依然喜歡將考試成績作為主要的評價指標。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當前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依然沒有認識到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重要性,所以在設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式的時候,習慣性采取傳統教學方式,嚴重影響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此外,在進行教學評價的時候,教師也大多喜歡以成績作為主要的評價標準,對學生能力的高低多有忽視。其二,課堂氛圍沉悶,忽視了問題情境的創設。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環境對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影響比較大。而當前很多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忽視了發現問題情境的創設,導致學生很難發現問題,課堂中提問氛圍也比較差,教師在面對學生回答的時候,如果回答內容超出了教學范圍,則很容易被忽視,久而久之,學生的自信心受到影響,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也會降低,解決問題能力得不到鍛煉和提升。其三,教師角色定位存在偏差,學生主體性得不到重視。在新課程改革當中,已經明確提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具有主體地位,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定位也發生了改變。但是當前依然有很多教師對自身的角色定位認識存在一定的偏差,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導致學生主觀能動性很難被激發出來。
(二)造成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不高的原因
影響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其一,教育評價制度的影響。雖然我國開始推行素質教育,但是當前我國依然處于應試教育的環境當中,學校在進行教師考核的時候,也喜歡根據學生的成績作為考核標準,在這種教育評價制度下,很多教師不得不重視學生成績,而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將大量的精力花費在提高學生成績之后,就很難再去關注學生素質和能力的提升。其二,課時的安排和計劃。當前,我國大多數小學課時比較少,分配到數學學科的課時就更少。一般來說,大多數小學一周數學課的數量只有5節左右,每節課時間大約在45分鐘,而數學學科本身教學任務也比較重,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為了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在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之上花費的精力就會比較少。其三,教師的教育觀念影響。傳統教學模式在我國運用時間比較長,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已經形成一種比較固定的教學觀念,雖然開始了新課程改革,但是大多數教師的教學觀念依然停留在從前的水平,加上部分教師缺乏終身學習意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對教育前沿的熱點話題了解就會比較少,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教育觀念相對比較固定和傳統,也會影響教師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其四,教師的主觀態度。相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知識難度相對比較大,而教師的授課時間又比較有限,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主觀態度直接影響解決問題能力培養效果,當前很多教師對激發學生解決問題興趣多有忽視,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習慣直接分析題意,然后再讓學生解決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將會大大降低,不利于問題解決能力的提高。
二、 小學數學“問題解決”能力提高的具體策略
(一)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對于小學生而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起到比較重要的作用,所以想要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還需要教師注意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從而有效鍛煉和提升學生問題解決能力。首先,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將終身學習理念引入到自身生活和學習中。滿堂灌是傳統教學模式中常見的教學方式,在這種教學方式中,學生主動性不高,課堂的互動性也比較缺乏,很難真正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所以,教師還需要充分認識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將更多新型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引入到課堂教學中,精心去設計各種教學環節。同時在日常的教學當中,也需要注重給自身充電,樹立起終生學習的理念。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教學方式,包括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的反思,同時還可以多逛一些教育論壇,積極主動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需求,從而更好地開展針對性教學活動。其次,教師要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實現評價方法的多樣化。在任何教學當中,教學評價都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關鍵。因此,教師還需要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改變傳統以成績作為單一教學評價的方式,多去發現學生的長處和優點,多鼓勵學生,還可以將學生也引入到教學評價當中,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有效保證教學評價效果。
(二)聯系生活創設教學情境,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數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運用十分廣泛。所以,想要更好的鍛煉和提升學生問題解決能力,教師還需要將生活化內容引入到課堂教學中,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情境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從而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首先,教師可以從生活中尋找素材來創設問題解決情境,利用生活中的內容,能夠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抗拒感和陌生感。同時,創設問題情境能夠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且主動去分析問題,久而久之學生問題解決能力也會得到提升。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創設生活化情境的時候,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包括家庭、學校等,才能真正起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北師大版“小數的意義和加減法”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生活中學生比較熟悉的購物場景引入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利用小數加減法來完成運算。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具體的題目,讓學生有教學情境的依托,從而實現舉一反三,久而久之學生解決問題能力也能得到鍛煉和提升。其次,鼓勵學生質疑。在傳統教學模式當中,學生主體地位得不到尊重,也就導致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習慣性聽從教師的講解,很難自己思考并且提出質疑,在這種情況下,不利于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因此,想要提高學生問題解決能力,教師還需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然后鼓勵學生積極質疑,從而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學生問題意識得到鍛煉和提升之后,自身問題解決能力也能隨之提升。例如,在北師大版“平行四邊形面積”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發表自己對平行四邊形面積的看法,包括影響面積的因素等,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方式,來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求解公式。學生在探究學習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對表現良好的學生及時進行肯定和鼓勵,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三)注重思維方法的訓練,幫助學生拓展思路
想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還需要加強學生的體驗感,讓學生在不斷經歷和體驗的過程中,去學習和成長。所以,教師應該更加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訓練,可以通過構建數學模型、進入數學思維等方式,將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引入到課堂教學中,有效鍛煉和提升學生思維能力,也能進一步將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出來。例如,在北師大版“圓”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一個問題“一個平面圖形的周長固定,那么應該怎么樣才能使這個平面圖形的面積最大。”學生在拿到這個問題之后,就會積極去探究和思考,然后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來常識性地解決這個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在進行適當的指導,學生解決問題能力也能得到有效鍛煉和提升。
三、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十分關鍵,因此,教師還應該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重要性,然后引入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本,更好地完成課堂教學,鍛煉和提升學生問題解決能力。
參考文獻:
[1]張麗.小學數學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組成及培養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7,15(10):142-142.
[2]鹿麗麗.巧思妙解,精確快速——淺談小學數學解決實際問題教學策略[J].教師,2017,36(34):48.
[3]于少儒.淺談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方法多樣化的策略[J].名師在線,2019,87(14):61-62.
[4]張露,姚倩.由扶到放,逐步提高畫圖和讀圖能力——“畫線段圖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設計與說明[J].小學數學教育,2019,284(Z2):89-91.
[5]曹玉華.提高小學生提出與分析數學問題思維能力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上旬,2018,19(14):75-76.
[6]石蕾.利用“畫圖策略”提高小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實踐與研究[J].考試周刊,2018,27(47):84.
[7]許永梽.小學數學運用畫圖方法提升思維的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18,98(14):65-66.
[8]湯瑞淦.小學數學問題多樣化解決策略的分析[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7,11(8):84-85.
作者簡介:
許秀梅,吉林省長春市,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農安鎮濱河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