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瑞陽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對于教育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小學教育提出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完善了原有教學的培養目標,促進單一教學向素質教學轉變,實現學生能力與品格并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探究小學數學課堂核心素養的實踐與思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將核心素養內化成學生的個人素質已然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那么,以下就對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探索過程。
關鍵詞:核心素養 ;數學思想;內化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指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如何將核心素養細化到課程之中,是課程設計與改革成功與否的重要環節。因此,要在學科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這就要明確核心素養是學科素養的邏輯起點,要全面落實基于核心素養的學科課程標準,明確每個學科應承擔怎樣的核心素養任務,也要將核心素養的具體內涵與學科素養具體內涵發生聯結。而學科素養就是指在某學科知識、技能的學習過程中,感悟該學科的核心思想與方法,從而形成必備的學科觀念、學科能力,并掌握學科本質。核心素養這一理念,要求教師今后要創新課堂教學方式,加強培養學生各科的核心素養理念。此外,一些教學實例表明培養的小學生不止要在小學階段有所收獲,而且要在今后的學習和人生的發展道路中貫穿這一核心素養理念,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數學學科作為學生發展的重要學科,怎樣才能發揮學科的價值,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是數學教學工作者深人思考的課題。因此,要在學生核心素養體系的框架下,進行課程設計與改進,在數學課程教學中認識和理解數學素養,為發展公民素養奠基。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家越來越認識到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作用和價值。
要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理念,首先,數學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教會學生如何思考,引導學生如何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積極主動的思考,如何在出錯之后進行反思;其次,教師要將自己的數學學習技巧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將老師的學習技巧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從而更好地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小學數學的核心素養主要是從化抽象為具象、自主操作這些方面來考慮。針對小學數學素養,結合小學生身心發展、邏輯思維能力不成熟等特點,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制定相關的教學課堂策略。經過總結,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教學方式多元化,創建高效課堂
(一)應用情景教學模式。如今教學領域中,小學數學科目為教師以后更好的教學,帶來了更高要求的挑戰。所以,數學教師為了貫徹新課標理念,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在課堂教學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努力做到教學方式多元化。其教師教學中,應用情景教學方式,很大程度上可以更好地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對于學生感興趣的一些數學課堂,可以通過利用教學方式中的情景教學法,讓學生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有的學生為了更出色的表演,會積極主動的查閱相關資料,從而拓展自己的視野,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活躍了課堂氛圍,有助于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小組學習的教學方式。傳統的課堂教學主要是教師的“講”和學生的“聽”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帶來了一些很大的弊端。如,學生學習依賴老師,教師教多少學生就學多少,學習感覺枯燥乏味且缺乏主動性,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出現這些問題,教師教學中應該以學生為主體,讓其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學習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生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知識時。首先,在新課講授之前,教師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自主學習,然后,選出一個小組作為代表,上課時講解他們小組對于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學習,如講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定義、性質、特點和兩者的區別是什么,以及他們二者之間的面積和體積計算公式如何推導和掌握,這樣就體現了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并且符合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小組學習中,可以加強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相互學習、自主思考,這都有助于培養數學核心素養中所強調要提高的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也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引導學生提煉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思維方式是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數學學科的核心。新課標指出,要加強培養小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思維模式,促進學生今后在生活中及學習中應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的技能。所以,教師數學教學中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過程,在學生學習和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合理的引導學生領悟數學知識中蘊含的數學思維方式。
在反思歸納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及時點找和提升,使學生自覺領播并應用數學思想去解決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回顧反思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反思解決問題的切人點和思維角度,即運用了怎樣的數學思想方法。使學生從數學思想方法的高度把知識的本質和內在規律,逐步體會數學思想方法的精神實質。需要強調的是,在這一過程中,數學思想不能強硬貼去標簽,而應在潛移默化中自主感受,有機滲透。例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究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后,引導學生回憶推導全過程:回憶已學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喚起學生對以前探究方法的回憶與再認識一運用轉化思想思考并嘗試解決問題一展示探究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的不同方法,體會化歸思想一課件呈現分的份數越多,所轉化成圖形就越接近長方形,感受極限思想。
三、聯系實際生活,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科學研究表明,人們通常對自己熟悉的事物比較感興趣。小學生他們以形象思維為主,且在實際生活中閱歷有所欠缺,以有限的生活經驗來認識新事物。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通過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典型數學案例,創設學生熟悉的數學情境,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這也是數學核心素養理念中所強調的。
總之,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認真貫徹數學教學理念,通過創新教學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數學學科加強重視,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課堂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培養具有學習能力和發展潛力的、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張丹.《小學數學教學策略》.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張卓玉.《構建教育新模式》.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