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滔
摘 要:經濟全球化及國際貿易化的實現,使得英語在各國家教育領域中的重要性越來越高,中國也不例外,并將英語設置為高校重要專業,即使非英語專業也開設了英語課堂,由此可見英語對高校教育的重要性。所以為促進高校英語教育教學發展,必須不斷提高高校大學生英語教育質量及效率,而英語文化生態構建則是提高高校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故必須構建高校大學生英語教育文化生態系統。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英語教育;文化生態;構建措施
文化生態的構建不僅能夠完善高校大學生英語教育體系,還能夠提高大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重視度,并促進高校英語教育改革,從而完善高校英語教育模式,促進高校英語教育事業健康發展,足以見得文化生態構建對高校大學生英語教育的重要性。對此,作者根據自己對英語文化生態構建重要性的了解,分析了高校大學生英語教育的文化生態構建措施,希望對實際的高校英語教育文化生態構建工作起到積極作用。
1“文化生態”理論的簡單概述
“文化生態”是在生態學相關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資料顯示“生態學”是用來研究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之間關系的一門學科,具有很強的研究價值。生態學理論概念對其他學科發展產生了不可代替的影響,很多學科都應用到“生態學”理論體系,高校英語也不例外,在高校英語文化生態構建中更離不開“生態學”理論的應用,足以見得生態學的重要性。有學者更是借助生態學理論和方法來研究文化生態,使得人們更加深入的了解到文化發展、文化資源、文化環境、文化狀態等,從而了解不同區域文化的特點及生態化發展方向,對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1]。
2高校大學生英語教育中文化生態構建的必要性
2.1能夠完善高校英語教學模式和創新英語教育觀念
盡管近年來高校英語教育水平得到了提升,但實際的高校大學生英語教育中依然還延用灌輸式、填鴨式及滿堂式教學模式及觀念,雖然能夠強化大學生的英語專業理論知識,但卻不利于大學生英語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及綜合能力的提升。而構建文化生態則能夠促進漢語言與英語的融合,整個文化構建過程都需要引導學生去創英語學習方法,并鼓勵學生將英語與漢語融合,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創新能力及綜合能力[2]。這是文化生態構建后學生主體地位得到實現、英語教學模式及觀念得到創新后所得到的結果。
2.2能夠激發大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及積極性
因為英語不是母語的原因,很多學生不愿意集中精力去學習英語,但構建文化生態后,很多大學生就會了解到英語與漢語存在很多共同點,掌握英語語言技巧能夠增加大學生對文化差異的理解,并感受到英語文化的魅力,以及英語對生活、工作的重要作用,從而激發大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及積極性。
2.3能夠促進大學英語教育事業發展
語言本身就是人類生活必需品,學會多種語言能夠使人們更加深入的了解不同地區的文化,從而促進文化發展。英語作為世界影響力最大的語言,提高英語教育水平能夠促進經濟全球化及國際貿易化發展,更推動人類語言文化的發展與知識共享,最終推動大學英語教育發展。
3高校大學生英語教育中文化生態構建的有效策略
3.1樹立平等意識——維護文化平衡
第一,大學英語教師要與時俱進,積極轉變自己的教育思想及觀念,要堅“學生為主”原則,公平對待每位學生,積極解答每位學生提出的英語學習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得到尊重和重視,從而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及積極性。第二,引導大學生平等對待英語,同等對待英語和漢語,因為英語和漢語都是語言文化,都值得學習和傳承。作為大學生要積極的將英語與本土文化相互融合和滲透,以促進兩種文化的交流,實現不同文化的共同發展。例如教師可以的在英語教學中應用漢語語言學習方法,讓學生了解到漢語與英語的內在聯系,從而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最終提高大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3]。第三,要引導學生增強英語文化侵蝕的鑒別能力,讓學生自覺抵制不良英語文化的滲透,并在英語教學中增強學生對本土文化的理解與認知,從而維護不同文化的平衡。
3.2充分利用現有教材和對比方法——將漢語文化融入到文化生態構建中
第一,要深入研究現有教材,以找出英語教材中漢語元素,然后將漢語文化與英語文化進行協調和融合,以實現兩者的平衡和共同發展,進而構建較為平衡的文化生態系統。第二,利用對比教學方法,比較漢語和英語的不同,并找出兩者的相同點,然后對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及理念進行創新,以提高大學生英語教學質量的同時,完善文化生態系統,增強學生的不同文化間的遷移能力及語言水平。第三,要盡可能選擇具有素材多樣化、選材廣泛、跨文化知識傳遞等特點的大學英語教材,以便于英語教學中漢語文化的融入,例如英語詞匯、語法、俚語和文章等中漢語語文的融入,從而促進文化生態的構建[4]。
如英語“south of the Yangtze”的漢文翻譯為“江南”,也可以用英語“the jiangnan region”表示;英語“Septwolves”的漢文翻譯為“七匹狼”;傳統服飾“旗袍”的英文譯為“mandarin gown”或“cheongsam”,具有漢語元素的英語詞匯很多,證實漢語與英語能夠融合,并共同發展。
3.3補充教材內容——改善英語教學文化失衡問題
第一,補充有關英美國家發展歷史、語言演變歷程、當代英語和傳統英語的差別、英語國家人們大腦思維獨特性等教材內容。第二,英語教學中增加本民族優秀文化的相關內容。第三,加強學生自學引導,讓學生能夠獨立完成簡單知識的學習,并幫助老師節省更多的時間去構建文化生態。
結語
總而言之,構建文化生態能夠完善高校英語教育體系,并促進傳統高校英語教學理念轉變和創新,提高高校英語教育質量及效率。研究表明,中文化生態的構建實質上是在轉變傳統意識的基礎上利用現有教材,完善和創新出新的語言教學方式,然后將英語與漢語文化相互融合,最后通過補充各種文化材料實現對文化失衡的糾正,從而促進,來糾正文化生態有效構建,提升大學生英語學習能力,以及不同語言文化的交流能力。樹立平等意識、維護文化平衡、利用現有教材及補充教材內容等,都是高校大學生英語教育中文化生態構建的有效策略,理應得到重視和推廣。
參考文獻
[1]李利紅.全球化視閾下少數民族大學生英語教育生態構建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18,39(12):214-217.
[2]楊平.提高跨文化創新能力構建沈陽高校英語教學新生態[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01):120-121.
[3]林智,黎麗倩.大學生“綠色”文化自覺構建與高校教育的使命——以建設海南國際生態旅游島為例[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11):5-7.
[4]曹東波.多元文化視域下高校英語教師專業生態文化的構建分析[J].中外企業家,2015(29):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