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歡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對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而言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重視對低年級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學會表達,樂于表達,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為此,文章作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嘗試論述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口語交際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03-0041-02
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核心素養成了教育界的眾所周知的流行語。核心素養同時也被公認為學生應該具備的、適應終身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之一。核心素養是由學科素養演化而來,并同時具備一定的隸屬關系,通常所說的語文能力被認為是語文學科素養的核心構成,而口語交際能力又是語文四大能力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當中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每個公民必備的能力。”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在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習表達能力、傾聽能力、應對能力以及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一、靈活創設交際語境,激發口語交際欲望
縱觀整個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其中蘊含了諸多口語交際訓練題材,作為教師,我們在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需重視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進一步挖掘教材文本中蘊含的口語交際素材,為學生創設口語交際情境,重點加強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促使其口語交際欲望的激發,從整體上促使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對此教師可以借助教材文本中的空白點,為學生創設語境,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他們進行口語交際訓練。通過這樣的方式,促使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同時還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想象力的自由發揮[1]。
比如小學二年級上冊口語交際內容“有趣的動物”的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口語交際欲望,教師在新課伊始,為學生出示一張大熊貓的圖片,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填補這張圖片的空白處,豐富這張圖,使其成為生動完整的故事。教師在開展口語交際訓練的時候,可提出幾個問題,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如熊貓的樣子、特征、習性等,從而引導學生大膽表達,樂于表達。如上這節課時,我們班的王同學說道:“大熊貓是我們國家的國寶,它的耳朵是半月形的,非常惹人喜愛。眼睛圓溜溜的,長有黑眼圈。嘴巴小小的,可愛的小嘴巴吃起竹子來非常有趣。熊貓的身上長著黑白相間的花紋,整個身體都是圓圓的,看起來很笨重,因此它走起路來搖搖擺擺。竹子是它最愛的食物,大熊貓最喜歡吃竹子了,熊貓還很喜歡爬樹……”這孩子講得多好啊!教師在口語交際課堂上,通過這樣的方式,一方面從學生熟悉的知識點入手,點燃學生的思維之火,最大化地激發其想說的欲望,另一方面還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二、加強師生、生生互動,提高口語交際效率
在小學低年級口語交際課堂中,說話訓練色彩比較濃厚,換言之存在雙向交流。但是在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雙向交流也是表面,基本都是教師問一句,學生答一句,教師和學生這種僵化問答方式,導致師生之間無法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因而作為教師,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圍繞口語交際的教學目標,構建良好的師生、生生互動關系,引導學生參與到生動具體情境中,具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在互動中不斷提高自身口語交際能力。
例如,教師在二年級口語交際“做手工”的教學中,在課前可以為學生準備一些卡紙,并提問:“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今天老師為同學們帶了不同顏色的卡紙和材料,讓我們一起動手制作動物吧。”學生聽到教師的話后非常高興,開始選擇自己喜歡的卡紙來制作手工作品,有的學生制作了狐貍,有的學生制作了魚,還有的學生制作了蜥蜴……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啊!教師在這過程中,要認真觀察學生的一舉一動,及時指導學生,幫助學生完成手工作品。教師在學生完成手工作品后,可以讓學生介紹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比如,彭同學說道:“在本次手工課中,我用紅色的卡紙制作了一只機靈可愛的狐貍。首先,我將卡紙對折,將對折部分作為狐貍的身體,隨后再用剪刀剪了一個三角形,當作它的腦袋,最后我再用卡紙制作狐貍的四肢。”對于學生的表述,教師要進行科學、客觀的評價。比如,對于彭同學的描述,教師可以夸他“動手能力強,想象力豐富,表述得很棒,如果下次說話聲音再洪亮一點可能會更好”。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取這樣的方式,一方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作用,另一方面通過做手工的方式,還可以加強學生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激發學生開口說的興趣。
三、加強課外口語實踐,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眾所周知,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不單單局限于課堂,教師還要積極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進自然,從而更好地讓學生在課外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在課外口語實踐活動中,不斷提升自我口語交際能力[2]。基于此,作為教師的我們,在培養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過程中,一方面要重點加強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另一方面還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有針對性地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從而積極有效地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體驗,促使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
對此,教師可以組織實踐調查、考察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促使自身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教師在講授“春夏秋冬”的知識點時,可以引導學生走出教室,開展調查春天的實踐活動,從而親自感受春天,觀察春天,在感受中,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之后教師再讓學生在課堂上說一說自己的實踐心得。對此,學生甲說道:“桃花開了,柳樹搖著綠色的長辮子。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冰雪融化。”學生乙說道:“春天是五彩的季節,換上春裝,展翅高飛、做游戲。”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對春天的感受去描繪春天,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動手制作“春天的花盆”的手工作品,學生將自己在實踐活動中的感受,融入手工制作中,通過這樣的方式,呈現各種有趣的手工畫。為了解學生所制作的手工作品,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到講臺上來說一說自己制作這幅畫的含義,讓我印象最深的有名學生說道:在花盆的處理上,他采用各種不同顏色彩紙來平疊,這樣的拼貼就猶如彩虹,在花盆內容的處理方面,他繪畫了不同大小的綠葉,從而給人一種生機感,為了讓春意盎然更加突出,在綠葉上點綴了幾朵白色的小花……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讓學生在觀察、體驗中開闊了自身的視野,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助推了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教學生學會識字、寫字、閱讀,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學會人際交流,促使他們從思想意識上認識到語文的工具性。因此教師在小學低年級口語交際中,還認識到語文的工具價值,認真分析當前低年級口語交際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進一步明確口語交際教學的目標,通過各種學生喜聞樂見的途徑,激發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進而從整體上提高低年級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助推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沈雷明.略論新課標背景下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26):69.
[2]王桂秋.領悟課標精神,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讓童心在交流中飛翔[J].語文學刊,2012(22):168,173.
作者簡介:鐘 歡(1973—),女,廣西玉林人,一級教師,專科,研究方向: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為載體提升小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