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之中,古詩文教學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對于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意識及語文素養都是至關重要的。作為中華兒女,對中華優美語言文學之中的古詩內容進行字面理解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在學習過程之中通過字面文字體會到其中的含義,領會其中的意境,感悟其中豐富的情感。但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城市地區的古詩文教學質量還是可以的,但農村地區由于外部資源環境受限,使得他們的古詩文教學水平較低。因此,在農村小學教學過程之中,提高語文古詩詞教學水平是一項非常關鍵的教學內容。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03-0042-02
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學生在成長過程之中,一旦開始說話,周圍的親人及父母總會教他們吟誦一些經典的古詩句。當學生進入學校環境之后,身邊的親人和父母反而沒有了這種教學意識。而通過對小學語文教材的分析,教材之中所蘊含的古詩詞內容十分豐富,只要上過學的人都能夠記住其中的一些古詩詞。但是這些簡單的古詩詞對于小學語文教師教學而言,卻是非常難以攻克的教學難點。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借助自身的語文素養和能力,將原有的古詩詞知識運用教學藝術和技巧完美地展現出來。
一、農村階段古詩詞學習過程之中所存在的問題
1.家庭教育缺失
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電視節目中開始出現關于古詩詞傳統文化的節目,越來越多家長也逐漸重視這種古詩詞文化。但由于農村地區的家長自身知識能力有限,只能單純依靠教師教學。從另一方面來看,諸多農村家長雖然很重視學生的學習,但由于生活所迫,他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外打工,能夠陪孩子的時間較少,實際上對孩子學古詩詞方面的幫助是很有限的。
2.學校教育不足
在小學生古詩詞學習過程之中,原有的學校本是學生學習古詩詞內容的最佳場所,但由于農村地區的學校很少開展一些古詩詞學習活動,使得學生在學習古詩詞內容后,缺乏相應的展示平臺。長期的單一學習,使得學生認為古詩詞內容學習就是為了應付考試,整個學習過程也變得枯燥乏味,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也逐漸降低了。
二、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
1.做好課前的教學準備工作
教師在古詩詞教學活動開始之前,一定要對教材內容所擁有的古詩內容進行深入研究,現階段的教材內容所選擇的古詩詞主要包括一些唐詩、宋詞、元曲等內容,教師要想合理地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就必須提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而且新課程標準之中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古詩詞教學都做出了不同的要求,教師需要深入研究新課程標準之中的內容,明確出古詩詞教學的具體要求,通過由淺入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以體會到語言內容之中的優美,并將這種教學逐漸升華到情感體驗上,豐富學生的情感,注重詩文的節奏、語調,與作者形成一定的共鳴。在該基礎上,教師還應當讀透教材之中的內容,通過自身的深入研究,盡可能地掌握與所學內容相關的教學資源,并通過充分考慮設計好詳細的教學案例,那樣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之中,才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結合課內外教學資源,營造教學情境
由于在農村地區,教師可利用的教學資源遠遠不如城市地區。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合理地利用現階段的教學資源,盡管小學教材中所選的古詩詞內容較為簡單,但是教師也應該對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內容進行濃縮提取,拉進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年代距離。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之中,教師通過對生活情境的刻畫,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他們所處的外部環境生活氣息。例如,教師在講解賀知章的七言絕句《詠柳》時,教師在還未授課之前就發現有些學生就能夠準確地背誦出這首詩,而教師可以讓學生說明這首詩的意思,許多學生都無法回答。這就說明學生能夠準確地背誦或默寫這首詩,但是并不能深刻理解其中的含義。教師可以在課下時間帶領學生來到學校附近的柳樹林中,通過教學引導,讓學生觀察柳樹枝柔軟細膩的樣子,進而再讓學生對其進行描述,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古詩詞內容,讓學生在春風中的環境下感受到柳樹勃勃生長的樣子,強化學生感知。
3.通過教學引導,讓學生感受到古詩詞之中的情感美
在現階段的諸多教材之中,許多詩人的作品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或是情景交融,他們善于在細微之處去發現自己所要描寫的對象,并將自己所要描寫的對象放置到廣闊的生活與歷史大環境之中,加以描寫充滿著整個社會的氣息,響應著時代發展的聲音,也揭示著當時所處社會的生活規律與社會內涵,以抒發自己內心深處的感受,并逐步將這種感受上升到人生體驗。就是在教學過程之中,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通過教學引導來讓學生感受到古詩詞之中所蘊含的情感美。例如教師在講解唐代偉大詩人張繼《楓橋夜泊》時,“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這一內容主要描寫了詩人在外漂泊,途經楓橋時的所見所聞,作者借助一些傷感的外部景象,抒發了作者內心深處的苦悶,表達人生勞苦的惆悵。所以在相應的古詩文教學過程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去感悟作者的情感,通過與詩人的情感共鳴,感受到古詩詞的美麗。
4.通過活動開展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小學階段的古詩詞學習并不能僅僅限于課堂,而要向課外延伸,教師應當積極組織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施展自己在古詩詞方面的學習才華,激發學生的古詩詞學習興趣。學校方面可以組織學生共同觀看一些相應的古詩詞節目,讓學生感受到古詩詞文化之中所蘊含的獨有魅力,學校也可以定期地組織一些古詩詞朗誦比賽,并號召學生家長一起參加。通過家長與父母的一起學習,共同收集積累,不僅能夠拉近父母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還能夠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強烈學習興趣,營造出更好的學習氛圍。
結 語
農村地區固然由于本身的外部資源受限,使得教學開展難度較大。但是教師也應當依據新課程標準之中的教學要求,針對古詩詞內容開展針對性教學,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形式,讓學生感受到古詩詞文化中所蘊含的獨特魅力,調動學生的古詩詞文化學習積極性,提高整體語文學習素養。
[參考文獻]
[1]張九生,劉早霞.基于核心素養下的農村學校古詩文教學[J].文學教育(上),2019(10):73.
[2]陳清霞.農村初中經典誦讀活動研究[D].漳州:閩南師范大學,2019.
[3]盧東強.古詩文對農村小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1):38-39.
[4]馬海新.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探索[J].甘肅教育,2019(23):70.
[5]秦圓圓.古詩新唱——小學語文經典古詩文吟唱教學策略[J].中國農村教育,2019(32):77.
[6]林恩涵.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背景下小學古詩文教學的變革[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11):227-228.
[7]白 莉.小學國學簡單古詩文的教學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9(45):61.
[8]劉晨鋒.腹有詩書氣自華——語文核心素養下的古詩詞教學[J].當代教研論叢,2019(11):4-5.
[9]王 萌.基于學情的小學古詩文教學[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11):85.
作者簡介:孫欽德(1969—),男,壯族,中學高級教師,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