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斯坦福大學的創新創業教育:系統審視與經驗啟示

2020-04-07 03:46:47李琳璐
高教探索 2020年3期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

李琳璐

摘 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建構是全面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和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新引擎,對于推進優秀創業型大學的創建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從生態系統的視域出發,將創新創業教育和生態系統相結合,探索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內涵,分析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構成要素及其運行機制。以斯坦福大學為案例對其關于創新創業的精神與文化、課程體系與師資力量、支持性機構組織、企業等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構成要素以及運行機制進行深入的全景式描述和分析,在此基礎之上總結歸納出其對中國高校構建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啟示。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創新創業教育;斯坦福大學

一、背景介紹及問題提出

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知識經濟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經濟在轉型發展中的重要舉措。[1]自2014年李克強總理第一次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之后,創新創業教育便成為大學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在政府政策的推動之下,創新創業的重要性隨之得到凸顯。加之我國正處于“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以下簡稱“雙一流”)的高等教育發展新時期,為了打破“研究型大學才能成為世界一流大學”這種傳統的單軌道競爭模式,學界正在積極探索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雙一流”的評價指標體系之中。[2]基于此,各院校都在努力嘗試開辟符合自身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發展道路,不斷推進和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但是,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依舊是在傳統的要素式思維的指導下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也多處于碎片化的探索階段,各自為政的孤島現象明顯,尚未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3]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系統性工程,并非各要素之間的機械組合疊加,而是立足于整體目標、依托于內在邏輯的諸要素之間的交互生成和有機整合,[4]因此,構建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共同體,實現創新創業教育整體的生態式推進是發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必由之路。在國際社會上,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孕育期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的高等教育市場化的發展浪潮中,當時少數的教師和學生開始嘗試進行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教學方式等相關方面的改革,隨后開始逐步擴散形成整體的創新創業浪潮,[5]在這一浪潮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便是美國,有著較為成熟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世界一流大學——斯坦福大學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硅谷是全球最耀眼的創新創業地帶,而斯坦福大學的創新創業教育是這一地帶最閃耀的明星,以斯坦福大學為中心形成了美國的硅谷生態模式。斯坦福大學非常注重實用,創立之初的辦學宗旨就與哈佛大學等傳統名校不同,其目的是使學生所學的東西都對學生的生活直接有用,以此來促進整個人類文明的進步。[6]沒有傳統大學的高貴氣質,擺脫了“象牙塔”的定位,從而實現了和社會的完美對接,形成了像生態體系一樣的創新創業教育良性循環系統,并在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建立方面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從生態系統視域出發,通過系統搜索斯坦福大學官方網站所公開的創新創業教育信息,綜合創新創業相關文獻資料和新聞報道等,以此作為驗證本文理論架構的經驗基礎,對斯坦福大學的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構成要素與運行機制進行深入的全景式描述和分析,不僅可以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相關研究發展,更為我國在構建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方面提供了有益經驗和啟示。

二、理論分析框架: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要素及運行機制

“生態(Eco-)”一詞本源于古希臘字(OIKOS),原意指家(house)或者棲息地,現指一切生物在自然環境之下的生存與發展狀態,包括生物體彼此之間以及它們和自然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7]1935年,英國生態學家A.G.坦斯利(Tansley)爵士首先提出了生態系統這一概念,他在總結有關森林動態的研究基礎之上,將物理學中的“系統”一詞引入生態學。[8]生態系統(ecosystem)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生物與環境之間通過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構成的復雜的統一整體,其是生態學領域的一個主要結構和功能單位。[9]生態系統中各成分之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過相互的聯系和影響形成復雜的生態綜合體。生態系統概念的提出為研究生態學提供了新的基礎和觀點,同時也為其他學科的研究和發展提供了新的理念和視角。

“生態”這一概念不單單用來解釋自然界的演變更替和新陳代謝,也廣泛用于解釋人類和社會系統中的各種復雜關系。[10]20世紀30年代,芝加哥大學的一些學者援引了生態學的有關概念到社會學研究當中,以此來描述社會群落結構。20世紀50年代,為了進一步探究人類社會中的環境、群落和城市之間的關系,人類生態系統開始成為一種流行的生物社會學的研究對象。[11]1976年,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勞倫斯·克雷明(LawrenceCremin)在《公共教育》一書中首次提出了“教育生態學”這一概念,主張應將生態學的原理應用到教育研究當中以此來探究教育在物質和精神環境中的發展規律。[12]自此,“生態論”激起了教育研究的一個熱潮。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化是為了進一步探究創新創業教育的運行邏輯和發展規律。在勞倫斯·克雷明(LawrenceCremin)所提出的“教育生態學”的啟發之下,研究者將其引入到創新創業領域,開始從生態系統視域出發去研究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由此展開了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研究。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這一概念是從自然生態系統(naturalecosystem)借用而來的,它主要以大學作為系統內核,強調構成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中的各要素及其支持機制的互動與協調。[13]這一概念是凱瑟琳·鄧恩(KatharineDunn)在2005年提出的,她在對比分析了麻省理工學院的校外創業者和校內學生創業者的創業之路之后,指出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創業范式已經脫離了通過家族資源取得商業機會的老式企業家創業模式,并且其創新創業教育和培訓也早已不再局限于斯隆管理學院,而是形成了一個由數十個項目機構和創業中心共同組成的“創業生態系統(entrepreneurshipecosystem)”[14](注:雖然Dunn在文中所用的是“entrepreneurshipecosystem”一詞,但是其文中所指的其實是以大學為基礎、以教育為核心的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但是凱瑟琳·鄧恩(KatharineDunn)并沒有給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一個明確的定義。國內學者劉月秀基于生態系統的角度給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提出了一個概括性的定義,即其是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范圍之下,以建設創業型大學為基本發展目標,創新創業教育的主體大學生與影響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各生態因子之間通過信息傳遞、激勵保障、資源互補和輻射帶動等的相互作用和依存關系而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15]像自然生態系統中的各成分不是獨立存在的一樣,制約和調控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生存和發展的生態因子也不是單因子,而是綜合的、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結果。[16]

從生態系統的視域來看,如同自然生態系統的內部機制一樣,大學校園內諸如創新創業精神文化、課程體系、師資力量、支持性機構組織等各種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約,通過各要素之間的張力達到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內部平衡,使其成為一個能夠維持相對均衡秩序的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生態系統。因此,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研究,我們也要借鑒自然生態系統中各組成成分相互作用的思想,以此對大學的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如圖1所示,自然生態系統主要是由無機環境和生物群落兩部分組成,其中生物群落包括生產者、分解者、消費者三個子條目。無機環境是自然生態系統運行的基礎,其條件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生物群落的豐富度,生物群落也會反作用于無機環境,改變周圍環境的面貌。生產者在生物群落中起基礎性作用,可以將無機物變成有機物供給自身的生長,并給其他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分解者將有機物轉化為無機物釋放在環境當中,通過無機環境再作用于生產者;消費者則通過消耗其他生物來維持自我存活,數量眾多的消費者可以加速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17]如表1所示,依據自然生態系統中各組成部分的角色扮演,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也有其對應的元素。良好的無機環境可以促進生態鏈各個環節的能量流動,創新創業精神和文化的塑造與養成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激發學生的創業靈感,鼓勵更多的學生投入到創新創業的實踐當中;位于創新創業教育生態鏈初始端的是類似于“生產者”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以及師資力量,它們是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中最基本的元素,同時也是創新創業知識和創意產生的能量來源,通過創新創業課程的學習和實踐,能夠使學生獲得創新創業的理論知識和相關體驗;類似“分解者”的創新創業支持性機構組織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包括項目培訓、咨詢服務、平臺支持、資源供給等,促進知識商業化并使其切實運用到創新創業實踐當中;作為“消費者”存在的行業與企業,是維系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正常有序運轉的重要驅動力,可以吸收和轉化創業成果,使其進入市場接受檢驗,其實也是對創新創業教育結果的檢驗。

生態性和互動性是維持自然生態系統正常運轉的兩個最主要的特征,這種整體的生態性和互動性也體現在創新創業教育系統當中,它們促使系統內部諸要素之間打破藩籬,增進互動和交流,呈現一種開放的姿態(如圖2所示)。通過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建設和師資力量的提高,可以促進“生產者(課程體系、師資力量)”到“分解者(支持性機構組織)”的知識和創意信息的流動。接著“分解者”對生產者所產生的創意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促使創意落地,生成成熟的創新創業成果,之后在作為企業的“消費者”的推動之下進入市場,接受市場的檢驗以完成創新創業成果的轉化。最后,“消費者”可以將結果和建議反饋給“生產者”,推進創新創業的教育教學及教師選拔和培訓制度的改革等。而作為“無機環境”存在的創新創業精神和文化則是維持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平衡的關鍵因素,其所營造的創新創業環境和氛圍作用于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中的每一個生態因子,良好的創新創業文化氛圍有利于課程體系和師資隊伍建設以及支持性機構和合作企業的發展,反之,諸生態因子也均反作用于創新創業精神和文化的塑造,對創新創業氛圍和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綜上所述,從生態系統視域出發的創新創業教育是在創新創業精神和文化影響之下的一條從創意的產生、執行到市場檢驗和反饋的完整的創新創業教育生態鏈條。

三、斯坦福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要素及運行機制分析

斯坦福大學(StanfordUniversity)全名小利蘭·斯坦福大學(LelandStanfordJuniorUniversity),始建于1891年,是由美國著名的實業家、鐵路巨頭利蘭·斯坦福(AmasaLelandStanford)與其妻子為了紀念死去的兒子小利蘭·斯坦福而共同捐資創立的一所私立大學。[19]作為一名富有創業精神的企業家,利蘭·斯坦福(AmasaLelandStanford)將注重實用與創新的精神傳承注入到新建的斯坦福大學,塑造了其獨特的創新創業文化與土壤,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

(一)無機環境——創新創業精神和文化

無機環境決定著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創新創業發展氛圍和環境則決定著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的運行狀況及發展方向。正如斯坦福大學的校訓是“自由之風吹拂”(Thewindoffreedomblows),其開放自由的文化氛圍和校園環境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素養的形成如微風般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對創新創業發展氛圍和環境具有關鍵影響作用的創新創業精神和文化的培育就極為重要,而創新創業俱樂部和社團、創新創業競賽類活動、創新創業學術研討類活動這三者在創新創業精神塑造和文化培養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首先,作為創新創業文化生活延伸與拓展的創新創業學生社團和俱樂部在斯坦福大學數量眾多且行動活躍,它們在斯坦福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網絡中極具實力,其中絕大部分能夠直接與校外的商業環境建立聯系,較為有影響力的是斯坦福大學創業學生商業聯盟(BusinessAssociationofStanfordEntrepreneurialStudents,BASES)、斯坦福商學院創業者俱樂部(GraduateSchoolofBusinessEntrepreneurClub,GSBE-Club)、斯坦福大學風險投資俱樂部(StanfordVentureCapitalClub,SVCC)等,有的創新創業俱樂部甚至能組織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方面的國際交流,例如亞太學生創業社團(Asia-PacificStudentEntrepreneurshipSociety,ASES)、拉美創業社團(SocietyforEntrepreneurshipinLatinAmerica,SELA)等,這些學生社團由學生自行召集志同道合的創新創業伙伴組成,并自主籌劃活動,從多角度滿足了學生創新創業者多方位的需求。[20]其次,斯坦福大學有豐富多樣的創新創業競賽類活動,斯坦福社會創業挑戰賽、斯坦福社會運動挑戰賽、“創業計劃大賽”以及由硅谷地區的知名大企業贊助每年舉辦的有15萬美元獎勵的“創業挑戰大賽”(E-Challenge)等[21]得到全校絕大部分學生的青睞,匯聚了來自教育學、社會學以及眾多理工類專業的學生,他們通過比賽相互認識,共同交流,對各自創新創業能力的發展都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最后,種類齊全的創新創業學術研討類活動也是斯坦福大學創新創業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包括創業教育圓桌會議(RoundtableOn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REE)、創業思想領導研討會(EntrepreneurialThoughtLeadersSeminar)、創業周等學術研討會,都在定期舉辦并不斷擴大范圍,提高影響力,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創新創業學習交流平臺。[22]這些卓有成效的創新創業教育舉措,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提高了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成功營造了濃郁的創新創業氛圍。

(二)生產者——課程體系、師資力量

如“生產者”在自然生態系統中的地位一樣,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設置和開展以及創新創業教育師資的引進和培養是推行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性工作,有助于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實現以及素質的養成。

斯坦福大學在全校性課程設置上遵循“教研融合、學科交叉、文化教育與職業教育結合”的基本原則[23],在把握這一基本原則要義和精髓的基礎之上,斯坦福大學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進行有機結合。專業教育中的基本理論知識是創新創業能力生成的深層根基,脫離了專業教育的支撐,創新創業教育就變成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只能停留在沒有活力和潛能的初級技術與操作層面。因此,斯坦福大學在專業領域內巧妙融入創新創業知識,包括教育學院、醫學院、法學院在內的很多院系都依據自身學科專業的特點與學生創新創業的實際需求,開設了相關的創新創業課程,從而極大程度降低了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之間的壁壘,為特定領域的創新創業者提供精準學習資源,加速形成創意和創業想法。[24]例如在斯坦福大學教育學院,結合教育專業開設了兩門課程,其中一門課程幫助學生學習教育變革中的創新創業方式方法,作為社會教育中現實經驗的支撐;第二門課程是致力于解決全球健康問題的發明設計,為人類身心健康的發展提供了創新創業設計平臺。[25]

第二,將創新創業教育融于通識教育之中。創新創業不僅需要精深的專業知識,而且需要良好的綜合素養,[26]通識教育的價值和精義,在于以人為本,促進知識的融會貫通,激發個體的主體性和創造性,提升其創新創業能力。因此斯坦福大學強調對學生創新創業綜合素養的培育,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了通識教育的范疇。斯坦福大學現行的通識教育體系包括有效思考(Thinkingmatters)、思維與行動方法(Waysofthinking/Waysofdoing)、寫作與修辭(WritingandRhetoric)及語言(Language)四大類,體現了對探究、分析、思辨、提問、行動、設計等與創造性高度相關的元能力(Meta-Skills)的高度重視,為學生的創新創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7]

第三,理論類知識和應用類知識并行。基礎性的理論類知識和實用性的應用類知識,是維持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平衡發展的“兩翼”,這兩者的有機結合將會使得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創新創業技能得到同步提升,基于此,斯坦福大學在專注專業知識傳授的同時,更加致力于創新創業實踐能力提升的課程安排。以工學院為例,其創新創業課程體系設置除了理論性的專業知識之外,更多的則是關注科學技術、社會變革與創新創業三者發展中的現實問題,同時,在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的初始階段,就相當重視創業領導力、創業倫理道德等創新創業過程中必備能力的訓練,夯實了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28]

第四,強調開放的跨學科綜合式教育。為了增加學生的學習廣度,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斯坦福大學在課程體系設置上十分強調跨學科教育,因此,斯坦福大學構建了以商學院為中心的多學科協同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也就是說斯坦福大學的創新創業教育是全校性的,而非局限于某一學科或專業。[29]斯坦福大學允許學生結合個性化需求,任意跨院系選擇創新創業課程,通過聯合課程,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共同參與到創新創業中,從而加強不同知識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其中的突出代表就是商學院和工學院,商學院開設了創業管理、技術和創新的戰略管理、創業融資等20余門創新創業相關的課程,工學院開設了包括領導力開發、技術創業、市場營銷等30多門與創新創業相關的課程,向全校學生開放選修。[30]

斯坦福大學在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方面主要有三個突出表現:第一,從教師特質上來說,斯坦福大學的創新創業教師是一個極富創新精神和市場需求感知力的群體。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有企業實訓的經歷,甚至有不少教師自己創辦公司,與企業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這就為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寶貴的資源。他們不僅有著豐富的創新創業經驗,還善于開展跨學科和跨地域的研究,對現實世界的研究有著深刻的理解,在創新創業方面能夠給學生全方位的充分指導;第二,在創新創業教師隊伍構成上呈現多元化的特點,除了有強大的創新創業專職教師隊伍之外,還聘請資深創業者、企業高管、退休教師組成顧問教師團隊,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的前沿資訊。此外,還邀請世界各國創業成功人士、風險投資家、企業管理者等作為客座嘉賓與同學們進行經驗分享和交流;第三,在師資隊伍建設制度和政策方面極為寬松自由,以此來鼓勵教師開展創新創業。斯坦福大學允許教師和研究人員每周用一天的時間到校外的公司做兼職工作,從事技術研究和開發活動等,甚至允許他們在必要情況下停止學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完全脫離教師崗位1~2年去開辦公司,且斯坦福大學為其保留職位。

(三)分解者——創新創業教育支持性機構組織

對于學生創業者來說,在創業初期厚積薄發的過程中,想要獲得創業投資者的青睞極為困難,如果在校學生做出了富有潛力和市場前景的創造發明或科研成果之后卻無法得到“分解者”——支持性機構的支持和認可,助推其創意落地,那么他們的想法就可能擱淺甚至夭折,這時來自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支持性機構的幫助就顯得尤為重要。

斯坦福大學的創新創業支持性機構主要包括四個組織:第一是院系組織,其中的典型代表為工學院和商學院。工學院開設的技術創業項目(StanfordTechnologyVentureProgram,STVP),圍繞不同層次學生的創新創業需求,開設系統性的創新創業學習課程,給學生提供知識技能和方法論方面的幫助,使其頭腦中的創意變為現實。[31]商學院最著名的由學習(Learn)、參與(Engage)、加速(Accelerate)、顛覆(Disrupt)組成的LEAD項目,主要通過為期一年的培訓活動,為企業或者機構提供認證培訓,幫助學員開拓創新思維,以企業家的方式思考問題、運用知識、執行管理,提升團隊的創造力和變革力;[32]第二是校友聯盟組織,斯坦福大學在各個領域都培養了諸多的創新創業型高級人才,這些寶貴的校友資源可以為斯坦福大學的創新創業教育提供有形和無形的支持。2011年,斯坦福大學成立了官方的校友聯盟組織——斯坦福天使和企業家團體校友聯盟組織(StanfordAngels&Entrepreneurs),致力于加強創新創業團隊與校友網絡的聯系,促進潛在的學生創業者和投資人之間的關系,并為學生、投資人和企業家提供更多交流互助的機會;[33]第三是創新創業資源整合機構,為了切實有效支持學生的創新創業行動,充分整合和調動學校的創新創業資源及校友資源,斯坦福大學在2007年成立了“斯坦福創業網絡(StanfordEntrepreneurshipNetwork,SEN)”,這是一個專門服務于創新創業項目的平臺,也是一個聯結創新創業項目與各類創新創業服務資源的中樞機構,以網絡化的方式聯結了包括學院組織、跨學科機構、技術轉移機構和學生社團組織在內的創新創業服務組織,促進校內外跨學科跨專業的創新創業研究及實踐,形成網絡協同效應,為在校的學生創業者提供多元化的信息資源支持以及一站式、全過程、全方位的創新創業服務,他們可以在龐大的創新創業網絡平臺中獲取資金支持、創業經驗以及創新創業指導等,是其實現創業想法的良好催化劑;[34]第四是創業研究中心(CenterforEntrepreneurialStudies,CES),為了給斯坦福大學的研究生創業團隊提供集中的創新創業支持和服務,加速其創新創業進程,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和風險,斯坦福大學創業研究中心設立了斯坦福創業工作室(StanfordVentureStudio,SVS),為所有創業項目團隊提供免費的24小時辦公室,學生不僅能夠與SVS前輩進行線上線下的溝通和交流,每周還會有來自硅谷頂尖的企業家和風險投資人的一對一咨詢與指導服務,并且在各類軟件與服務上享有專屬折扣。不論項目是處于早期的概念階段,還是已經進入實踐籌劃階段,SVS都會為其提供一年的支持服務。[35]正是因為這些支持性機構的推動,斯坦福大學的創新創業項目得以獲得充足的資源與有效的協助,產生豐碩的創新創業成果。

(四)消費者——企業

當學生的科研成果或創造發明經過初期的支持和孵化都已都達到相對成熟階段,就需要通過商業操作使其面對消費者,完成成果的轉化進而接受市場的檢驗,這時與企業尤其是高科技企業建立密切的長效合作關系就成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題中之意和必然要求。

斯坦福大學充分扮演好了學生創業者與企業之間的介紹人或聯絡者的角色,與大型科技公司、風險投資基金、創業企業、科技服務中介等都建立了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聯系或合作關系,進一步發展和拓展創新創業合作網絡,以此來保證校內的創新創業教育可以緊貼外部市場需求,觸發學生的創意靈感進行科研創新,從而能更好地開辟和引領市場的發展,而非一味迎合或被動適應。鑒于此,斯坦福大學實施了以下幾種措施:首先,早在1970年斯坦福大學就成立了技術許可辦公室(OfficeofTechnologyLicensing,OTL),其主要負責斯坦福大學的知識產權管理,統一為學校的各項科研成果申請專利并將其轉讓到工業界,使得大量的科學研究成果和創造發明打入市場轉化為新產品,通過商業流程為社會大眾所認可和使用,是技術轉移市場化的先行者。[36]據2011年的統計,在過去的40年時間里,它產生了8000多項發明、3000多項許可,為斯坦福大學的教育和研究事業創造了高達13億美元的收益;[37]其次,建立了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機制,憑借其居于硅谷核心的得天獨厚的優勢,與企業建立聯合研究中心追蹤市場前沿,推進科研創新,主動開辟和引領市場需求,實現了人才、知識與資金的有機結合,積極為在校學生創業成果的商業化提供服務;再者,斯坦福大學同企業簽訂了長期的合作計劃,在鼓勵學校內部研究人員的科研成果商業化的基礎之上,還依循企業的實際需求為其提供不同等級和層次的教育培訓服務,幫助其進行最新科研成果的傳播以及培養高水平技術型人才。同時,企業通過斯坦福大學引入最近的科學研究成果以及高端技術人才,使得企業效益得到進一步擴大;最后,首創了互利共贏的“科技工作園區”模式,一方面,學校得到了企業的支持更好更快地完成科學研究項目,為企業的發展服務,另一方面,企業得到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實現了高速發展。[38]斯坦福大學素有與企業持續不斷合作交流的傳統,形成了與硅谷之間互利互惠的良性創新創業循環系統。

(五)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運行機制

如圖3所示,斯坦福大學的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是一個多因子綜合作用的復雜體,同時也是一個在共生網絡關系下,各種有利于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因子的動態復合體,在反應教育本質的基礎之上也體現著生態性,形成了一種彼此間互利共生、動態平衡的穩定分布態勢。

對創新創業精神和文化的塑造、培養起著重要作用的種類齊全、豐富多彩的創新創業俱樂部和社團、創新創業競賽類活動以及創新創業學術研討類活動營造了斯坦福大學濃厚良好的創新創業教育氛圍,對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中的其他因素均起到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促進作用,而其他因素的完善和發展也對創新創業精神和文化的養成有著積極的影響。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并融入通識教育之中,強調理論類知識與應用類知識并行以及開放的跨學科綜合式教育等創新創業課程,構建了完善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加之富有創新精神和市場敏感性的創新創業專職教師與社會各界創新創業人士所組成的多元化的教師隊伍,以及學校在師資隊伍建設上的寬松自由政策,能夠極大程度地激勵學生的創業意愿,加速其在獲得創新創業專業知識的基礎之上產生創意。接著學生創業者的知識和創意信息傳遞給創新創業支持性機構,通過院系組織、校友聯盟組織、創新創業資源整合機構以及創業研究中心在項目培訓、咨詢服務、平臺支持、資源供給等方面的支持和協助,使得學生創意得以落地執行,付諸實踐。最后,斯坦福大學技術許可辦公室(OTL)的建立、同企業簽訂的長期合作計劃以及形成的“科技工作園區”模式推動了企業吸收和轉化創新創業成果,使其進入市場接受檢驗,同時,企業也可將意見反饋回學校,通過成功經驗或者失敗教訓來完善課程體系等促進其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進和完善。此外,創新創業成果可以不斷地充實和反哺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中的各生態因子,進一步激發和促進斯坦福大學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投入和發展,使得創新創業教育環境不斷優化,最終形成一個持續推進的創新創業教育循環系統,保證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四、對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發展的啟示

一個有效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成功的基石,斯坦福大學將生態整體性思維貫穿于創新創業教育的全過程當中,盤活了整個創新創業教育網絡,形成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因此,斯坦福大學的創新創業教育對于當前正在著力探索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建構、加快“雙一流”大學建設的國內高校而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對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路徑的改革與實踐具有重要的啟示價值。

第一,創新創業精神和文化是主導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無形之手,其內隱于創新創業活動之中,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內生性動力。然而我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主要以外部政策驅動為主,內生性動力明顯不足,[39]因此,要加強創新創業精神和文化的塑造與培養,以形成濃郁的創新創業文化氛圍,激發學生內在的創新創業熱情和欲望。首先,以創新創業學生社團和俱樂部建設為基礎,在物質、政策等方面對其予以支持和鼓勵,以此來團結學校內部特定的創新創業群體,延伸與拓展學校文化,陶冶學生性情,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其次,以創新創業競賽類活動為抓手,舉辦種類齊全、豐富多樣的創新創業類競賽活動,鼓勵學生形成系統成熟的創新創業想法和執行方案,在激發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基礎之上加強團隊成員之間的合作能力。最后,以創新創業學術研討類活動為依托,給學生創業者更多交流溝通與表達自身想法的機會,通過創新創業方面的學術爭鳴或學術批判,使學生可以獲得更多前沿的創新創業信息和知識,開闊視野,啟迪思維,將創新創業基因根植于每一位學生創業者當中,形成敢于質疑、勇于創新的性格品質。

第二,創新創業課程體系與師資隊伍建設在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中具有關鍵的作用,其是創新創業理論學習和技能鍛煉的思想之源,是創新創業知識和創意產生的能量來源,關乎創新創業知識的積累與吸收,因此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建構需要在這兩方面著力突破。在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構建方面,首先,需要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進行結合,學院應擔負起開發創新創業課程的責任,結合自身的學科優勢和專業背景開發趨于專業化的特色創新創業課程,構建學科特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的協同課程體系,培養既具有專業知識又具備創新創業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其次,將創新創業教育滲透到教學活動的每個環節,將創新創業精神品質的培養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當中,將通識性教育思想嵌入其中,在課程體系的建設中要注重文理結合、學科交叉、教研融合、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到通識性教育范疇,更有利于學生把握事物的本質,解決創新創業中更為深層次的問題。最后,高效整合創新創業課程資源,將創新創業教育輻射到全校各個院系之中,強調創新創業教育的跨學科性,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學生,構建多樣性、個性化的完善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在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首先,要調整創新創業師資隊伍結構,加強與社會各界的合作與溝通,實行開放模式,主動吸引一些成功的創業者和企業家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兼職教師,完善企業兼職教師招聘制度,建立一支專兼職結合的既有理論水平又有實踐經驗的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其次,要在師資隊伍建設制度方面給予教師更大的自由開放空間,鼓勵有科研能力的教師自主創業,主動和市場聯合開發科研產品,甚至像斯坦福大學一樣在為其保留教職的同時允許他們暫時離開高校去自主創業,積累創新創業的實踐經驗,保障教師的主體性自由,為能動性的發揮預留足夠的制度空間。

第三,創新創業教育支持性機構組織對于具體落實創新創業想法,使創新創業從理論走向實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從多層次建立創意的支持及指導機構,搭建由咨詢、培訓、資金、硬件設施等構成的全方位的支撐平臺,為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證。首先,從院系層面通過開展各種項目和培訓,給初次嘗試創新創業的學生創業者給予充分的指導,幫助他們有效分析和規避在創新創業中可能遇到的風險和問題,切實解決在創新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其次,建立一個綜合平臺聯結校內外資源,搭建創新創業網絡,利用資源盤活創新創業教育,提供包括場地和資金幫助在內的多樣化的服務,并為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提供深入指導,為學生的創新創業盡可能掃除不必要的障礙,鋪平道路。最后,學校應該提高對校友資源的重視程度,合理開發和利用校友資源,挖掘創業成功的人士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典型,邀請他們為學生講述自身的創業歷程,用親身經驗為學校培養創新創業人才而服務,同時,借助校友力量,使其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信息及資金物質等方面的支持。

第四,企業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中的最后一環,決定著創新創業教育最終的成敗與否,因此,推進校企合作,充分發揮企業、行業的載體作用,努力尋找學校專業與產業經濟的契合點,對接市場需求,將學校置于主動地位,對于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而言至關重要。首先,擴展大學創新創業科技園的功能,加強創新創業知識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構建校企合作的產研共同體,打通產學研一體化的全線鏈條,使得大學創新創業科技園成為創新創業教育的實體支撐和有力載體,保證高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能夠順利走出校園,進入到為企業提供技術開發、技術咨詢等創新創業實踐當中去。其次,要進一步豐富高校與企業的合作渠道、完善合作方式、提高合作深度,從制度上掃除校企合作的固有障礙和壁壘,為創新創業產品能夠成功立足市場打下堅實基礎,如建立企業提供科研資金和市場信息、高校提供科學技術和成果的校企聯合研究院,推動協同創新,或者通過相互購買服務的方式進行多路徑的深度合作,推動創新創業科技成果的應用與實踐。

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中各要素之間呈現一種復雜的高度網絡化的特征,涵蓋其間的關聯關系和彼此交互的過程,其良好運轉依賴于各個要素之間的協同發展和內生成長。因此也有必要理順創新創業生態系統中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和其間的運行機制,通過生產者(課程體系和師資力量)到分解者(支持性機構組織)再到消費者(企業)的演進,并在無機環境(創新創業精神和文化)作用下,完成整個創新創業成果的孵化過程,最后通過消費者的信息反饋到生產者,實現整個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良好運行,構筑一個健康有序、良性循環的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

參考文獻:

[1]薛慧.關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的思考[J].江蘇高教,2014(3):65-66.

[2]馮倬琳,劉雪瑩,姜雅萃,劉念才.世界一流大學重點建設項目的評價標準與評價要素[J].高等教育研究,2017,38(12):43-50.

[3]田賢鵬.教育生態理論視域下創新創業教育共同體構建[J].教育發展研究,2016,36(7):66-72.

[4]FettersML,GreenePG,RiceMP,etal.TheDevelopmentofUniversity-BasedEntrepreneurshipEcosystems:GlobalPractices[M].UK:EdwardElgarPublishingLimited,Cheltenham,2010:45,76.

[5]黃兆信,羅志敏.多元理論視角下高校創業教育的發展策略研究[J].教育研究,2016,37(11):58-64.

[6]HistoryofStanford:TheBirthoftheUniversity[EB/OL].[2018-03-14].http://www.stanford.edu/about/history/index.html.

[7]Ecology[EB/OL].[2018-03-14].https://en.wikipedia.org/wiki/Ecology.

[8]陳少雄.大學創業教育生態系統培育策略研究——基于廣東省高校的調查分析[J].教育發展研究,2014,34(11):64-69.

[9]楊京平.環境生態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

[10]BrushCG.Exploringtheconceptofan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ecosystem[A].InnovationPathwaysforUniversityEntrepreneurshipinthe21stCentury[C].UK:EmeraldGroupPublishingLimited,2014:25-39.

[11]徐小洲,王旭燕.GALCHS視野下的創業教育生態發展觀[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34(2):16-21,111.

[12]CreminLA.PublicEducation[M].NewYork:BasicBooksIncPublishers,1976:24.

[13]劉振亞.中美高校創業教育生態化培育的比較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31(12):80-82.

[14]DunnK.TheEntrepreneurshipEcosystem[J].TechnologyReview,2005(9).

[15]劉月秀.生態系統視域下美國高校創業教育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2012(10):61-63.

[16]LuiísaCarvalho,TeresaCostaandPedroDominguinhos.CreatinganEntrepreneurshipEcosysteminHigherEducation[EB/OL].[2018-03-15].https://comum.rcaap.pt/bitstream/10400.26/4106/1/InTech-Creating_an_entrepreneurship_ecosystem_in_higher_education.pdf.

[17]Ecosystem[EB/OL].[2018-03-16].https://en.wikipedia.org/wiki/Ecosystem.

[18]卓澤林,趙中建.高水平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建設及啟示[J].教育發展研究,2016,36(3):64-71.

[19]125StanfordStories[EB/OL].[2018-03-17].http://125.stanford.edu.

[20]StudentGroups[EB/OL].[2018-03-18].http://sen.stanford.edu.

[21]SorinaM,SocaciuT,ElenaR.Modelinnovationsystemforeconomicaldevelopmentusing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J].ProcediaEconomicsandFinance,2012(3):521-526.

[22]斯坦福大學創業教育使其成為美國乃至世界頂尖[EB/OL].[2018-03-19].https://wenku.baidu.com/view/8ee804b8b8f67c1cfad6b856.html.

[23][37]CharlesEEesley,WilliamFMille.StanfordUniversitysEconomicImpactvia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R].USA:StanfordUniversity,2012.

[24][27][30]StanfordBulletin:ExploreCourses[EB/OL].[2018-03-20].http://explorecourses.stanford.edu.

[25]劉博涵,等.2016年寒假清華大學研究生骨干海外實踐美國西部創新創業教育調研實踐支隊總結報告[R].北京:清華大學,2016:4.

[26]SHarkema,HSchout.IncorporatingStudent-CenteredLearningin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J].EuropeanJournalofEducation,2008,(4):513.

[28]SchoolofEngineering[EB/OL].[2018-03-21].https://engineering.stanford.edu.

[29]Stanford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Certificate:CertificateCourses[EB/OL].[2018-03-22].https://scpd.stanford.edu/public/category/courseCategoryCertificateProfile.do?method=load&certificateId=14800052.

[31]MJBliemel.Getting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OutoftheClassroomandintoStudentsHeads[J].EntrepreneurshipResearchJournal,2014(2):236.

[32]StanfordBusinessInsight:Entrepreneurship[EB/OL].[2018-03-21].https://www.gsb.stanford.edu/insights/entrepreneurship.

[33]Growyourcompany,portfolio,andcareerwithSA&E[EB/OL].[2018-03-23].http://stanfordaande.com.

[34]StanfordEntrepreneurshipNetwork[EB/OL].[2018-03-24].http://sen.stanford.edu/#members.

[35]StanfordVentureStudio[EB/OL].[2018-03-24].https://www.gsb.stanford.edu/stanford-community/entrepreneurship/venture-studio.

[36]OfficeofTechnologyLicensing[EB/OL].[2018-03-24].http://otl.stanford.edu.

[38][39]黃維.產學研合作:提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的必由之路[J].中國高校科技與產業化,2007(S1):91-93.

(責任編輯 陳春陽)

猜你喜歡
創新創業教育
高等醫學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析
應用型民辦本科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探討
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背景下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索
創新創業教育視閾下的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應用
在線教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有效性分析
智富時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6:38:06
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思考與實踐
淺析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發展趨勢及應對措施
新常態下系列化、規范化、創新化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研究
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
中國市場(2016年35期)2016-10-19 02:10:55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初探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下载| 久久中文无码精品| 尤物特级无码毛片免费|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色婷婷电影网| 激情视频综合网| 欧美激情首页| 91麻豆精品国产高清在线| 在线欧美一区| 国产靠逼视频| 久久美女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狼友视频国产精品首页|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色男人的天堂久久综合| www.国产福利|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亚洲欧美另类专区| 久青草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在线播放网站| 欧美区一区| 免费jjzz在在线播放国产| 欧美精品亚洲二区| 国产色图在线观看| 国产自在线拍|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伊人 六十路| 尤物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太粉嫩高中在线观看| 天天色天天综合网|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免费看a毛片| 国产成人资源|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青青草原国产免费av观看| 香蕉eeww99国产精选播放| 欧美性天天|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亚洲熟女偷拍| 成年人国产视频|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四虎影视库国产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观看视频免费完整版| 国产精品2| 四虎综合网| 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在线看国产精品|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日本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 福利视频一区|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丰满的少妇人妻无码区|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成人午夜精品一级毛片| 亚洲精品第一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在线免费网站| 国产69囗曝护士吞精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软件| 影音先锋亚洲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古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综合影院| 男女男精品视频| 99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 无码免费的亚洲视频|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观看国产| 性69交片免费看| 2020精品极品国产色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麻豆| 99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91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 97se亚洲综合在线天天| 91高清在线视频|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无码又爽又刺激的高潮视频|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露脸一二三区国语对白|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1024|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