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俊杰
摘? 要:2011年體育新課程改革標準發布,預示著經過多年試驗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正式進入到全新的發展時期。這就對學校體育提出了嚴峻考驗,許多一線教師也開始去嘗試進行課程的設計與實踐創新。為凸顯特色,實現體育學科與其他學科的均衡發展,學校體育實施健康課程校本化具有重要意義,同樣也需要制定可行性策略。
關鍵詞:學校體育? 健康課程? 校本化? 意義? 策略
中圖分類號:G80?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1(c)-0129-02
1? 學校體育實施健康課程校本化開發解讀
體育與健康課程在學校實施,整個過程是一個動態建構的過程,并不是生搬硬套的模式,而是需要結合不同的課堂情況做好創造性的二次開發,整個賦予課程生命的過程,也就是課程校本化的開發過程[1]。迄今為止,學術領域對校本課程的開發解讀不同,特質上也有所差異。但不可否認,校本課程的實施到目前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實現了對教學模式的全面創新。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校本化建設,前提是堅定不移地貫徹和落實國家體育課程意愿,以國家提出的各類青少年體育的相關意見和通知為參照依據,堅持“健康第一”的核心思想,最終使得體育課程校本化開發效果最大化。當然,整個課程的開發過程,本身也是以體育為核心的二次開發的過程,要把握重點,精準定位,才能夠為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具體執行提供新思路,打開新局面[2]。
2? 學校體育實施健康課程校本化的意義
2.1 優化體育課程方案
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校本化開發,是一個相對系統的過程,開發階段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改革方案。課程本身代表著國家意志,要將傳統的體育課程全面貫徹與實施,要從多角度著手,確保價值得以發揮。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校本化,一是要全面響應國家對基礎教育所提出的要求,二是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完成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這樣的校本課程的構建,為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實施提供了一個全面的理論框架,執行起來也更流暢[3]。
2.2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體育與健康課程,關注的焦點就是學生的健康狀況,以體育鍛煉的方式發揮出良好的效果。對于學生而言,參與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積極性并不高,從而導致自我全面發展受到影響,為解決這一問題,校本化課程的開發,內容輻射面廣,更具體也更全面。且在開發的過程中,實現了對校內體育和校外體育的有效整合。這樣的方式,構建了一個相對立體化的教學環境,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良好的氛圍和教學體系中,使得學生得以全面發展,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發展模式[4]。
2.3 提高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有效性
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有效性,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但在傳統的學校教學環境中,卻處處受阻,步履維艱。校本化開發,打開了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的新格局。在校本化的執行階段,扎實的理論根基及可操作性的實踐策略,都將為傳統的體育與健康課堂增添新意。學生對于新鮮的事物比較感興趣,校本化課堂的構建必將發揮出應有的優勢和作用,提高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質量。
3? 學校體育實施健康課程校本化的策略
3.1 轉變傳統觀念
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校本化的構建,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是根本。一方面,學校領導者要轉變觀念。作為學校的決策者,校本課程的設計與執行,直接關系到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開展成效。為此,學校領導者要對校本化實踐有一個充分的認知,領導者意識到校本化構建十分必要,并愿意為此實現資源上的傾斜,則勢必使體育與健康課程校本化得以有效執行,最終促進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發展,在清晰的目標和框架下,推進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校本化的實施。另一方面,教師要適當轉變自身角色。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在傳統的教學環境中始終處于主體地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校本化實踐過程,自然也離不開教師的支持。對于教師來說,要知道理想化的教學是不存在的,作為教學主體之一,要投身到校本化課程的構建當中來,以自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實現自上而下探索改革的基本流程,并對課程內容和實施效果進行理性的評判,在科學的論證中,確定最終的課程體系框架并嚴格執行。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對學校體育和健康課程校本化更好發揮作用至關重要[5]。
3.2 結合學校實際
體育與健康課程校本化的實踐,本身是一個相對系統的過程,核心是要為學生提供服務,確保課程校本化的開發,要與學校的實際情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第一,發揮學?,F有資源優勢。體育與健康課程校本化的實踐,對于學校的體育資源方面有著一定的要求。學校的體育資源情況,要直接被考慮到體育與健康課程校本化的探索當中,只有學校有足夠的資源支撐,才能為課程校本化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第二,結合傳統體育特色。我國少數民族體育資源豐富,不同地區的傳統體育內容,都可以成為體育與健康課程校本化的關鍵組成部分,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化課程。這樣的方式能夠拉近學生與體育課程校本化之間的距離,使得學生的參與主動性更強。第三,充分利用學校周邊的體育資源。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校本化建設,在充分利用課內資源的基礎之上,也需要將學校周邊的體育資源充分利用,用以補充學校體育資源不足的情況,探索可行性方案,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去感受體育的魅力[6]。
3.3 強化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究
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校本化開發,強化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十分必要。強化理論研究,根本目的是想要通過理論研究,形成完整的理論框架體系,探索更多課程校本化開發的理論依據,從而為開發的過程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結合現有的理論研究內容,有關于課程校本化方向探索的研究內容在不斷增多,為本研究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在實踐探索方面,要強調以新課程標準為核心,教育部門要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學校要發揮出體育資源方面所積累的優勢,教師要運用到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最終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校本化的開發與探索,使得校本化課程發揮作用。理論的積累過程為校本化的具體實踐提供保障,實踐探究也使得理論得到踐行。
綜上所述,體育與健康課程校本化的意義在于優化傳統的教學環境,形成完整的體育與健康課程體系,最終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在校本化課程的開發過程中,要轉變觀念、結合學校實際、強化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究,最終形成一套系統的可行性方案,突出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特色,使得校本課程與其他課程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 羅偉柱,鄧星華.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困境與出路[J].體育學刊,2018,25(6):96-100.
[2] 沈浩博.體育與健康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的路徑研究——以遼寧省高職院校為例[J].遼寧高職學報,2018,20(9):68-70.
[3] 張宏魁.新常態下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校本化開發途徑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8(7):85-86.
[4] 劉慶軍.基于課程結構改造的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校本化實踐——以福州第一中學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19(3):119-122.
[5] 張細謙.體育課程改革的學理辨析[J].體育學刊,2014,21(1):11-15.
[6] 文蔡雄.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校本化開發[J].體育學刊,2014,21(1):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