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秋生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奠定堅實的保障。小學生正處于愛玩愛鬧的年齡,對于閱讀缺乏一定的自律性和積極性,因此教師要針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多加注重,為學生提供一個輕松高效的閱讀氛圍。基于此,本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價值及培養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閱讀能力;培養分析
引言:小學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關鍵時期,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學生的學習發展需求,也跟不上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與時俱進的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正確認識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價值,并且通過不斷的研究,采取科學的策略來推動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的語言類學科,將貫穿于學生一生的成長中,教師要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負責,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價值
首先,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促使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小學生的語文教學,教師要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促使學生的教學符合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關系,需要教師將兩者進行有效的結合,促使學生不斷提升閱讀能力,這樣才能夠形成有效閱讀,從而做到寫作素材的有效積累。
其次,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利于樹立學生積極的價值觀念。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閱讀內容都是經過慎重篩選的,絕大部分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能力與語文基礎,閱讀內容中蘊含著很多的文化和智慧,對于學生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養成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因此教師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能夠幫助學生深入挖掘閱讀內容中的含義和價值,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從而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使閱讀內容中的價值觀潛移默化的滲透給學生。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創設閱讀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師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首先要認識到環境和氛圍對于學生的重要影響,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溫馨的閱讀學習環境,促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興趣和熱情,這樣學生才能夠從內心深處認可閱讀的價值。小學生正處于愛玩愛鬧的年紀,教師要懂得借助小學生的天性來激發其閱讀的熱情,促使其積極主動的進行閱讀學習,培養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要善于借助教學設備來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給學生帶來身臨其境的閱讀感受,增強閱讀體驗感,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在《桂林山水》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一些桂林山水的圖片和紀錄片,讓學生對桂林山水產生初步的了解,從而加強學生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促進學生閱讀的深層化。
(二)組織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閱讀自主性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位置,為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和空間,讓學生在親身參與的過程中體會閱讀的魅力和樂趣。學生親身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要比教師的語言教學效果有效得多。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多為學生組織一些多元化的教學活動。這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還能在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例如:在《小攝影師》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真正進行拍攝,在拍攝中體會樂趣,并且深入挖掘文章的情感內涵。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能夠更加準確且深入地了解文章的教育價值。
(三)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學生閱讀量的積累,在立足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閱讀基礎上,合理進行課外閱讀的拓展和延伸。在課內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拓寬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積累閱讀量。并且引導學生將閱讀到的優美語句和段落進行摘抄,將閱讀中學習到的知識進行長久的記憶,為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例如:在《賣火柴的小女孩》閱讀教學中,教師在課內教學之后,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優秀的課外讀物,最好是同等題材的,都是國外的童話故事。將課內閱讀教學內容延伸到課外,保持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高度興趣和熱情。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教育形式的發展趨勢下,教師一定要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多加關注和重視,將其作為一個重點課題去研究。在當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教學觀念的更新和教學策略的創新,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為學生營造一個全新的閱讀教學氛圍。與此同時,教師要正確認識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價值,并且通過科學的教學策略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為學生做好正確的引導作用,促使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寧鳳云. 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分析[J]. 中華少年,2017:97.
[2]郭彥慶. 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分析[J]. 新課程(中),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