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賢明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學生在做題的時候,大腦會全面思考。老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采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們更加容易理解題目含義。基于核心素養理念,全面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老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運用多樣化的方式進行講解,強化學生們的思維引導能力,對孩子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核心素養;數形結合;思想滲透
數學是教育階段不可或缺的一個學科,它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抽象能力、邏輯能力有著啟蒙意義,數學能力也是培養核心素養的關鍵。在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是將數字進行圖形可視化顯示,使簡單的數字通過圖形表達更加直觀形象。這種方法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也更加容易理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間接提升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核心素養理念下滲透“數形結合”思想的意義
在數學核心素養構造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組成之一,受傳統數學教育方式的影響,對學生的思維培養并不全面。傳統教學偏向于對字面知識的講解,忽略了實際的應用性。應試教育體制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側重點不同,太偏向于理論不注重與實踐相結合,無法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較淺顯,在理解數學知識的時候,對抽象的數學概念很難把握,所以小學數學的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多樣化方式進行教學,結合圖形的方式使得數學教學簡單化,數量和空間形式的重疊給學生們一個直觀的感受,賦予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思維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二、通過數形結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數形結合的方式可以加強學生們對題目的形象理解,讓數學題變得簡單易懂,課堂效率就會得到提升。比如拿一道數學題進行說明,鋸一段木頭需要花費4分鐘,現在有一根木頭,需要把它鋸成五段,那么一共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小學生基于其年齡特點,容易主觀代入理解,鋸成五段容易理解為鋸5次,使得最終的計算結果與標準答案不符。一般來說,這種題目涉及數量的問題,可以通過數形結合進行形象理解,老師可以提前準備一個小的原木直柱體,把它當做題目中的木頭,切成五段只需要鋸4次就可以了。這樣學生就可以理解其中的關鍵點,下次做同類型的題目就會有直觀的印象,形成慣性思維,提高做題效率。
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另一手段,在課堂上,老師可以針對性地進行題目講解,通過數形結合的方法強化學生的思維慣性,正確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數學所涉及的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可以用生活經驗、答題經驗進行分析。對于低年級學生的數學教學,老師要根據學生的水平進行合理的調整,不同的學生掌握的知識點也不一樣,通過數形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對知識融會貫通,形象理解其中的規律,有效提高學生做題的效率。
三、利用數形結合,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
小學生的感知力和理解力都有限,所以要充分利用數形結合培養學生對數學符號的感知力。符號意識可以幫助學生去發現圖形中的規律,可以形成慣性的解題思路。類似針對性“圖形”意識的培訓,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力,也可以提高學生對圖形的運用能力,運用圖形正確表達解題的思路和規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孩子,當題目無法用語言表述,可以讓學生用正確的圖形方式表達出來。這樣可以實現對學生培養符合意識的作用性。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老師要有耐心,逐步引導,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數學“圖形”運用的優勢
“數形結合”主要依靠“數”和“形”的連接表達方式,使“數”的表達更加直觀易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數形結合”的優勢,圖形的構建要簡單明了,讓學生一看就懂。“以數解形”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一個重要方式,圖形的表達可以更好的突出數量之間的關系,借助圖形可以將抽象化的概念進行可視化,提升學生的抽象思維。老師要充分引導學生對圖形的正確構建。比如在對三角形圖形的構建中,一個全等三角形需要三根邊長為一厘米的木棒,兩個就需要六根木棒,依次遞增,運用圖形理解,如果拼成n個三角形,那么需要多少根木棒?讓學生通過圖形的構建找出其中的規律,對于最終的答案學生要進行分析,老師可以給予一定的指導。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
結語
數形結合對于低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有著顯著的效果,它通過將數量關系用圖形進行呈現的方式使學生形象理解,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使老師更加方便教學,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理念的培養要求,主要加強對學生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的鍛煉,這一點可以通過數形結合的方式進行實現。
參考文獻:
[1]劉淑惠.探討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J].學周刊,2017,(29).
[2]陳玉玲.淺談數形結合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形式[J].廣西教育,2017,(25).
[3]王斌.基于數形結合思想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J].內蒙古教育,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