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靈鑫
摘 ?要:人文關懷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以人文本,是國家長期堅持貫徹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由于社會環境的復雜性,高職院校中的人文關懷更多的以口號的形式存在,并沒有踐行到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增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是對人文關懷的社會呼吁,是思想政治教育良性發展的方式訴求。本文旨在探討高職院校增強人文關懷的必要性和人文關懷缺失的主體因素,試圖對有效性的人文關懷途徑進行探索。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有效性
0.引言
從歷史的角度出發,在不同的時期、階段,人文關懷從不同的層次、范疇、領域都有所提及。人文關懷的社會意蘊就是以人文本,尊重人的主體性、差異性、多樣性,以不同的方式、方法促進人的發展,激發人的自主性、能動性、積極性。以差異性的方式引導人的行為,樹立符合時代發展的價值理念和行為準則。
一、高職院校增強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必要性
人文關懷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不斷追求的理想化的終極目標,從某種程度上講,真正的做到人文關懷是終極關懷。人類社會發展過程復雜,其間存在多樣性和多變性,每個人都存在差異性和多樣性、自私性,所形成的思想意志、價值觀念也是具有很大差異性的。從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視野來看,人文關懷就是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為中心,客觀對待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以差異化的教學方式平衡學生因差異性所產生的不同行為心理,促進學生主體能力的發揮,真正的做到育人、育心、育德,培養全面性發展的現代化綜合素質人才。但現實的教育與所設想的人文關懷發展存在著一定的間距,并沒有將人文關懷真正的落實到實際教育中。尤其在高職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實現程度較低,這是與高職院校的人才培育模式和教學目標相關聯的。高職院校的生源生源資質差,或多或少的存在心里偏差,基礎知識不扎實、自律性不強、學習能力不足,對待學習和社會的態度比較悲觀,學校沒有真正的發揮出育人的作用,學生在校園生活中反而逆向發展,沒有朝著主流價值方向發展,墮落于享受無管制的校園生活,崇尚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靡之風,跟風心理嚴重,墜入網絡文化不可自拔,荒廢自我,把美好、提升發展自我的教育機會過度消費,致使自身畢業后社會適應能力和社會競爭能力不足,產生嚴重的厭世、悲觀心理。同時,高職院校辦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技能型的職業性人員,在教育教學中缺乏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教學模式以固有的老師單向化灌輸教育為主,致使學生主體性、能動性的缺失。高職院校增強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是解決當前教學中存在一系列問題的有效途徑,是當前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根本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創新的基石和學生全面發展的價值理念。高職院校建構人文關懷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規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有效性具有緊迫性和當前性。
二、高職院校人文關懷不足的現實反思
教育教學工作不是單個個體的主觀行為,而是學生、老師、學校三者相互平衡合力促進的綜合性、整體性行為。高職院校人文關懷的不足與學生、老師、學校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講,對人文關懷的認知缺失和自身的人文關懷素養較低是教育教學中導致人文關懷不足的重要影響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片面的認為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就是要過度的關注學生的情感、情緒和精神狀態變化,從心理上得到學生的認可和理解,其實人文關懷的真正目的是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涵蓋了大學生心理和生理的諸多層面,人文關懷中教育者的定位不準確是今后工作需要突破的局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人文關懷素養較低主要體現在教學過程中關懷主體的不對稱、教學方法的單一僵化、教育內容的一律化。人文關懷講究的主體性是學生主體,并不是傳統的老師主體,這種教育方式導致學生與老師無法真正的實現情感與思想的交流,老師敷衍化教學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單向性灌輸理論抑制了學生的主動性,老師的教化服務作用效率降低,導致了教學體制的僵化,老師與學生不能建立亦師亦友的人性化關系,對學生的人生不能進行真正的引導和幫助,始終停留在為完成教學任務的功利性階段。同時教學過程中忽視學生的差異性、多樣性特點,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學內容應對具有不同特性的個體化學生。注重理論化教學,嚴重脫離實際與學生的自身狀況,片面的強調教學一致性、公正性,教學中缺乏真實情感,不能針對學生不同層次、不同強度的學習要求進行差異化教學,理論教學與實際情況的有效性對接。從教育管理者的角度講,不僅要注重學生的管理工作,同樣應注重學生的教育工作,承擔著多面性職責。只看到了管理的重要性卻忽視了教育環境的創建和對學生的真正理解,只是從自身主觀去揣測學生的心理,沒有走進學生的生活,去發現、發覺學生的真正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
三、高職院校增強人文關懷有效性的策略探討
針對于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忽視和人文關懷的不足,增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強度和力度,深入探索人文關懷有效性的可行性途徑,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首要的是要從思想上轉變教育觀念,增進人文關懷,提升對人文關懷的全面性和整體性認識。充分認識人文關懷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積極引導、幫助學生,進行差異性對接教學。提升自身人文關懷素養,不斷拓展人文關懷的新思路和新視野,深層次的了解、認識學生,增強與學生的雙向互動交流。教育管理者積極引導制定人文關懷的教育管理制度,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自由的空間,建立人文關懷的軟環境,潛移默化中熏陶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和崇高的思想道德。改革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用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的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能動性,教學中融入情感,與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實現價值共識。
四、小結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人文關懷的因素是多重的,增強人文關懷需要從不同的層面、角度去實現。當前任務重、道路艱巨,需要政府部門、教育界和教育工作者、學生共同努力來實現高職院校真正的人文關懷。
參考文獻:
[1]董振中.增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實踐探討[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05):48-49
[2]張偉.增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有效性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9(23):148-149
[3]劉洋.高職院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有效性路徑探索[J].納稅,2017(32):18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