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蓉清
摘要: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快速適應社會發展的最重要的一種能力。此次新課程改革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當成是教育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物理作為初中階段的重要課程之一,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并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來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本文著重就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做詳細闡述。
關鍵詞:初中物理;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初中生正處于心理和生理發育的重要階段,各方面的發展尚未定型。因此,他們的學習動機不穩定,會隨著外界因素的影響而變動。自然,學生的自主學習意愿也不強,自主學習的能力也不高。初中物理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必須給予學生有效的教學指導,設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幫助學生快速獲得自主學習的方法,從而促使初中生學會自主學習,為今后的深入學習創設良好的前提條件。
一、教給學生科學的物理學習方法
初中生由于年齡較小,還沒有形成一套成熟的自主學習方法,面對繁重緊張的課業壓力,他們常常是看到別人怎么學,他們也怎么學,人云亦云。然而,有時會因為學習方法不理想而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只有科學、有效且真正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切實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物理學科本身的特點,給予學生有效的物理學習方法指導,如在記憶物理知識點的時候可以用理解記憶法或對比記憶法,還可以積極地將現象與概念和規律之間進行聯系,讓學生能夠將學到的知識有機聯系起來,同時,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做好總結,讓學生能夠學會學習,并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教學中,我指導學生掌握以下幾種有效的學習方法:1、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學會聯想,把物理現象和物理概念、規律有機聯系在一起。如在學習“磁是什么”時,要想一想其中涉及到的物理概念有哪些?產生的物理現象是怎樣的?等等,這樣一來,學生學到的知識就變成了有機統一的整體。2、在記憶物理知識的時候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或將相似或相反的物理現象進行對比記憶。3、要學會總結。在學習完了一章節內容后,要把相關的知識點利用思維導圖串聯起來,形成有機整體,這樣在復習時就能夠立體地掌握知識鏈,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引導學生借助網絡進行自主學習
21世紀是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信息化的高速發展帶來的是信息和學習資源的互通和共享。在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學生的學習方法與傳統教學中的學習方法存在很大不同,教學資源不再只掌握在教師手中,學生可以借助龐大的信息網絡,從中搜集自身所需要的各種學習資源,這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借助網絡去搜集豐富的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同時,在課堂上,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能夠通過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來解決具有探究性的問題,從而促使學生學會主動利用網絡資源,并切實提高自身的解決問題能力。
例如,在學習《能源的開發和利用》這部分內容時,我就引導學生借助龐大的信息網絡來搜集學習資源。課前,我讓學生從網上搜集一些當前正處于研究利用階段的新能源有哪些,以及新能源的分類、優點以及注意事項等知識,對新能源有更為深刻的了解。這樣的訓練使得學生漸漸習慣從網上自己搜集學習資料,從而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獲得了提高。
三、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離不開實驗的幫助。然而,實驗并不能通過單個學生來完成,常常需要學生之間進行合作互助。而合作互助恰恰是新時代對學生提出的高要求,現代社會迫切需要具有超強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的人才。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教學任務的需要,積極地組織學生之間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小組交流討論或操作、實驗中進行合作互助,從而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與人合作能力得以增強。
例如,在學習《科學探究:串聯和并聯電路的電流》這部分內容時,我就積極地組織學生開展了合作學習。課上,我首先提出生活中常見的“電路連接不同,造成的燈光亮度是否相同”這一問題來引入新課,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首先,學生根據生活經驗猜想結果。然后,通過討論來自行設計實驗。最后,通過觀察實驗現象、結果來分析、總結實驗結論。如此一來,學生經過一系列的合作探究活動,促使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師要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當成是重要任務來抓,在教學中,想方設法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并傳授給學生符合物理學科特點的有效的自主學習方法,然后通過大量的學習實踐將這些方法內化為自身的思維方式,從而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以大大提高,進而促使初中物理的教學效果得以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文金.在自主中體驗,在體驗中成長——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祖國:教育版,2014(07).
[2]馮海霞.淺談物理教學中有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