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玲云
摘要:作為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科,數學學習主要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邏輯思維和數學學習習慣。基于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并對數學這一學科有基本的認識,讓學生對數學有興趣。本文從小學數學教學入手,主要通過在新課導入部分融入游戲、在課堂教學部分融入游戲、注重游戲結果的總結三個方面,探究小學數學趣味化課堂的打造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教學策略
相比其他學科而言,數學是一門相對抽象的學科,如果教師不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只顧按自己的思維進行授課,難免會讓學生對數學逐漸喪失興趣。因此,教師要采取更加形象化、趣味化的方式來進行授課,使得課堂教學變得豐富有趣,學生愿意參與進來。筆者將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分享如下,希望給廣大教育工作者以參考。
一、游戲導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導入是一堂課的開始環節,決定了教師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更好地進行新課講授奠定良好的基礎。導入環節的精心設計對于小學數學教師而言也是很大的挑戰,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愛玩的天性,以游戲的形式開始新課的學習。在游戲教學法的視角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引出新知識,讓學生能夠借助游戲的樂趣對新的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時、分、秒”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的游戲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閉上眼睛,由教師發出開始指令,并計時,讓學生體驗一下10秒有多長,當學生覺得10秒的時間到了之后就可以悄悄舉起自己的右手并睜開眼睛,看老師手中的計時是多少秒。通過這樣的形式,讓學生了解自己對時間的掌握程度,了解自己感覺的時間與目標時間的差距,進而體驗時間的長度。之后教師再組織學生體驗20秒、30秒的時間,直到學生對時間的感受越來越準確。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同桌兩人自己定時間并感受,一個同學看鐘表,另一個學生感受時間,彼此交換進行。當學生在游戲中越來越興奮時,教師可以順勢引入今天的新課,為新課的講授打好基礎。
二、游戲融入課堂,營造課堂氛圍
游戲形式是小學生較為喜歡的活動形式,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可以將游戲與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融合,讓學生能夠通過參與游戲活動的形式,潛移默化地獲取或感知數學知識,讓學生在豐富有趣的數學課堂氛圍中,不斷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鍛煉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多位數乘一位數”這一知識點時,為了讓學生理解并掌握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的算理,并學會把該方法運用到更多位數的乘法當中,教師可以在具體的教學中融入小型游戲,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掌握計算的方法。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四個小組,同時將黑板劃分為四個區域,在每個區域寫滿與學生人數相對應的計算題目。接著,四個小組的學生排好次序,并依次上前來填寫計算題目的結果,教師記錄下每個小組解題所用的時間。所有題目解答完成后,教師和學生一同進行題目的檢查并最終統計出答題又快有準確的小組,提前準備好獲勝小組的禮品。通過這種形式,讓學生在參與對抗游戲的過程中培養數學思維,提高團隊協作能力,同時能夠享受到獲勝的喜悅,在游戲中掌握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算法。
三、注重游戲總結,保證教學效果
由于小學生年齡相對較小,又喜歡玩游戲,部分學生在游戲結束后難免會比較興奮,思維還沉浸在游戲里,而沒有注意到學習內容本身。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教師要注意把控課堂游戲的度,避免課堂紀律混亂,學生過于興奮。在游戲結束之后,教師要及時進行游戲總結,落實到課堂要學習的數學知識上,讓學生切實從游戲中學習到知識。教師應該發揮指導作用,引導學生進行游戲總結,教師在總結時也要注意方式方法,盡可能通過提問等形式,讓學生自己產生認識,在潛移默化中將總結的方式方法傳達給學生,逐漸提升其思維水平。
以上文中提到的“多位數乘一位數”的游戲為例,在游戲之后,每個小組可能都在津津樂道自己小組誰做錯了,誰拉后腿了等等,心思沒有放在如何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解題能力上,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因此,教師要及時將學生的思維拉到教材知識上來,讓學生將思維放在如何提升自己的解題能力,如何提高團隊的協作能力上來,讓游戲切實發揮應有的作用,讓學生在感受游戲樂趣的同時,提升自己的數學學習水平和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從而為游戲化教學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趣味化課堂需要教師從教學手段的創新入手,在課堂導入環節、課堂教學環節融入游戲,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最后教師要注意進行游戲總結,將游戲落實到數學知識點上,保證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尤將軍.趣味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11):160.
[2]呂貴山.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課趣味活動開展初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