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璐璐 任勝楠
摘要: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國家越來越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音樂課程在現代教育體系中的作用也越來越不言而喻。為了幫助學生樹立起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加快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小學教育必然要將音樂教學的改革提上日程,升華戲曲等音樂形式在小學核心素質教育中發揮的作用。本文中,筆者將探析小學音樂如何運用戲曲音樂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以期促進我國義務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小學音樂;戲曲音樂;核心素養
前言:戲曲是我國古典音樂的重要表現形式,也是我國音樂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近年來,受到經濟全球化的影響,流行音樂引領潮流,備受當代學生的追捧,而戲曲、戲劇等底蘊濃厚的音樂形式卻逐漸消失了蹤影。在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深入的今天,教師肩負著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使命,必然要引導學生加深對戲曲音樂的認識,在音樂學習的同時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小學音樂課堂中運用戲曲音樂培養核心素養的重要意義
戲曲的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漢代,它將舞蹈、音樂、文學等藝術形式雜糅并用,形成龐大而獨立的音樂體系,在中國近千年的發展進程中廣為流傳。以經典京劇《貴妃醉酒》為例,該曲目以唐朝歷史為背景,講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間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精美華麗的服飾帶給學生巨大的感官沖擊,并能在欣賞過程中還原歷史故事,更好的實現傳統文化在現代教育體系中的滲透與運
用[1]。
在音樂課堂中融入戲曲音樂因素,可以是課堂層次更加豐富,形式更加靈活,幫助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領悟到傳統文化的美麗,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核心素養背景下,通過利用戲曲音樂教學,能夠帶領學生走出課堂,給予學生走進文化,走進生活的契機,從而開闊學生眼界,更能承擔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對于學生日后的發展也有更加積極的影響。
二、戲曲音樂教學中培育學生核心素養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的戲曲教育知識貧乏,缺乏藝術素養
目前,大部分小學音樂教師為師范類院校畢業生,受到系統高等教育的熏陶,教師本身對戲曲音樂涉獵甚少,在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定位不準確問題,無法將戲曲與小學音樂教材相融合。部分教師對于戲曲存在錯誤的認識,認為戲曲是保守陳舊的代名詞,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戲曲的認識。與此同時,教師對戲曲的認識存在片面性,未引發學生的深思,進而造成戲曲音樂教學資源的浪費,無法實現對核心素養更深層次的挖掘。
(二)課程教學模式單一,缺乏目標與計劃
戲曲作為相對獨立的音樂體系,涵蓋了“唱、念、做、打”等一系列表演特征及演唱形式,這對于小學生而言無疑有很大難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忽略了對小學生年齡特征及認知水平的考量,照抄照搬戲曲元素,更未結合信息化、多媒體等先進教學手段,致使戲曲教學課堂枯燥乏味,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與此同時,戲曲音樂教學在小學主要以鑒賞課的形式存在,內容上淺嘗輒止,一堂課下來,學生往往一頭霧水。目前,大部分音樂教師都沒有意識到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性,更忽略了戲曲在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教師只是將戲曲鑒賞當作緩解學生學習壓力的手段,并沒有讓學生領悟到戲曲中的深刻含義,最終也使得音樂教學失去了現實意義。
(三)課程資源匱乏,課堂設計不合理
小學音樂教材存在更新慢問題,內容上多以兒歌與主旋律歌曲為主,歌詞朗朗上口,更符合小學生年齡特征,但教材中對戲曲一類的傳統音樂形式涉獵甚少,對學生而言也相對陌生[2]。即便教師安排戲曲課程,也多是將曲目原封不動的播放給學生,單一的音調以及冗長的唱腔讓聽慣了膾炙人口歌曲的小學生感到乏味,加之教學情境及硬件設施的缺失,也導致學生很難產生共鳴,最終對戲曲產生抵觸情緒。
三、戲曲音樂教學中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一)提高教師綜合素養,加強教師培訓力度
將戲曲融入到小學音樂教學體系中是一段系統且漫長的過程,對此,教師應首先樹立起良好的教學目標,將核心素養的培養滲透到戲曲音樂課程當中,將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與創新能力提到日程上來。教師應當起到表率作用,加強相關知識的學習,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有效融合,使音樂課堂迸發出新的活力。
(二)改進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
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投入使用,使課堂教學模式更加靈活,也彌補了傳統教育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局限性。通過利用多媒體,將紙質教材中靜態的內容以更加生動的形式展現出來,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產生共鳴,加深對戲曲的理解。通過利用信息化技術,構建課下師生聯絡體系,學生可自主搜索喜愛的戲曲表演,自行制定學習計劃,進而成為學習的主人。
以“生旦凈末丑”臉譜的學習為例,課上,教師對臉譜的特征及象征意義進行集中講解;課下,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尋找各戲曲曲目中出現的角色,并自行闡述角色特征。通過自主探索,學生了解了京劇的表現形式,從而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3]。
(三)注重課程資源開發,組織多元化教學活動
教師應注重對教材及硬件資源的開發,利用校園力量開展豐富的戲曲活動,諸如知識競賽、演唱比賽等,使戲曲成為校園流行新風潮,從而加深學生對戲曲的喜愛。
例如,教師可利用班會的時間開展“戲曲小舞臺”活動,讓學生們自行選取喜愛的戲曲片段進行編排、制作戲服、布置舞臺等。在合作演出的過程中,學生對戲曲表演的流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集體凝聚力。
結語:現如今,戲曲音樂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更關系到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對此,教師需要充分的利用學校及學生家庭資源,豐富戲曲音樂教學內容及方法,創新教學體系,帶領學生走進豐富的戲曲世界,了解并熱愛戲曲,感悟并感激傳統及歷史文化的饋贈。
總結:
音樂課程教學本身的角度上來說,教學過程的開展,也是學生精神和能力培養的過程。且音樂課程得教學從性質上來講,也是一門具有發散性特點的課程內容。需要在教學方法和內容上進行及時的更新和優化。而戲曲音樂,是包含著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且具有非常高的文化傳播價值的音樂呈現形式。一方面,戲曲作為我國文化藝術門類中具有專業性且在學習上具有很大難度的形式,應當被作為重點內容融合應用在基礎的音樂課程教學中。另一方面,單純的戲曲教學的融入對于小學音樂教學來講具有較大的難度。這也為戲曲與音樂課程的結合奠定了基礎。在追求多元和豐富的音樂教育背景下,為了更加切實的符合小學生的音樂教學興趣,提高基礎階段的小學音樂教學質量,融入新的教學元素是一個必經的途徑。戲曲音樂風格不僅在音調和節奏上具有顯著的特征,在融合教學中也具有非常豐富的音樂表現力,這種形式不僅能夠引起小學生充分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音樂教學內容的豐富性,是一種通過新的教學內容和形式的融入,為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培養提供更加堅實基礎的教學方法。應當在小學音樂的教學開展中積極倡導應用。
參考文獻
[1]王華.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實踐探索——以二聲部合唱《太陽出來啦》為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39(11):239-241.
[2]唐蕾.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對策研究[J].戲劇之家,2019(33):181.
[3]楊艷利.教學過程中培養小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1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