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明斌 辛曉明
摘 要:在新時代歷史方位下,認真分析新形勢,深入研究新問題,主動適應新要求,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嘗試開展“師德養成教育示范縣市區”建設,突出縣級黨委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的主體地位,切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探索師德養成教育的價值取向與有效路徑,全面提升教師師德修養,營造風清氣正的教育生態。
關鍵詞:師德養成;價值取向;有效路徑
中圖分類號:G520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11-12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01-0004-03
一、縣域推進師德養成教育的基本背景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中,把師德師風建設作為提升新時代教師素質、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首要任務,先后用“大先生”“筑夢人”“系扣人”“引路人”等表現力極強的稱謂表達對廣大教師的殷切期望,并提出“三個牢固樹立”“四個標準”“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等師德建設標準和要求,成為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基本遵循。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將“突出師德”作為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與改革的一項基本原則。把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擺在首要位置,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教書育人全過程,突出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師德養成,推動教師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明確指出“著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質,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并提出了三條具體建議,即加強教師黨支部和黨員隊伍建設;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弘揚高尚師德,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
教育部為進一步深化師德師風建設,造就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研究制定了《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等規章,明確新時代教師職業規范,針對主要問題、突出問題劃定基本底線,對教師進行警示、提醒,給予嚴管厚愛。為規范教師職業行為,保障教師、學生的合法權益,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規范,教育部還制定了《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2018年修訂)》《幼兒園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等處理辦法和指導意見。
由于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人們的價值取向及道德觀念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再加上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人們的價值觀念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的沖擊,社會上出現了道德滑坡的現象。教師隊伍當中也出現了一些失德失范的現象,嚴重損害到教師隊伍的整體形象,給教育事業和人才培養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師德教育在教師教育中的重要性越發突出。
近年來,湖南省積極倡導突出教育引導,促進師德自覺;突出制度管理,促進師德自律;突出關懷激勵,促進師德自礪;突出監督約束,促進師德自警的“四突出、四促進”師德養成策略。按照基礎教育管理權限,壓實基層責任,在縣域內推進師德養成教育、提高師德教育的實效性成為當前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而緊迫的課題。
從2019年開始,湖南省探索性建設瀏陽市、雨花區、會同縣、隆回縣、邵東市等師德養成示范縣,取得成功經驗后,擬向全省推廣,期待在全省范圍內形成重師德、養師德的社會氛圍,形成優秀人才爭相從教、教師人人盡其才的良好局面。努力實現“三個有助于”,一是有助于廣大教師提高對教育工作、教師職業以及師德師風建設的認識。讓教師們切身感受到教育事業的光榮與艱巨、莊嚴與神圣,肩負著崇高而偉大的歷史使命。二是有助于廣大教師明確社會主義新時代對教師角色的新的歷史定位與新的職責要求。三是有助于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引導全社會關心和支持師德師風建設,重塑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大力宣傳優秀教師、師德標兵、“最美教師”等先進典型的模范事跡,展現當代教師的精神風貌,增強廣大教師的職業榮譽感和自豪感。
二、縣域推進師德養成教育的價值取向
湖南省秉承“郡縣制、天下安”的理念,突出縣級黨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主體地位,以“師德養成教育”為突破口,建立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推動師德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創新師德教育,完善師德規范。
在理論研究上,湖南省主張師德培訓與教育必須實現心靈的轉向,倡導師德養成、文化涵養、智慧生成的學術思想。主張從師德培訓轉向師德養成,從“培訓范式”轉向“交往范式”,注重“規范倫理”與“美德倫理”的互濟共治;主張從政治說教轉向文化浸潤,從他律性“外塑”轉向自律性“內化”,注重優秀傳統文化的涵養功能與自我修煉。試圖通過對師德養成教育的實效性研究,進一步發揮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湖湘文化和縣域特色文化在教師師德建設中的作用,力求為教師師德建設的研究提供更為豐富的資料和信息,進一步充實我國的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理論。深入探索廣大教師在反復而持續的熏陶過程中實現道德涵育與精神滋養的規律,嘗試從哲學、倫理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多重視角,豐富師德養成的機理。構建和形成符合縣域推進師德養成教育的協同體系和有效模式,探索建立健全師德師風長效機制和師德養成的路徑與方法,探索建立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的“湖南模式”。
從實踐探索上,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具體形式了解縣域內中小學教師在師德養成方面的問題,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開展混合式培訓與團隊指導,創新跟進式、可持續的教師師德養成新模式。發揮專家引領、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作用,通過“學、思、踐、悟”,達到“知、情、意、行”一致。主張從側重道德認知到師德養成過程中的“知情意行”相互作用,加強反思內省,重構道德認知;注重多重關系,涵養教師德性;堅持道德踐行,磨煉教師品行。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教育生態,努力辦好黨和人民滿意的教育,促進廣大中小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健康成長。
三、縣域推進師德養成教育的基本路徑
第一,構建師德師風建設體系機制。以縣市區為主體整體推進,逐步建立“行政主導—高校指導—學校落實”師德師風建設協同機制。縣市區黨委、政府以及教育系統黨建、人事、紀檢、督導、教師發展中心等部門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聯動機制;相關高校側重師德理論指導和師德涵養模式探索;中小學校、幼兒園抓師德實踐,樹榜樣、促后進、保底線、防紅線,共同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常態化、規范化、長效化。
第二,加強教師黨支部和黨員隊伍建設。指導中小學、幼兒園基層黨支部開展“五化”建設,以黨建促進師德建設,以黨風醇化教風。注重選拔黨性強、業務精、有威信、肯奉獻的優秀黨員教師擔任黨支部書記,實施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創新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開辟新陣地,利用新載體,有針對性地加強廣大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師德養成教育。
第三,貫徹落實教師職業行為規范。以縣市區教育(體)局為主體,突出政治思想建設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筑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組織本區域教師學習貫徹《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督促廣大教師做到人人應知應做、必知必做,真正把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結合起來,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自覺做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人的楷模,維護教師職業形象,提振師道尊嚴。
第四,選樹師德高尚的先進典型。縣市區教育(體)局會同相關部門,發掘當地師德典型,樹立教師身邊的師德模范,加強師德宣傳,推介“湖湘好老師”“中國好老師”, 配合湖南省教育廳及教育部開展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國家功勛和榮譽表彰的提名推薦工作。提煉和宣揚優秀教師為學為師的大愛師魂,塑造教師良好的社會形象,弘揚中華民族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
第五,組織實施好師德養成教育。以“國培計劃”師德養成教育項目為載體,以教育部即將頒布的《中小學教師師德培訓課程指導標準》為依據,以“傳承師道,立德樹人”為核心理念,以“中華文化(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湖湘文化和縣域特色文化涵養師德”為主要路徑,遵循“試點先行、點面結合、滲透融入、知行合一”的推進思路,線上線下相結合開展混合式培訓與團隊指導,創新跟進式、可持續的教師師德養成新模式,建設一批師德養成教育的示范縣市區、示范學校、示范幼兒園,引領全省師德風尚,促進基礎教育改革與創新。
一是舉辦師德師風建設管理干部研修班和師德養成教育培訓者研修班。師德管理干部研修班在省級層面培養50名認識到位、思路清晰、率先垂范、保障有力者組成師德師風建設管理團隊,主要培訓對象為每個示范縣市區教育(體)局局長、分管師德師風建設的副局長、人事或教師工作股長、教師進修學校校長和副校長(或主任)以及承擔試點縣市區師德師風建設指導工作的省屬普通高等學校相關院系負責人。充分調動整合各方資源,確保工作順利開展,成為示范縣市區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關鍵少數”、引領者與護航者。師德培訓者研修班在省級層面培養50名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熱心師訓者組成師德養成教育培訓者團隊,作為省級師德培訓專家,參與師德養成教育示范縣市區師德培訓指導,承擔全省其他縣市區“送培到縣”示范性培訓項目“師德巡講”任務。
二是指導建設一批師德養成教育示范學校(園)。每個示范縣市區遴選建設10所保障有力、組織有序、機制健全的師德養成教育示范學校(園),作為師德養成教育實驗與實踐基地開展先行先試,大膽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師德”教師培訓新模式,在理念創新、課程建設、活動開展、共同體建設和評估考核等方面,發揮“傳、幫、帶”及示范、輻射作用。
三是培訓師德養成教育示范縣市區的骨干。以示范縣市區為單位,組建縣(市區)域師德養成教育示范校(園)管理干部團隊和師德培訓者團隊,每個縣市區各50人,共100人。由示范縣市區教師發展中心(教師發展中心)獨立或與相關高校聯合申報縣域師德骨干國培項目,以師德養成教育工作坊的方式開展混合式研修,集中研修5天、工作坊研修100學時。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師德培養新模式,引導大家“學、思、悟、行”,在內心深處“明道立德”,使之成為教師群體道德的典范,成為引領、示范教師生命狀態改變的先行者。
四是通過“骨干引領全員”整體提升縣(市區)教師師德修養。結合示范縣(市區)教育教學和教師隊伍的實際,按照“師德師風建設骨干—師德養成示范校(園)教師—全縣(市區)教師”分層輻射的思路分步實施全員師德養成教育。由示范縣市區教師發展中心(教師進修學校)選擇“中華文化涵養師德線上學習平臺”,提供系列師德涵養課程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資源,采用“送教下鄉”“師德巡講”“師德養成工作坊”與“校本研訓”相結合的方式,每個縣市區每年培養培訓500~1000名教師,集中培訓3天,網絡研修50學時。同時,開展師德師風建設主題實踐活動,幫助廣大教師在小步子、低壓力、低門檻的學習中,長時熏修、長期浸潤。引領他們把中華文化中的修身智慧和教育智慧“學出來、悟出來”,并能夠“做出來、傳下去”,促進教師修身與教學實踐相融合,打造出一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
五是總結形成一套能夠引領、示范全省乃至全國的“師德養成教育示范縣(市區)方案”。在工作實施過程中,注重收集教師生命成長的動人故事和典型事例,按照主題分別集結成冊,整理和總結各縣(市區)取得的成功經驗,總結、提煉出示范縣(市區)師德養成教育典型經驗,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實施模型與實施工具,面向全國發布和大面積輻射、推廣,進一步提升示范縣(市區)在湖南省乃至全國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葉瀾,白益民,等.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王文靜,杜霞,張翠平.傳承師道立德樹人——中華文化涵養師德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
[3]張卓玉.構建教育新模式[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4.
[4]唐凱麟,劉鐵芳.教師成長與師德修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5]戴雙翔,王本陸.教師職業道德養成——做一個溫暖的師德實踐者[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6]李進.教師教育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7]檀傳寶.教師職業道德[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8]瑪麗蓮·科克倫-史密斯,沙倫·費曼-尼姆賽爾,D·約翰·麥金太爾.教師教育研究手冊:變革世界中的永恒問題(第三版)[M].范國睿,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