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娟
摘 要:班級文化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導下,師生通過教育教學與管理活動所創造和形成的精神財富、文化氛圍以及承載這些精神財富、文化氛圍的活動形式和物質形態。良好的班級文化有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功能。教師要注意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班級;文化建設;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6-24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01-0047-02
一、引言
班級是一個教育組織,是一個文化組織。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獨特的價值觀、行為習慣和班級精神,是全班師生共同的價值取向、人生態度、理想信念、奮斗目標、優良傳統、思想作風、精神面貌和活動準則,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要加強班級文化建設,促使學生不斷成長和發展。
核心素養是教育教學中的育人目標,因此,教師要按照教育目標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綜合素養包括多方面的內容,如學習探究、思想品德、責任意識等,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教師可以借助班級活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學生不斷地提高學習探究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等。
二、優化育人環境,培植文化土壤
班級環境建設一般可分為兩個層面:一是基礎性的環境建設,二是支撐班級文化的教室環境建設。為了形成富有個性的班級文化,我們要著力建設能支撐班級精神的教室環境。
班級內部的裝飾環境以及班級氛圍都會影響學生的成長。因此,教師應該與學生展開討論,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積極思考,為班級裝飾提供意見,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關于班級的裝飾,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探討,同時加入一些多元化的設計元素,使學生感受到班級內良好的文化氛圍。班級裝飾會影響到學生,教師要與學生一起動手實踐裝飾班級,使學生在集體活動中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同時讓學生與學生更好地相處,提升集體意識。班級裝飾中的一些內容也需要保持新鮮,需要定期更換,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環境下受到熏陶。學生不斷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更利于成長。班級裝飾要具有以下特點:美觀、大方、整潔、正能量、連續性(內容不斷優化和更新)等,使學生分工合作。教師可讓一些擅長美術的學生進行繪畫創作,裝點教室,使教室更加美麗。還可讓一些書寫比較好的學生在黑板上寫板書,用文字來裝飾教室。
班級文化建設不僅包括班級外部環境建設,也包括班級內部環境建設。例如,班級口號關系到班級內的建設,也反映了班集體積極向上的形象,因此,在班級口號的選擇中,教師要使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先讓學生想出班級口號,然后讓全體學生投票選出最適合的班級口號。并且可以將班級口號加到班級宣傳欄上。班級手抄報要定期更新,以周為單位,可以在黑板上寫手抄報,手抄報中反映班級內一周的情況,呈現班級的發展面貌,這能使學生在良好的氛圍熏陶下受到影響。
班級宣傳展示欄也是班級外部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展示欄內容可以選擇學生的書法、作文、繪畫等作品,以使學生互相學習;宣傳欄里則可以寫一些格言、諺語等,以使學生受到積極的影響;學習進步欄則可以張貼一些班級人物的學習事例以及其學習方法,使學生更好地相互學習。通過外部環境的塑造,更利于學生學習和成長。
三、完善班級制度,激發學生潛能
班級制度也是班級文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資源,它是落實、踐行班級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師應該與學生一起制定班規。班規應該包括班級內部各個方面的制度,如紀律、衛生、勞動等方面。同時也要制定一些相應的賞罰措施,以使學生遵守班規。班規也要根據班級內部情況進行及時調整,修改班規不合理的地方,以使班規更符合班級特點。制定了規章制度后,需要學生自覺遵守班規,也可以由相應的班干部進行監督。教師可以對班級內每個學生的學習、衛生、紀律等情況進行記錄,以便更好地使學生遵守制度。良好的制度不僅對學生起到約束力,使學生在自習課上能夠遵守紀律、自覺學習,也為各個學科教師提供了好的教學條件,給各個學科教師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在班級制度建設方面,教師要與學生交流和溝通,同時根據學生的建議做出修改,同時定期公布班級量化情況,對班級內的衛生、文明等情況予以公示,使學生在觀看量化結果的同時,更好地形成集體意識,自覺遵守紀律,同時做好分內的事,如做好個人衛生、文明等,以便更好地為班集體的量化考核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
教育最有效的方式是讓學生自我教育,所以,班級的管理重點應該是讓學生學會自主管理。每個班主任作為德育工作者,要把握好自己參與的度,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包辦一切,既要發揮主導作用,也要使學生能主動獨立地發展。堅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原則,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管理,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班級的主人。在班級管理規劃方面,班干部也起到重要作用。班干部應由學生投票選出,教師為每個學生都提供相同的競爭機會;同時,班干部也要分工明確、合理,如有專門負責紀律的、有專門負責衛生的等,使班干部起到良好的監督作用和榜樣作用,為班級制度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定期召開班級制度會議,以便對每周的班級情況進行總結,并使學生積極建言獻策,為班級發展提供更好的建議。
四、開展多元活動,營造動態文化
班級活動是班級文化中最活躍的因素,也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有效載體。班級活動有利于班級內學生相互了解、相互學習,在互動中構建和諧的班級氛圍,對班級的穩定發展和學生的個人成長都有積極的作用。作為班主任,我們要積極創設各種活動平臺,鼓勵學生廣泛參與體育、美術、舞蹈等豐富多彩的比賽和義務勞動、參觀訪問等活動,同時結合班級實際認真開展日常主題教育活動
教師也要積極參與班級活動,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在一些學校活動中,如各種文藝匯演活動以及集體活動等,都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努力。如在六一兒童節節目表演中,教師就可以與學生討論班級選擇一個什么樣的節目排練等,使學生更好地參與進來。在確定了節目以后,讓學生抽出一定的時間進行排練,為節目表演做好充分的準備。在節目排練過程中,教師也要給予指導,使學生克服不良心態的影響。在班級郊游野餐活動中,教師也要與學生一起設計活動內容,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其中,使學生增強集體意識。
班級活動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也有積極的作用,如學校運動會、詩詞競賽、象棋比賽等學校組織的活動,都能使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教師在這些活動中要給予指導,使學生正確看待比賽結果,這對學生的人格發展有積極的作用。有些活動對學生班級凝聚力的提高有積極的作用,如體操比賽,考察的是整個班級內學生的協調能力和綜合能力,也考察了學生的團結精神,可促使學生在比賽中全力以赴,為班級榮譽奮斗。
教師也可以根據班級情況,每周開展特定的班級活動,使師生之間加強了解,同時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如開展學習交流活動,使學生討論學習中的困惑,并互相交流學習方法,這對學生的學習思維和方法的選擇都有啟迪作用。辯論會,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有積極的作用,也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我們發現,主題化、系列化、特色化的活動,能增強學生的認同感與榮譽感,能凸顯班級精神品質。所以,我們要巧借活動的舞臺,讓學生的自主能力得到發展,讓學生的個性盡情張揚。
五、優化人際關系,提升學生素養
班級人際關系是班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是班級文化生成的前提,主要包括師生關系、生生關系。其中,師生關系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教師要關心每個學生的成長狀況,不僅包括學習,還包括其他方面的發展情況。教師也要利用班級活動,為學生提升思想品德提供借鑒,使學生提高道德修養。
如以各個節日為主題,開展思想教育活動,國慶節時開展愛國教育,使學生去收集關于我國歷史文化的資料,為課上思想教育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依據,使學生了解我國歷史文化,增強愛國意識;在五一勞動節時,教師也可以與學生一起大掃除,使學生熱愛勞動、熱愛生活,養成良好的習慣,不好吃懶做,并使學生在家庭生活中也具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想品質。這些活動對學生個人成長和個性品格的發展有積極的作用。
在班級建設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各個方面的素質進行培養,如學習、思想品德、衛生、文明等,使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積極的影響和良好環境氛圍的熏陶,這對學生的個人價值觀的影響也有積極的作用。班主任也要將思想教育融入班級管理的方方面面,要善于利用溝通的藝術,多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與學生建立和諧的關系,促使學生提高個人綜合素養。同時,教師也要指導學生學會與他人相處,使學生在班級內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引導班級共同價值取向的形成。人際關系的良好建立更利于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使學生在各方面不斷獲得成長和發展。
六、結語
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班主任作為引導者,是引領班級文化健康發展的中堅力量,必須不斷學習,積極探索班級文化建設中的方法與理念,讓班級成為學生學習豐富知識的殿堂、培養健康體魄的運動場、形成健全人格的咨詢室,真正成為學生心靈的家園。
參考文獻:
[1]肖小惠.“主題活動式”特色班級文化建設初探——奔跑在陽光下的“大拇指”中隊[J].教育界,2019(12):123-124.
[2]李斌.用良好的班級文化潤澤小學生的心靈——小學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級文化建設[J].教師,2016(22):114.
[3]何亞新,劉宗霞,鐘燕,等.小學班級文化的建設策略[J].教育科學論壇. 2016(12):3-7.
[4]趙新靜.小學班主任要如何做好班級文化建設[J].新課程·小學,2019(10):216.
[5]謝祖梅.小學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級文化建設工作[J].南北橋,2019(1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