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艷
摘 要:幼兒想象力的培養是新形勢下幼兒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其關乎幼兒未來的創造能力,由此幼兒教育工作者需要尋找各種渠道去實現幼兒想象力的培養,其中美術教育就是重要的想象力培育策略。文章先對幼兒想象力培養的必要性進行闡述,接著援引幼兒園美術教育案例,探討如何實現幼兒想象力的培養問題。
關鍵詞:幼兒教育;美術教育;想象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6-23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01-0110-02
一、引言
在幼兒美術教育過程中,學生發現美、創造美的素質會得到潛移默化的培養,而這些都將成為學習主體創造力塑造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幼兒對色彩十分敏感,他們往往對圖畫保持著濃厚的興趣,由此可以以極大的熱情參與到實際美術教育教學過程中去,這就為其想象力的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由此,探討美術教育在幼兒想象力培養中的價值問題,是很有教育價值的。
二、幼兒想象力培養的必要性分析
幼兒想象力培養,關乎幼兒的創造性,關乎未來教育的發展,關乎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這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的實在因素”。也就是說,想象力是實現發明創造的前提和基礎,要想發展幼兒的創造性,實現創造性人才儲備體系的構建,就必須在幼兒教育階段關注幼兒的想象力培養。也就是說,實現幼兒想象力的培養,是現代教育的基本訴求,是人類文明可持續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節點。
幼兒想象力的培養,關乎幼兒學習活動的有效開展。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以聽故事、聽音樂、學繪畫、學游泳的方式來開展,可以使幼兒的想象力得到良好的培育。而借助想象力,學生可以更快地感知對應的學習內容,繼而進入對應的學習情境中,感受其中滲透的情感。
三、美術教育在幼兒想象力培養中的價值分析
幼兒美術教育有強烈的情感色彩,關注幼兒的情感體驗和表達,但是歸根究底需要以審美創造能力培育為核心,鼓勵幼兒在美術教育中提出自己創造性的想法,倡導美術教育過程中的交互性,確保多方面的感官可以展現出協調的特點。下面從實際幼兒美術教育案例的角度來探討,美術教育在幼兒想象力培養中的價值:
(一)調用幼兒的感官體驗,創造想象力空間
在幼兒美術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會依照不同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訴求來設定教學任務,其本質在于引導幼兒從“像”到“想”的想象思維轉變。一般情況下,幼兒繪畫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涂鴉期(1.5~3.5歲)、象征期(3.5~5歲)、圖式期(5~7歲)。不同階段需要依照不同的年齡訴求來設定對應的繪畫教學內容。比如,在小班涂鴉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高度關注幼兒感官的調用,希望由此為幼兒想象力的培養創設良好的空間。首先,引導幼兒進入走線游戲中,引導幼兒沿著一條直線行走,使其對線條有初步的感官體驗,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去欣賞抽象畫,并設置對應的問題,要求幼兒說出自己在抽象畫上看到了哪些線條,這些線條是什么顏色,這些線條看起來像什么?此時可以使幼兒對線條和色彩形成初步的感知。其次,教師引導幼兒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在畫紙上進行自由創作,以此增強對實際線條的理解和實際的體驗。再次,是感官交互環節。教師畫出各種各樣的線條,要求幼兒說出對應的線條看起來像什么,此時主要是在考查幼兒的觀察能力。再者請個別幼兒到講臺上去繪畫對應的線條,其他的幼兒進行想象和猜測,最后幼兒說出自己的答案,并且講述自己為什么要這樣繪畫。此環節中,教師需要以激勵教育為主導,使得幼兒能夠體驗到繪畫的成就感,使得其感官體驗進入更加理想的狀態,確保幼兒的想象力空間得以不斷延展。最后,幼師播放對應的輕緩音樂,鼓勵幼兒跟隨著音樂的節奏去繪畫,體驗繪畫的樂趣。對一些不自信的幼兒,教師可以進行激勵,確保其能夠依照自己的想象來進行大膽繪畫,并且大膽地將自己的畫作分享給同桌或者朋友,由此創設出理想的想象力鍛煉空間。
由此可見,在美術教育的過程中,幼兒體驗成為教師關注的焦點。鼓勵幼兒大膽地進行繪畫,通過繪畫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或者發揮想象力,這可以增強幼兒繪畫的自信心,讓其以更大的熱情參與到實際的繪畫創作中,由此實際想象力的空間也會得到不斷延展。也就是說,美術教育可以為幼兒想象力的培育創造了良好的外在環境,營造了對應的想象力鍛煉平臺,使得學生的感官體驗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發展。
(二)加強美術教育與生活的聯系,奠定想象力基礎
幼兒美術教育常常會以對應的主題教學的方式來進行,在相對整合的教育格局中,幼兒可以更快地理解繪畫與生活之間的聯系,由此使得幼兒的想象力培養朝著更加有效的方向發展和進步。也就是說,美術課堂中,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會以繪畫的視角去審視自己的生活,由此實現了繪畫與感性生活之間的聯系。在美術視覺創作的過程中,幼兒勢必需要去回憶對應的事物,去觀察對應的事物,去積累對應的素材,由此慢慢形成發現美的習慣。再者,在實際的美術教育教學過程中,幼兒通過多看、多聽、多練的方式,實現了自身視野的拓展,教師如果在此時能夠加以有效引導,就可以將對應的影像轉化為幼兒自身的經驗。而這些生活化的經驗會使得幼兒對應的認知得以強化,潛移默化中,幼兒可以更快地掌握對應事物的特征。比如,在“奇妙的水果”繪畫課上,教師先要求幼兒回家后尋找自己身邊的常見水果,將其拿到課堂上,要求在課堂上進行觀察,在觀察環節,幼兒需要使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無論是手摸到的觸覺,還是眼睛看到的視覺,都可以表達出來,在這樣的交互環節中,幼兒的觀察能力能夠得到良好的培育。接著,引導幼兒說出自己是如何進行觀察的,是從上往下,還是從左往右,抑或從近處到遠處。再要求幼兒在課堂上對照自己拿的水果,使用彩泥塑來進行水果形狀的塑造,此時幼兒可以自由發揮,進行簡單的變形操作,也就是說可以依照自己的想象對水果的形狀進行修改,在此基礎上進行對應水果的繪畫。也就是說,實際物體的觀察使得幼兒的畫作素材得以充實,并奠定夯實的表象基礎,這些都是幼兒想象力培養的重要前提和基礎。
在美術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常常設置這種與生活意象融合的環節,使幼兒可以通過觀察深刻地理解生活,培養其感性視角,久而久之形成大量豐富的表象,確保其能夠站在各種角度去欣賞對應的美好事物,這些都將成為幼兒想象力培育的基本條件。簡而言之,美術教育可以為幼兒想象力培養提供更加充實的素材,形成對應的感性生活視角,這將為幼兒實際想象力的提升插上翅膀。
(三)肯定幼兒創意萌芽,實現想象力創造
在幼兒美術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肯定幼兒的創意萌芽,使得幼兒感受到教師對其創作的尊重,這樣可以激發其參與創作的積極性,由此順利實現從“想”到“像”的過渡,這對幼兒創造力培育而言,也是至關重要的環節。在美術教育教學的環節,幼兒能夠真實地去體驗,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去感受,在這樣的感受環節,幼兒可以獲取更多的知識,此時的情感體驗也是更加客觀的,這些都將成為激發幼兒思維創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在幼兒使用繪畫表達自己想法的時候,教師需要采取保護的態度,確保幼兒可以更多地使用繪畫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在幼兒作品被贊揚的過程中,幼兒與教師之間的關系也會朝著良性的方向發展,這對促進幼兒想象力提升而言,也是至關重要的節點。比如,在幼兒涂鴉環節,很多幼兒的涂鴉都是隨機的,帶有自己的思維的。此時教師不能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評定,而是應該以欣賞、尊重的態度去面對,這將使得幼兒的創意萌芽得到保護。
為此美術幼兒教師需要積極地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其一,實現幼兒美術活動區的創設。這樣的區域中有各種紙張、繪畫筆、油畫棒、剪刀、繩子、顏料、紙板等材料,幼兒可以在區域內自由地進行畫作,教師不要設定規范,而要鼓勵幼兒在這樣的區域進行自由繪畫,可以進行涂畫,可以進行繪制,可以進行玩耍,這樣為幼兒的繪畫創造了良好的環境,這也是幼兒創造力萌芽和發展的重要區域。其二,在班級內開展各種“小小畫展”的活動,鼓勵幼兒畫出自己喜歡的作品,將作品作為教室裝飾品,實現對應畫展環境的創設。我們知道,幼兒特別愛惜自己的東西,無論自己創作出來的繪畫作品質量如何,他都希望得到教師、家長和小朋友的關注。為此美術教師可常常以開展畫展的方式,鼓勵幼兒拿出自己最喜歡的畫作,將其貼在墻上,并鼓勵大家去進行鑒賞,這樣營造出相互學習的繪畫氛圍,使得幼兒對實際繪畫的積極性得到激發。其三,在美術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自主探索環境的營造,不要進行太多的干預,不要總是習慣性地用“對或者錯”的評語來判定幼兒的作品,而要倡導將幼兒作為繪畫的主體,鼓勵其使用繪畫來表達自己,重視繪畫的過程。另外,教師不要過多地在乎繪畫的結果,不要在繪畫的過程中使用模型,這樣會扼殺幼兒的想象力,也不要過多地去詢問幼兒“這是什么”,而要鼓勵幼兒使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自己的作品,將激勵教育理論滲透其中,由此營造出更加理想的想象空間。
四、結語
美術教育在幼兒想象力培養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而幼兒教師需要正確看待美術教育的價值,并且將幼兒想象力培育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通過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創造想象力發揮的氛圍等方式,使得幼兒美術教育成為幼兒想象力培育的重要平臺。
當然在此過程中,幼兒美術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去尋求全新的教學策略,樹立正確的美術教育教學價值觀,確保幼兒想象力可以得到培養,繼而在更加理想的培育環境中,讓幼兒獲得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閔壽珍.啟發式教學法在幼兒美術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才智,2017(33):108.
[2]嚴 戈.兒童繪本閱讀在農村幼兒美術教育中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美與時代(中旬刊),2017(12):116-117.
[3]王 青.幼兒審美能力與創造力培養的實踐研究[J].新西部,2017(33):163-164.
[4]高夢竹.繪本在幼兒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1):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