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課題《湖南省小微企業技術創新服務體系的評價及改進研究》的階段性成果(批準號:17C0939)
摘 要:中小微企業技術創新服務體系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以湖南省中小微企業為例,探討目前技術創新服務體系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
關鍵詞:技術創新服務體系、現狀、改進建議
近年來我國已經逐步形成了以生產力中心、孵化器、中小企業創業服務中心為主的技術轉移和創業服務機構,逐步形成以科技咨詢與評估機構、技術交易等專業服務為代表的科技中介機構等多層次的技術創新服務體系。現有的技術創新服務體系是否適合當今不斷提升的社會生產技術復雜程度,是否滿足不斷增加的技術創新主體的需要,是否能適應越來越豐富的中小微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梢?,通過進一步完善技術創新服務體系將為企業提供更好的支持與服務,這是我們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湖南省中小微企業技術創新發展趨勢
湖南省中小微企業創新工作,伴隨著中央到地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號角的吹響,取得明顯成效。主要表現為:(1)中小微企業創新相關指標得以較好完成。在全部新登記企業中,小微企業的占比達到了96.78%,是投資創業的絕對主力。(2)中小微平臺建設加快發展。建立創新平臺是湖南省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技條件服務平臺、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臨床醫療技術示范基地、眾創空間、星創天地等。據不完全統計,湖南省共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8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64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6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4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43個;國家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3個,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20個;國家級眾創空間32個,省級眾創空間53個;國家級星創天地26個,省級星創天地67個;國家級國際合作基地13個;省級科技條件服務平臺102個;省級臨床醫療技術示范基地15個。(3)中小微企業創新積極性提高。湖南省中小微企業得到長足發展,數量已經超過50萬戶,占到企業總數的99%以上,其做出的貢獻包括有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5%以上的創新成果、85%以上的就業崗位,中小微企業在保障財稅增收、穩定經濟增長、推進技術創新、保障民生福祉等方面發揮日益突出作用。湖南省2018年底僅長沙生產力促進中心為10000多家企業提供了具有針對性的科技服務(直接孵化培育高新技術企業400多家),轉移轉化科技成果3000多項,增加產值200多億元,增加稅收50億元以上。完成各類項目驗收及評審近萬項,培訓各類人才10000人次以上。曾在2016年被評為“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城市核心基地”,為廣大中小企業的發展開辟了新的渠道。
二、湖南省中小微企業技術創新服務體系現狀
中小微企業技術創新服務體系與其技術市場發展息息相關,湖南省技術市場發展較快,技術合同成交額也在逐步增長。近年來,湖南省技術市場發展較快,技術合同成交額也在逐步增長。2018年湖南省共簽訂技術合同6044項,成交技術合同總額達到281.67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5.61%、38.67%,再創新高。長株潭三市繼續保持湖南省技術市場領先地位,全年實現技術合同交易總額234.52億元,占全省的8成多。其中,長沙市實現145.18億元,居全省首位。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速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常德市、株洲市和岳陽市。從登記的合同類型來看,技術服務合同仍居首位,成交額為223.62億元,同比增長57.64%;技術開發合同成交額34.82億元,居第二位;技術轉讓合同有所下降,成交額為13.43億元;技術咨詢合同成交額為9.8億元,增幅47.57%。按交易主體統計,企業法人登記各類技術合同4053項,成交額為257.82億元,同比增長47.9%,占全省技術合同成交總額的9成多;高校和科研機構共登記技術1624項,成交額為16.85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5.75%、32.24%。成交額排名前三的高校分別是中南大學、湖南大學和長沙理工大學。按技術領域統計,成交額居前三位的分別是環境保護與資源綜合利用、新能源與高效節能和先進制造。其中,環境保護與資源綜合利用領域成交額為83.49億元,超越新能源與高效節能領域獲得領先地位。各技術領域中,航空航天領域增幅明顯,成交額為9.43億元,增長245.82%。農業、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領域成交額較上年有所下降,其中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領域下降明顯,降幅33.19%。
三、湖南省創新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政府部門在制訂湖南省財政政策以及提供金融服務和技術服務等方面都有意識地加大了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因此,目前的技術創新服務體系建設已經初現成果,但還存在一定問題,尤其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這些問題的存在,根本無法滿足企業快速發展的創新需要,制約了創性能力的提高和發展。下面列舉些湖南省中小微企業技術創新服務體系建設存在問題,主要有:
1.缺乏創新人才
從總體來看,湖南省中小企業雖然有一定數量,但是涉及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并不足,尤其是高層次的人才比例較小。湖南省有很多中小微企業是私營企業,企業規模小,發展空間有限,有的企業很重視創新型人才的引用,但常常因為地域問題、職業發展空間、城市配套住房、子女教育等問題造成人才外流現象嚴重。此類問題除長沙外的地區表現尤為突出。
2.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不夠
目前,有的中小微企業一方面對無償使用知識產權趨之若鶩,而另一方面又對侵犯自己產權的行為表示非常憤怒。當遭遇剽竊、侵權或盜版等不端行為,不僅可能會給企業造成社會名譽損失或嚴重的經濟損失外,還會極大地影響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積極性。
3.服務體系的運行機制靈活性缺乏,服務效率有待增強。
在為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服務的過程中,由于過于重視政府的政策導向,從而行政色彩濃厚,輕視了市場化的發展,削弱了服務體系,引發了投資結構單一化、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等問題。
究其上述問題,其原因一方面是企業資金與技術方面的軟肋;另外一方面是工作人員所獲報酬與其創新貢獻無法成正比,或是企業內部缺乏公正有效的獎金分配制度,使科技型工作人員積極性偏低,缺乏創新動力而造成的窘境。
此外,還可能存在有的中小微企業的自主創新和自由競爭意識薄弱,在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上,企業之間沒有達成共識。例如,由于很多科技型中小企業在自身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方面,還很欠缺,缺乏有效的應對措施和解決方案。尤其是商標法、合同法及專利法等法律方面比較輕視,也沒有意識去成立知識產權防范體系和事務管理機構。
目前,中小微企業技術創新服務體系依然還是多依托政府出資和支持,由政府機構“翻牌”而成的現象也有所存在,因其在形式上富有濃厚的行政色彩,造成市場的作用無法得到充分發揮。而那些規模小、內部結構不合理、職能缺失或重復成立的中介服務組織大多存在效率低的問題,只能提供低層次服務,而真正那些事關中小企業技術研發、技術成果轉化、內部機制治理等關鍵問題的服務卻很少且不具競爭力。
四、中小微企業創新服務體系建設改進建議
中小微企業從根本上要來提升自身競爭力的永久動力便是技術創新,這也是符合當前復雜形勢下,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加強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服務體系,要從實質上來加強服務組織的專業化服務、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完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提升孵化水平和效率。
1.加強多種合作,破解創新人才缺失難題
首先加強中小微企業間的合作,政府強化各企業平臺建設,不斷聚集同類型或上下游產業企業,逐步優化平臺周邊生活、教育環境。其次,加強與大企業的合作。根據行業類別的劃分,全面推動行業內大小企業的“聯誼”,使得小微企業可以利用大型企業各類高素質人才較集中的優勢,將所需人才聘請到本企業進行兼職,為小企業提供技術指導,共同推動產品研發、市場銷售等方面的合作關系。最后,探索推動校企合作,小微企業可為高校、職校提供教學實踐平臺,學校可按照企業需求,引入相應教學項目,在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同時,也為企業提供智力保障。
2.加大企業自身知識產權保護力度
首先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加大這方面的宣傳工作,對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中出現的漏洞要通過及時調查及時發現并及時得到補充,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的各種措施;尤其是要積極搭建法律援助平臺,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有效地幫助。此外,還需要企業建立起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和外部防范制度,關注企業成立、發展、壯大的每一步,從開始時企業的項目研發到后期成果商標的保護、從商品專利申請到科技成果的轉化,這里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有完善的內部保護和外部保護制度的保證。同時,還要進一步完善利益分配制度,確保每位技術人員都擁有正當經濟利益分配和參與技術的權利,能夠利用法律的武器去保護自身的專利,同時還要做到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防止不正當的競爭發生。
3.強化服務意識,加大政府對小微企業扶持力度
因小微企業具有規模小,經營靈活、形式多樣特征,與大企業相比,資本、技術構成低、融資能力差,管理效率低、抗風險能力差。為了幫扶小微企業更好地得到發展,湖南省政府和各級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例如,加大財政對小微企業支持力度,稅收、租金、社保等方面對小微企業進行適當的減免,幫助小微企業走出融資困境,極大地改善小微企業生產經營環境??梢?,工作中要充分認識小微企業對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盡量利用“看得見的手”去引導性做好政策扶持工作和宏觀調控作用。出臺的政策應更為詳細、具體,能夠切實惠企,并將各項優惠政策進行執行和落實。另外,要為小微企業發展搭建更多的交流平臺,例如,可由政府牽頭、政企聯合、銀企對接、資金互助平臺等,為這些企業提供政策、融資、技術、人才、信息和法律等方面幫助。靈活運用國家相關的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加大對小微企業貼息貸款力度,加快各地小微企業誠信體系建設,豐富和創新企業金融服務方式,改善小微企業融資渠道,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多舉措地解決好創新動力不足、創新難、創新成本高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朱玉紅.甘肅省中小微企業發展困境及對策研究[J].社科縱橫.2018(08):48-52.
[2]徐敬紅,陳曦,韓欣妍.在大數據背景下中小微企業數字化升級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8,(09):148.
[3]劉洪濤.國家創新體系的若干思考[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1999,56-66.
作者簡介:曹康(1975.12- ),女,漢族,湖南長沙人,經濟學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應用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