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樓
摘要:摘要:研究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下面,筆者將從道德素養、文化素養、能力素養等方面,淺談教師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教師;核心素養;道德素養;文化素養;能力素養
我們提的教師核心素養是教師必須具備的品格和關鍵的能力。是教師知識、能力、態度的整合。研究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那么,教師的核心素養應該有哪些呢?我認為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就是道德素養。
這里的道德指的是職業道德,作為教師最重要的職業道德就是教育情懷。
“教育的情懷”應該是一種激情,一種熱愛,一種對教育的執著和投入。我們要怎么才能有教育情懷呢?
1.對教育要熱心。
許多老師工作很努力,可是他們并沒有感到工作是一種享受,反而覺得是受罪,究其原因,主要就是許多教師是被動地努力工作,而不是主動地。他把教師這個職業只是當成了一個賺錢養家的方式,而不是當成一個有意義的事業來做!那么他會很迷茫,沒有工作的目標,也就是說沒有了信仰!也就缺乏對教育的熱情了。
2.對工作要用心
用心,就是熱愛工作,有一份責任心。當一位老師潛心于工作時,他就會想盡一切方法,把工作做好,他就會調動智慧、創造力,并把它們用在工作上,并從中享受到工作給自己帶來的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的快感。所以,有專家說:想干事的人永遠在找方法,不想干事的人永遠在找理由。
3.對學生有愛心
冰心說“有了愛,就有了一切”!
我看過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南風與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路上行人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了個獵獵呼嘯、寒風刺骨,他是想把行人的大衣刮掉,可結果是行人為了抵御北風的侵襲,反而把大衣裹得更緊。而南風徐徐吹動,漸漸風和日麗,行人覺得春暖上身,始而解開扣子,繼而脫掉了大衣。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教育應當是一種理解,一種感化,是一種同舟共濟。所以,只有老師對學生投入了真正的情感,才會得到學生和家長的認同和喜歡,也才會對你講的知識感興趣,成績才會好。
其次,是文化素養。
我們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學科素養,否則就無法教書育人。但我們又必須加強對文化其它方面的學習,因為教師必須要站在更高的高度來審視教學。比如,語文教師在講讀課文的時候能不能做到旁征博引,能不能對教材進行補充?當說到某一個作家,某一個詩人,能不能馬上把這個人介紹給學生?數學教師能不能拓展教材,把教材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文化素養,就是要求我們不能目光只局限于教材之中,要跳出教材,要拓寬眼界,學會搜集和整理材料,學會整合整編教材。文化素養是教師最關鍵的素養。
最后,是能力素養。
教師應該具備哪些核心能力呢?我想教師的能力素養,應該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專業閱讀能力。沒有閱讀就沒有進步,沒有閱讀就沒有智慧,閱讀能力應該成為能力素養之首。對書的鐘愛,能讓人收獲思想,收獲人生感悟,從而可以從容的觀察世界。
二是專業寫作的能力。寫作對于一個教師很重要,也是核心能力的體現。要想成為一個有思想、有智慧的教師,必須要學會寫作,樂于寫作。寫作既是一種表達,更是一種積累。更何況,如果一個教師連自己的寫作水平都很差,請問,如何能教會學生寫出高水平的作文?
三是專業研究的能力。教師應該是一個研究者,要研究學生、研究家長、研究課堂、研究教學方法、研究班級管理。只要把所有的工作都上升到研究的高度,工作才會創新,教師才能夠具有創新的能力。研究不是天天搞科研,而是立足于教學實踐,把問題變課題,用研究的眼光來看待工作,這樣的工作才會有內涵,教師才會有智慧。
四是高超的教育教學能力。
1.教育能力。教育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因此,教師要自覺遵循教育教育規律,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遵循人才培養規律。成功的教師一定會懂得學生、理解學生、關愛學生、欣賞學生,師生關系也處理得十分融洽。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2.教學能力。教師必須能準確掌握學科的教學內容,能自主構建本學科教學的知識體系,對于教材的重難點有清晰的把握,準確定位教學目標。同時,教師必須要能創造有活力的課堂。從課前的準備到課堂的實施,最后到課堂的總結與反思,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直接影響課堂的活力。
五是獨特的個人魅力。
其中包括身心健康、儀表風度、智慧幽默等等。
教師的核心素養,關系著學生的核心素養落地生根。沒有高素養的教師何談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提高教師的核心素養任務艱巨,使命光榮。
參考文獻:
【1】李淑影.淺議教師核心素養的形成發展[J].情感讀本,2017(17):10-10.
【2】張筱茜.以核心素養為視角淺談小學教師培訓[J].教育教學論壇,2018(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