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小學音樂教學對個體的語言感覺區域和情緒調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音樂教學對學生的身心發育有教化作用,建構和諧向上的課堂教學環境,音樂課堂以其獨有的情緒感染能力讓課堂“活”起來。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音樂教學;情境創設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5-0175-01
【本文著錄格式】李苗.讓音樂課堂“活”起來——小學音樂教學中情境的創設藝術[J].北方音樂,2020,03(05):175,179.
音樂課標新標準提出了音樂教學要與創設教學情景相結合,在教學情景中激發學生歌唱的情感,學生在歌唱中才能情傳聲發,以聲韻情,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從唱歌中熏陶審美觀念,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育的重要時期,來自外界的各種信息都會影響到兒童的身心發育水平,音樂發揮了自身節奏感強、旋律優美、感染性強等特點,提升了學生的大腦智力開發水平和豐富了學生情感體驗。音樂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以學生學習體驗感為主,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音樂歌唱水平和欣賞水平,達到情感體驗教學和審美功能教學,享受音樂課堂帶來的各地風情,感受藝術的魅力。
一、欣賞水平為基礎
小學生之前接觸到的音樂課堂主要是枯燥的音樂曲目教學,單調的節奏練習很快就會扼殺掉學生的音樂興趣,對音樂課堂缺乏積極向上的濃厚興趣,音樂教學流于表面,學生注意力低下,音樂教師教學積極性差,兩者之間缺乏足夠的互動,往往是單一的問答教學方式導致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學效果不甚理想,教師只是以枯燥的樂理知識學習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因此小學音樂教學應設計貼合學生情感歷程,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情景,學生只有飽含對音樂教學的樂趣,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想要學生學好一門課堂就應該從學生的感性認識思維入手,通過啟發學生對美的天然感知能力,寓音樂作品的人文性和藝術性于音樂課堂,培養學生音樂欣賞能力和歌唱能力,強調對音樂美的感悟。
可以開展多媒體情景教學,以影片畫面和音樂歌曲相結合,二者同步進行,形成影像模塊記憶方式,學生可以通過回憶相關音樂情景對音樂進行深入的理解記憶。欣賞外國音樂時輔助使用《音樂之聲》電影播放讓學生進行情境教學體驗,可以用最為經典的《音樂之聲》作為啟迪學生音樂興趣的入門范本,音樂之聲的情境簡單易懂,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理解能力,豐富動感的電影畫面配上的音樂曲調歡快活潑,《音樂之聲》用輕快有力的曲調生動形象的表現歌曲內在的情感,學生可以從電影情境當中體會到音樂傳遞出來的情感,便于學生理解外文歌曲中傳遞出的情感,感受音樂的內容,教師可以在音樂電影播放之前讓學生注意聆聽并選出其中最為喜歡的音樂片段,說明這段音樂片段傳遞出的情感感受和背后的豐富涵義,闡述個人對音樂作品內涵的了解,通過對音樂作品的分析總結,對全片歌曲有了自我的深刻認知,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
二、單元主題為方向
音樂教材中每一個單元都會通過選取具有共同情感特點的音樂設置相關的音樂單元主題,音樂主題可以作為本學期教學情境創設的一個系列主題,以單元主題為創作方向創設一系列具有連續性的課堂教學情境模式,使學生的代入感持續時間長,教師描繪的情景具有連貫性讓音樂形象記憶特點更為鮮明,通過系列情境教學對學生相關情感培養有非常強大的作用,音樂課堂成為了情景創作連續課堂,課堂期待感不斷攀升,生動的課堂讓學生對每一堂音樂課都充滿了興趣。
小學音樂教材中主要是以活潑動感的音樂曲目作為小學音樂教學的主題,又分為兒歌、愛國歌曲、民族樂曲等多種主題,在進行兒歌主題音樂教學時,可以把主題內的兒歌編寫成歷險故事,以歷險故事為主開展故事情境教學,結合小青蛙找家,閃爍的小星、小雨沙沙、找朋友等音樂曲目就可以編撰成為一系列探險旅游故事,從小青蛙迷失了回家的道路開始到向著找家這個目標前進,回家路上遇到了天公不作美,小雨稀稀拉拉的下,小青蛙在躲雨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好朋友,好朋友聽說了小青蛙的遭遇之后決定幫助小青蛙找到回家的道路,小青蛙和好朋友在找家的過程中看到了不少美麗的風景,包括美麗的星星、盛開的花朵、清澈的溪流等,經歷了一番磨難之后,好朋友幫助他找到了家人。通過主題情境教學創設可以讓學生將個人情感投射到歷險故事當中,增強音樂學習的趣味性,用夸張的語言和生動的描述增強故事的張力和表現力,學生被故事情節的發展吸引,創設吸引學生的教學情景。
三、曲目情感為內涵
學生因為受到經驗的限制對音樂情感理解不夠到位,缺乏直觀,真切的認識,教師可以運用情景創設,打造多媒體教學課堂,為學生構建直觀音樂情景世界,超脫出課堂,室內教學的限制,學生不只是理解表層的情感傳遞,通過情景教學深切地理解音樂作品內涵,音樂作品中的景象能夠幫助學生準確地理解音樂作品,以富有動態美感的形式傳遞出音樂作品藝術美感,才能對學生藝術修養進行培養,提升學生對美的感知能力。音樂教學作為一門實踐學科,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對音樂教學成果而言非常重要,學生可以從其他人的反饋當中理解音樂教學的樂趣所在,小學音樂作為學生音樂樂趣的啟蒙課堂,音樂器材的認識和相關使用也是音樂教學計劃的一部分,可以讓學生通過對簡單音樂器材的認識,了解到音樂制作過程中所需要的部分,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許多學生很難理解愛國主義歌曲中傳遞的情感,所以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愛國主義歌曲的情感,可以采用表演律動化教學,在播放《生活在祖國懷抱中》這一曲目時,可以播放相關影片,臺風來臨之際對市容街道的破壞,許多人民群眾因為臺風來臨,洪水爆發淹沒家中部分土地,群眾被困家中,此時消防官兵們不畏艱險,出發到各個受災群眾家中通過地毯式的搜索,冒著洪水爆發的危險和不停的雨水幫助受災群眾脫離受災環境,學生看著消防官兵,搶救人民群眾與水火之中的畫面,聽著《生活在祖國懷抱中》這一歌曲,更能深切地感受到祖國為我們所做的貢獻,學生此時才能真正的了解到愛國主義歌曲的內涵意義,學生的情感才能傳遞到歌聲當中,真切地傳達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老師可以讓學生根據音樂素材和資源,組織學生進行故事情景動作編排,根據音樂曲調節奏表演相關音樂情境,將音樂歌唱與行為動作情景創設相結合。
讓音樂課堂“活”起來,擺脫干癟枯燥的音樂歌唱教學和音樂曲調學習模式需要的是教學情景創設,通過多媒體教學、表演律動動態化、教學故事情景教學這三種方法,借此達到提高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目的,在實際情景教學中創設優良音樂情感傳遞環境,利用講故事和多媒體影片教學的方式,采取故事情境角色扮演提高學生對音樂請進課堂的參與度,提升學生的自我表現能力,進行音樂欣賞能力和審美能力的熏陶。小學音樂教學情景的創設藝術體現在情景教學的直觀感和畫面感上,音樂可以作為學生釋放學習壓力的渠道,通過情境創設游戲模式和故事編排讓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逐漸產生對音樂教學的好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提升音樂審美能力,渲染學生的藝術性思維邊界,音樂不再只是課堂上的書本知識,而是活躍在現實生活當中的情感體驗,一串串音符化作一幅幅動態的場景,映入眼簾,躍入心中。
參考文獻
[1]陸艷.創設教學情境,讓小學音樂課堂充滿魅力[J].北方音樂,2014(11):170.
[2]楚慧麗.建構主義視野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策略[J].神州,2013(5):147.
[3]孟可彬.關于情境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應用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3).